
圖為(wei) 10月15日在英國卡迪夫拍攝的一輛大眾(zhong) 柴油汽車的發動機。

10月8日,德國大眾(zhong) 汽車集團美國分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霍恩(右)出席美國眾(zhong) 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hui) 舉(ju) 行的聽證會(hui) ,他在聽證會(hui) 上就該公司汽車尾氣排放造假事件表示道歉。

2015年9月23日,英國德文郡普利茅斯,一輛大眾(zhong) 汽車接受排放檢測。

大眾(zhong) 汽車深陷“排放門”,正采取一係列措施,試圖重新贏得客戶信任。但這起事件不僅(jin) 涉及德國汽車業(ye) ,更使世人對久負盛譽的“德國製造”產(chan) 生質疑。德國產(chan) 品如何從(cong) 驕傲與(yu) 自滿中走出來,重新立足世界?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11月9日宣布下調德國大眾(zhong) 汽車集團的信用評級。大眾(zhong) 集團11月3日承認,旗下約80萬(wan) 輛柴油車的二氧化碳排放數值涉嫌造假,初步預計將給大眾(zhong) 造成20億(yi) 歐元的經濟損失。層出不窮的尾氣排放問題,將大眾(zhong) 汽車集團不斷推向深淵。然而,更令人擔心的是,大眾(zhong) 作為(wei) “德國製造”最光鮮的品牌,在如此眾(zhong) 多數量和品牌的汽車尾氣排放數據上造假,無疑給“德國製造”的信譽帶來難以挽回的負麵衝(chong) 擊。
大眾(zhong) 造假對德國經濟的威脅,可能比2015年希臘債(zhai) 務危機還要大
在法蘭(lan) 克福一家大眾(zhong) 汽車經銷店,客人寥寥。最靠邊的一排柴油高爾夫汽車,標牌上都劃了叉,用紅筆寫(xie) 著最高20%的折扣促銷價(jia) 。不願透露姓名的店員說,大眾(zhong) 尾氣造假醜(chou) 聞曝光以來,來經銷店看車的顧客減少了約兩(liang) 成。今年9月,大眾(zhong) 汽車在西歐的市場份額從(cong) 去年同期的11.7%下降到11.3%。美國市場雖然在10月份避免了業(ye) 績下滑,但有報道指出,這是靠經銷商大規模促銷實現的,有的促銷折扣竟然高達6000美元。
銷量低迷隻是一個(ge) 方麵。10月底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大眾(zhong) 汽車集團15年來第一次出現34.8億(yi) 歐元的季度虧(kui) 損,因為(wei) 大眾(zhong) 為(wei) 應對造假醜(chou) 聞的後續情況預先撥出了67億(yi) 歐元。然而,分析師認為(wei) ,大眾(zhong) 的“冬天”還沒有真正到來。罰款、訴訟和改裝問題汽車等費用,最終可能高達350億(yi) 歐元。
美國監管機構對大眾(zhong) 柴油車尾氣中氮氧化物排放超標和檢測數據作弊緊盯不放,美國環保署11月初又公布了一批涉事車型,其中首次出現了保時捷等豪車品牌。德國媒體(ti) 披露,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正對大眾(zhong) 集團涉嫌隱瞞汽車安全缺陷展開調查。大眾(zhong) 公司11月4日宣布,因凸輪軸機械缺陷可能影響車輛製動,將從(cong) 美國市場召回9.18萬(wan) 輛汽油車,涉及甲殼蟲、高爾夫、帕薩特等車型。
然而,更令人擔心的是,大眾(zhong) 作為(wei) “德國製造”最光鮮的品牌,在如此眾(zhong) 多數量和品牌的汽車尾氣排放數據上造假,無疑給“德國製造”的信譽帶來難以挽回的負麵衝(chong) 擊。路透社報道稱,大眾(zhong) 造假對德國經濟的威脅可能比2015年希臘債(zhai) 務危機還要大。“德國之聲”則比喻道,大眾(zhong) 即將麵臨(lin) 一場法律訴訟的海嘯,“德國製造”的品牌信譽嚴(yan) 重受損。德國股票指數DAX成分股中的2/3是製造業(ye) 企業(ye) ,然而,自大眾(zhong) 排放醜(chou) 聞被曝光的9月18日至10月2日,DAX指數跌幅超過3.6%,其中,大眾(zhong) 市值縮水超過40%,戴姆勒和寶馬的股票也分別下跌10.7%和8.8%。這起醜(chou) 聞引發的對德國製造業(ye) 尤其是德國汽車工業(ye) 的信任危機由此可見一斑。
大眾(zhong) 公司將麵臨(lin) 漫長而複雜的訟訴,甚至付出慘重代價(jia)
大眾(zhong) 汽車集團前身成立於(yu) 1937年,二戰結束後,大眾(zhong) 汽車被英軍(jun) 接管,恢複民用生產(chan) 。1949年,大眾(zhong) 汽車控製權被交還德國,成為(wei) 西德經濟振興(xing) 的重要組成部分。下薩克森州政府持有20%的股權。1976年,大眾(zhong) 率先在高爾夫轎車上采用柴油發動機。如今,大眾(zhong) 旗下擁有12個(ge) 汽車品牌、300多款車型,在全球設有119個(ge) 製造工廠,雇傭(yong) 員工60萬(wan) ,是歐洲最大汽車製造商。
2006年,文德恩出任大眾(zhong) 首席執行官。在他主導下,大眾(zhong) 出台了“2018戰略”,目標是到2018年汽車銷量超過1000萬(wan) 輛;稅前利潤率超過8%;在顧客滿意度和質量方麵成為(wei) 世界汽車業(ye) 冠軍(jun) 。2013年,大眾(zhong) 躍居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汽車行業(ye) 第一名;2014年,銷量達到1014萬(wan) 輛。在很多分析人士看來,正是為(wei) 了實現這些指標,大眾(zhong) 內(nei) 部形成了“壓力文化”和“恐懼文化”,強調結果而不問手段,讓大眾(zhong) 付出了沉重代價(jia) 。據《南德意誌報》報道,早在2011年就有工程師向大眾(zhong) 董事反映尾氣數據造假問題,大眾(zhong) 高層卻置若罔聞。
資料顯示,2008年起大眾(zhong) 推出了型號為(wei) EA189的柴油發動機,排氣量1.6升或2.0升,采取四缸渦輪增壓、共軌直噴。理論上,這款發動機有著更好的燃燒效率、更高的空氣燃料比,也更加環保。憑借這款發動機,大眾(zhong) 多次上榜年度最佳環保汽車,並在美國獲得了數千萬(wan) 美元的綠色汽車補貼。然而,EA189的“環保成績”隻在實驗室有效。原來,柴油車尾氣中含有大量有毒的氮氧化物。分解氮氧化物的辦法是在高溫條件下噴射尿素溶液,但這麽(me) 做會(hui) 額外消耗柴油,降低汽車的燃油能效。大眾(zhong) 的工程師在汽車控製軟件中加裝了一個(ge) 欺騙性裝置,接受官方檢測時,就啟動特別程序限製汙染物排放,使其處在允許範圍內(nei) ,在車輛正常行駛過程中則不加限製。
美國西弗吉尼亞(ya) 大學的一個(ge) 研究團隊讓大眾(zhong) 騙局“穿了幫”。2014年,該團隊受獨立機構“國際清潔交通理事會(hui) ”委托,對一輛大眾(zhong) 捷達、一輛大眾(zhong) 帕薩特和一輛寶馬X5進行實地尾氣檢測。國際清潔交通理事會(hui) 美國分部負責人約翰·格爾曼說,美國的柴油車尾氣標準比歐洲嚴(yan) 格。按照美國標準,柴油車每公裏排放的氮氧化物不得超過0.043克。相比之下,歐五標準為(wei) 每公裏0.18克,歐六標準為(wei) 0.08克。在測試中,捷達和寶馬X5行駛了2400公裏,帕薩特則從(cong) 洛杉磯開到西雅圖再原路返回,行駛了3200公裏。他們(men) 本期望所有汽車都通過測試,借此遊說歐洲也采取類似美國的嚴(yan) 格標準。結果顯示,寶馬汽車尾氣排放數據同實驗室檢測相差不多,大眾(zhong) 則嚴(yan) 重超標,最高接近實驗室數據的40倍。百思不得其解之餘(yu) ,國際清潔交通理事會(hui) 將檢測結果發布在網上,並提交美國環保署。後者跟進做了進一步測試,並要求大眾(zhong) 做出解釋。
2015年9月3日,在同美國環保署的視頻會(hui) 議上,大眾(zhong) 汽車高管不得不承認安裝欺騙性裝置的事實。9月18日,美國環保署向其發送通知,責令整改。大眾(zhong) 汽車排放數據醜(chou) 聞由此發酵。
美國環保署認為(wei) ,由於(yu) 在所產(chan) 車內(nei) 安裝非法軟件、故意規避美國汽車尾氣排放規定,德國大眾(zhong) 汽車可能麵臨(lin) 最高180億(yi) 美元的罰款,同時需要召回近50萬(wan) 輛汽車。據《紐約時報》報道,目前美國各地的檢察長已開啟調查行動,大眾(zhong) 汽車麵臨(lin) 漫長而複雜的訟訴,最終將付出慘重的代價(jia) 。
值得注意的是,在尾氣排放數據上造假,大眾(zhong) 並非獨此一家。1996年,美國通用汽車就曾因在軟件中安裝了類似的排放控製裝置,被處1100萬(wan) 美元罰款,召回47萬(wan) 輛汽車。1998年,本田汽車也因此被罰款2.67億(yi) 美元。業(ye) 內(nei) 人士稱,大眾(zhong) 隻不過是將欺騙性裝置的複雜性提高到了一個(ge) 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1年,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發表報告稱,它們(men) 檢測的所有柴油轎車的尾氣數據都未達到歐三到歐五標準。2013年,該中心再次警告指出,現代化輕型轎車的傳(chuan) 感器和電子部件能夠“探測”到實驗室檢測,有的汽車功能可能隻在實驗室狀態下運轉,這可能導致汽車廠商使用欺騙性裝置,激活、延緩或調控尾氣排放控製係統,以便在檢測中增強或削弱其有效性。“從(cong) 排放立法的角度看,這是有問題的。”但是,歐盟各國政府在如何處理這一問題上莫衷一是,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國際清潔交通理事會(hui) 曆時14年,在德國、英國、西班牙等6個(ge) 國家對比60萬(wan) 輛汽車數據後,最新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從(cong) 實驗室得到的歐洲新車油耗和廢氣數據,與(yu) 實際上路測試的數據偏差越來越大。2001年兩(liang) 者相差8%,如今擴大到了38%。研究指出,從(cong) 2010年以來,歐洲新車在二氧化碳減排方麵幾乎沒有進展。書(shu) 麵報告和實際結果的偏離,導致每個(ge) 消費者每年實際多付450歐元的油費。全德汽車俱樂(le) 部負責車檢的索尼婭·施密特對“德國之聲”表示,汽車廠商提交實驗室檢測的車輛隻配備基本裝置,導致檢測到的耗油量與(yu) 車輛在路上行駛時的實際情況不符。
記者駐地附近的大眾(zhong) 汽車維修點技術人員福羅森說,最近有很多柴油車車主前去詢問召回情況,他隻能回答,“我們(men) 還在等通知。”他透露,尾氣排放數據造假並不僅(jin) 限於(yu) 大眾(zhong) ,至少有另一家德國知名廠商也存在類似情況。據報道,大眾(zhong) 將從(cong) 明年1月開始,召回和改裝問題汽車。
“現在該是德國企業(ye) 告別傲慢的時候了”
本報駐德國記者前兩(liang) 天遇到駕校教練迪爾克,他主動詢問:“大眾(zhong) 汽車的造假醜(chou) 聞在中國也很轟動吧?”在得到肯定回答後,迪爾克歎了口氣:“作為(wei) 汽車的發明國和大國,出這樣的事情實在是讓人羞愧。和汽車技術有缺陷不同,造假本身暴露的是誠信問題。”
今年10月,總部設在倫(lun) 敦的谘詢機構“品牌金融”發布了最新國家品牌排名。德國雖然仍排在第三位,但品牌價(jia) 值損失了1910億(yi) 美元。該機構首席執行官大衛·黑格認為(wei) ,德國的國家品牌實力主要來自於(yu) 製造業(ye) ,特別是汽車工業(ye) 。大眾(zhong) 汽車排放數據造假的醜(chou) 聞,不僅(jin) 對大眾(zhong) 本身的聲譽是迎頭重擊,也對德國整個(ge) 國家的品牌帶來損害。德國工業(ye) 以高效、可靠著稱,德國人一直以來被認為(wei) 勤勞、誠實和守法。造假醜(chou) 聞可能摧毀德國工業(ye) 數十年來積累的無形資產(chan) ,令人們(men) 對德國企業(ye) 失去信心。黑格說,在全球化背景下,國家品牌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最重要的資產(chan) ,有助於(yu) 吸引外資、振興(xing) 旅遊業(ye) 和推動出口。政府、商業(ye) 協會(hui) 和企業(ye) 都有必要采取措施,切實有效地應對危機,以減少損害、擴大利益。
事實上,近年來讓德國國家形象蒙羞的德國企業(ye) 不在少數。去年底,德國軍(jun) 工企業(ye) 萊茵金屬集團被不來梅檢察機關(guan) 罰款3700萬(wan) 歐元,理由是其涉嫌在向希臘出售防空係統時行賄。今年3月下旬,漢莎航空旗下“德國之翼”的飛行員盧比茨駕駛空客A320客機撞山,機上150人無一生還。盧比茨早就被診斷患有抑鬱症,空難凸顯漢莎航空的飛行員管理製度缺失。4月,德意誌銀行因為(wei) 在2003年—2010年間操縱倫(lun) 敦銀行間同業(ye) 拆借利率,被英美兩(liang) 國監管當局罰款25億(yi) 美元。10月中,德國媒體(ti) 披露,德國涉嫌依靠巨額行賄獲得2006年世界杯足球賽舉(ju) 辦權……
為(wei) 挽回影響,大眾(zhong) 不遺餘(yu) 力。
10月3日,兩(liang) 德統一紀念日當天,大眾(zhong) 在多家報紙上打出整版廣告:“原本我們(men) 想在這裏表達對德國重新統一的喜悅;原本我們(men) 想為(wei) 過去25年裏我們(men) 在這片土地上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原本我們(men) 想感謝顧客對我們(men) 汽車的信任和褒獎……然而現在我們(men) 隻想說:‘我們(men) 將盡一切努力重獲您的信任。’”本報記者不久前也收到一封大眾(zhong) 發出的道歉信。大眾(zhong) 在信中為(wei) 尾氣檢測造假道歉,宣稱將盡快把調查結果公之於(yu) 眾(zhong) 。大眾(zhong) 同時表示,涉及車輛隻是檢測數據造假,並不存在質量問題,目前車主仍可以安心駕駛。
上月底,大眾(zhong) 新任首席執行官馬蒂亞(ya) 斯·米勒推出了五點計劃,並宣布將在明年中期推出“2025戰略”,以取代名聲不佳的“2018戰略”。這五點計劃是:解決(jue) 好所有相關(guan) 柴油車主的需求;查明造假真相;給予下屬品牌和分公司更大自主權;建立公開和合作的企業(ye) 文化;不再把銷售數量作為(wei) 優(you) 先目標並更注重“高質量增長”。11月3日,針對二氧化碳排放問題,大眾(zhong) “自曝家醜(chou) ”,主動披露,並且給出20億(yi) 歐元的經濟損失預估,如此動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急於(yu) 自救的心態。米勒說:“除了毫不留情、完整地做出解釋,我們(men) 別無選擇。”對大眾(zhong) 來說,“排放門”首先是一場巨大的誠信危機,而保持透明公開是其自救,即贏回客戶、合作夥(huo) 伴、投資者及公眾(zhong) 信任的第一步。大眾(zhong) 集團11月9日宣布,將給受造假影響的美國車主每人1000美元的補償(chang) 款。
德國《明鏡》周刊評論指出,文德恩去年曾說過一句話:“傲慢與(yu) 自滿是我們(men) 最大的敵人”。這句話成為(wei) 大眾(zhong) 醜(chou) 聞最好的注腳。“德國製造”的明星們(men) 自以為(wei) 無所不能,為(wei) 達目的不擇手段。大眾(zhong) 為(wei) 的是和豐(feng) 田搶奪銷量世界第一,德意誌銀行則是為(wei) 了保證25%的資本收益率。還有的企業(ye) 盲目自大,如發電企業(ye) 萊茵集團和意昂集團長期忽視可再生能源投資,結果在德國能源轉型大潮下巨額虧(kui) 損。評論最後警告:現在該是德國企業(ye) 告別傲慢的時候了。
德國汽車工業(ye) 聯合會(hui) 、德國質量協會(hui) 等機構均認為(wei) ,大眾(zhong) 醜(chou) 聞是個(ge) 別行為(wei) ,不代表德國汽車業(ye) ,更不代表“德國製造”。德國汽車工業(ye) 聯合會(hui) 主席馬蒂亞(ya) 斯·維斯曼指出,個(ge) 別企業(ye) 的問題不能代表整個(ge) 德國汽車業(ye) 有問題,德國汽車業(ye) 不應為(wei) 此遭受不公平待遇。德國質量協會(hui) 執行董事赫伯特·施瑙貝爾說,德國製造業(ye) 的基礎是大量的中小企業(ye) ,它們(men) 才是支撐“德國製造”這一品牌的關(guan) 鍵力量,少數大型企業(ye) 並不能完全代表“德國製造”,大眾(zhong) 也隻是大型企業(ye) 中的個(ge) 例,“絕大多數德國製造企業(ye) 是‘幹淨的’,在國際交往中是可靠的”。
盡管上述為(wei) “德國製造”正名的理由具有一定說服力,但輿論認為(wei) ,對廣大消費者而言,很難將大眾(zhong) 與(yu) “德國製造”割裂開。為(wei) 擺脫此次對“德國製造”的信任危機,德國政府、企業(ye) 界都必須踏踏實實,做出艱苦的努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