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軌道交通新聞

日本製造業神話背後:山寨界的鼻祖

星之球科技 來源:金屬加工2017-09-07 我要評論(0 )   

說起山寨這個(ge) 名詞,有人就會(hui) 聯想到中國,但其實山寨祖先真的不是中國,是日本!日本製造一直是精巧耐用的代名詞,國人更是赴日瘋

 說起“山寨”這個名詞,有人就會聯想到中國,但其實“山寨祖先”真的不是中國,是日本!日本製造一直是精巧耐用的代名詞,國人更是赴日瘋狂采購,從電器到感冒藥見啥買啥。。。但是,在之前卻是這樣的。。。
 
 

 

 
日本史,就是一部“山寨”史
 
 
從重工、汽車、家用電器、消費電子產品,今天的日本製造幾乎在每個領域都有佼佼者。可是在上個世紀中葉,Made in Japan在歐美就是“垃圾貨”的代名詞
 
 
 
日本製造之所以當時給人這樣的印象,除了產品質量不大靠譜之外,更重要的,是那個時期的日本貨,靠的是“山寨”歐美的產品起家。
 
“山寨”在中國是個貶義詞,日本人可不這麽認為。日本人認為自己是個“善於學習的民族”。
 
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基本上是學習中國的政經乃至文化製度,和服、櫻花、茶道、相撲……這些日本的文化象征,其實都源自中國。
 
此後,中國的經濟文化日漸凋敝,日本不再學中國,將目光轉向了歐美。“山寨”歐美,半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其實,早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日本就已經山寨成風。二戰“火柴盒”零式戰機完完全全就是模仿歐洲老爺
 

 

 
左圖為歐洲飛機   右圖為日本模仿
 
20世紀初,歐美發明了一批先進的家用電器,剛剛起步的東芝遠赴美國考察,然後毫不客氣地就抄回了國。東芝生產的日本第一款吸塵器和冰箱,都是完全照抄美國通用電器的產品,甚至連外觀都一絲不苟地模仿
 
東芝當年就山寨了通用電氣公司的電吸塵器,連商品標識都模仿得一絲不苟!
 
 

 

 
 
不止吸塵器,東芝還山寨了通用電氣的冰箱。
 
 
這個洗衣機是不是就換了個標?
 
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段子:日本一些山寨商品的製造商創建了一個名叫“USA”的小鎮,這樣他們就能把山寨產品打上“Made in USA”的標識。傳聞真假無從查證,但日本九州確實有1967年設立的宇佐市,日文拚音寫作“USA”。
 
現在小孩最愛吃的日本糖果品牌不二家,其招牌的卡通形象其實是抄自美國品牌Brids Eye,從連衣服款式到頭發顏色,這抄襲技能,已達像素級。
 
 
 
 
快到碗裏來的M&M's巧克力豆,也被日本食品巨頭明治公司山寨過。

 
技不如人,厚著臉皮模仿也就算了。日本山寨德國寶馬的摩托,造型抄襲、連寶馬的LOGO也不放過,直接把藍白色塊換了下位置,BMW變成了DMW,簡單、粗暴、喪心病狂啊!
 
 

 

 
汽車就更不用說了,說起來就是一段長圖:
 
大霸王
 
大發 Mira Gino
 
GTR
 
 
日產Prince


 

“逆向工程”,日本製造自我美化
 
正如上文所說,日本“山寨”起來,不僅毫無心理負擔,甚至還具有了某種神聖的意義。
 
上個世紀40年代後期,正是日本戰後最為困難的階段。大量的工廠在空襲中被毀,日本工業萎縮。
 
要如何在廢墟中生存下去呢?那麽就從模仿開始吧。
 
“巧妙吸收美國產生的創意,在此基礎上大量生產高質產品,這是支撐日本經濟增長的原動力之一。”有一日本學者這麽概括。
 
索尼的創始人盛田昭夫也在他的書中吐露,他初次見識美國現代化工廠流水線時那種驚羨的心情,並要以此為模板開始複製的願望。
 
當然,日本人並沒有把模仿看成是“山寨”,而是起了一個很有“工業黨”調調的名字——“逆向工程”。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在電腦、通信產品、相機等領域緊跟歐美的創意。例如,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照相機是在美國誕生的,日本人經“逆向工程”消化後,掌握了核心技術並有所創新,反而成為全球最大的數碼相機生產供應地。
 
 

 

 
  
從模仿到創新,“日本製造”的逆襲
 
日本汽車行業也是從模仿起步,直到積累了經濟和技術基礎之後大量投入才走上了正向研發之路。
 
英國人當年研製出了一種微型電機,一時不知用於何處,索尼公司買下了這項技術,開發出了能裝在上衣口袋裏的“walkman”,風靡全球。
 
而當時的錄音機,最小的也大如飯盒。日本廠商的這種創新行為,不是硬技術的創新,而是軟技術的創新。善於“鑽牛角尖”的日本人,似乎更懂得消費者需求的心理。
 
“中國製造”: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曆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如今被譽為世界工業標杆的“德國製造”“日本製造”,在曆史上曾經有著同樣的“山寨”曆史,相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日本指摘中國高鐵模仿,但是日本的“新幹線”,同樣是綜合了多個國家的技術。圖為新幹線當年從國外引進的技術。
 
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靠山寨立國,從山寨起步到仿造升級,最後發展到原創品質,這是德國、日本等國都走過的路線。
 
十年前的中國,同樣是山寨成風,但凡有新的電子產品麵世,在華強北一定找得到山寨貨。
 
哪怕是如日中天的騰訊,也有一段山寨的“黑曆史”:QQ模仿ICQ、騰訊TM模仿MSN、QQ遊戲大廳模仿聯眾……馬化騰曾毫無諱言地說,“模仿是最穩妥的創新”,但模仿之後,“超越”成了騰訊的主旋律。
 
中國高鐵,同樣如此。中國高鐵,從誕生之日起,“山寨”之說就不絕於耳。前不久,設計時速400公裏的中國標準高鐵“複興號”已經開跑,在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占84%,中國創新正在走向世界。
 
山寨並不可恥,可恥的是隻會山寨,卻沒有超越的決心和能力。
 
最近更有《紐約時報》報道,矽穀進入“抄襲中國”時代,“中國的科技行業,尤其是移動業務,在某些方麵已經領先於美國。一些西方科技公司,甚至包括某些巨頭,正從中國企業那裏尋求創意。”
 
比如,即時通訊軟件Kik和Snapchat的用戶可以用智能手機的攝像頭拍攝二維碼來添加朋友和分享信息;Facebook正在 Messenger應用中增加約車和支付功能;臉書與推特已推出視頻直播服務。
 
始於模仿,成於創新,
這是日本製造崛起的秘訣,
同樣也可以是中國製造的解藥。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