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ye) 是東(dong) 莞的立市之本和核心競爭(zheng) 力所在。2019年,東(dong) 莞以建設廣東(dong) 製造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為(wei) 契機,通過拓展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舉(ju) 措,推動土地、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要素進一步向先進製造業(ye) 聚集,加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ye) 中心,2019年全市規上工業(ye) 增加值預計增長8.5%。
“拓空間”提供製造業(ye) 空間支撐
乘坐莞惠城際鐵路在寮步站下車,一出站就能看到一片占地142畝(mu) 的土地。這塊地位於(yu) 鎮中心,其周圍分布著東(dong) 莞籃球中心、香市動物園、佛靈湖郊野公園、東(dong) 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等建築。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塊地理位置優(you) 越的寶地已沉睡3年。
寮步鎮相關(guan) 部門介紹,東(dong) 莞市“拓空間”總指揮部與(yu) 寮步鎮政府會(hui) 同多家單位一起發力,從(cong) 去年4月上報收儲(chu) 方案,到11月1日成功推出市場,前後僅(jin) 7個(ge) 月。未來將開發集文化、體(ti) 育、商業(ye) 、旅遊、居住等多功能於(yu) 一體(ti) 的軌道站點綜合服務體(ti) 。
去年以來,東(dong) 莞以市政府“一號文”的形式出台40條政策,高位推動拓空間工作,全麵提升城市空間承載能力。類似的“拓空間”大戲在東(dong) 莞不斷上演。
數據顯示,去年,東(dong) 莞市鎮收儲(chu) 土地11807畝(mu) 。盤活用地11588畝(mu) ,處置閑置土地1839.8畝(mu) 。認定10個(ge) 市鎮聯合招商基地,推動3400多畝(mu) 土地由“生地”變“熟地”。全年累計投入“三舊”改造資金350.8億(yi) 元,完成改造項目149個(ge) 、麵積8181畝(mu) ,新動工項目154個(ge) 、麵積11702畝(mu) 。新啟動150畝(mu) 以上重點更新單元74個(ge) 。
“拓空間”帶來的效應是顯著的。東(dong) 莞的“拓空間”不僅(jin) 僅(jin) 是拓寬了產(chan) 業(ye) 的發展空間,而且大大加快了東(dong) 莞產(chan) 業(ye) 迭代步伐。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黃慧明就表示,“拓空間”更大意義(yi) 在於(yu) 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
黃慧明以新加坡為(wei) 例分析,雖然新加坡土地麵積並不大,但卻實現超2萬(wan) 億(yi) 元的GDP,根源在於(yu) 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土地開發效率高。東(dong) 莞要以“拓空間”為(wei) 契機,逐步淘汰低產(chan) 出、低附加值的產(chan) 業(ye) ,轉而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實現產(chan) 業(ye) 迭代升級。
以虎門鎮大寧社區為(wei) 例,近年來,大寧社區通過“三舊”改造項目和“工改工”項目,推動社區經濟進一步發展。目前,該社區有各類企業(ye) 300多家,2018年村組兩(liang) 級總收入近2億(yi) 元。目前,該社區正在籌建智慧產(chan) 業(ye) 園,建成達產(chan) 後,預計每年將再增加兩(liang) 三千萬(wan) 元的集體(ti) 收入。
大寧社區居民盧柏枝自豪地說:“這個(ge) 項目不僅(jin) 增加了土地的畝(mu) 產(chan) ,同時園區招攬容納3萬(wan) 至5萬(wan) 名高端人才,大寧的未來值得期待。”
創新驅動打造製造業(ye) 動力引擎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由電子科技大學廣東(dong) 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持股孵化的企業(ye) 泰鬥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十餘(yu) 年的研究,增強了北鬥係統國際競爭(zheng) 力,榮膺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泰鬥微電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他們(men) 經過艱苦攻關(guan) ,實現了對北鬥係統功能和性能的補充和提升,使北鬥係統具備了國際領先的分米級空間信號精度,在精準農(nong) 業(ye) 、海洋鑽探、消費無人機等領域取得一係列重大應用,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0億(yi) 元,社會(hui) 效益顯著,對提升我國北鬥係統國際競爭(zheng) 力、規模化產(chan) 業(ye) 應用作出實質性的貢獻。
東(dong) 莞2019年工業(ye) 經濟發展成績單亮眼,規上工業(ye) 企業(ye) 總數排名全省第一。其中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推動力就是創新驅動。去年前11月,東(dong) 莞先進製造業(ye) 、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占比分別提至54%、42.1%。73家企業(ye) 入圍廣東(dong) 製造業(ye) 500強,總數全省第3。智能移動終端入圍國家先進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名單。
在創新驅動下,日益健全的電子信息等產(chan) 業(ye) 鏈條,成為(wei) 東(dong) 莞實現經濟逆勢上揚的重要支撐。去年1至11月,東(dong) 莞規上工業(ye) 增加值7.8%的增長中,電子信息製造業(ye) 拉動的增長達6.6個(ge) 百分點,其中華為(wei) 、OPPO、vivo三大手機龍頭企業(ye) 的貢獻率達84.6%。
近年來,東(dong) 莞積極參與(yu)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大力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構建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ye) 培育四大創新體(ti) 係。
2019年,東(dong) 莞與(yu) 中科院合作共建鬆山湖科學城,省同意將其納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散裂中子源向全球用戶開放,南方先進光源啟動預製研究;鬆山湖材料實驗室引進了18個(ge) 科研團隊和10位兩(liang) 院院士,全年新增院士工作站8家,總數達29家;大灣區大學籌建、與(yu) 香港知名大學合作辦學工作加快推進……越來越多的大院大所、高層次專(zhuan) 家人才在東(dong) 莞集聚,成為(wei) 這座製造業(ye) 城市的新標簽。
東(dong) 莞企業(ye) 競相扛起創新驅動的大旗。廣東(dong) 省統計局近期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工業(ye) 經濟創新驅動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至2018年5年間,東(dong) 莞工業(ye) 經濟創新驅動增幅的綜合指數,居珠三角第一。其中增長較多的分類指標是企業(ye) 研發產(chan) 出情況,綜合指數提高9.55,對東(dong) 莞實施創新驅動的貢獻度非常大。去年,東(dong) 莞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預計超過6200家。
未來,東(dong) 莞製造業(ye) 創新驅動的鼓點將更加緊密而又響亮。東(dong) 莞將加快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高標準建設鬆山湖科學城,加快推進散裂中子源二期、南方先進光源研究測試平台建設,加快建設鬆山湖材料實驗室。加強與(yu) 高校、科研院所的產(chan) 學研合作,加快推進新型研發機構提質增效,為(wei) 培育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提供支撐。大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吸引更多的院士、專(zhuan) 家帶技術、帶項目來莞合作,籌建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讓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東(dong) 莞實現產(chan) 業(ye) 化。
優(you) 化營商環境為(wei) 製造業(ye) 投資鬆綁
前不久,東(dong) 莞以商事製度改革為(wei) 樣本,申報的“深化商事製度改革”項目,成功入圍全國法治政府建設單項示範創建候選項目,成為(wei) 全省入圍的五個(ge) 地區(項目)之一。
東(dong) 莞市場監管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東(dong) 莞深化商事製度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2018年,“一平台三工程”獲評第五屆“中國法治政府獎”,東(dong) 莞連續3年開辦企業(ye) 便利度位居全省地級市第一。據統計,截至11月底,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ti) 122.89萬(wan) 戶,同比增長7.9%,市場主體(ti) 及企業(ye) 數量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作為(wei) 製造業(ye) 名城,東(dong) 莞不斷加強放管服改革,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為(wei) 投資鬆綁,成效顯著。
東(dong) 莞以獲省委批準建設省改革創新實驗區為(wei) 統攬,聚焦新舊動能轉換不夠充分和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不足等問題,提出24項重點改革任務和首批28項請省支持事項;啟動實施優(you) 化市直管鎮體(ti) 製改革,以鬆山湖、水鄉(xiang) 兩(liang) 個(ge) 功能區為(wei) 試點,配套出台“1+15”係列文件,下放市級事權168項,強化功能區統籌,激發基層發展活力;東(dong) 莞狠抓“非公經濟50條”落實,出台配套政策28份,完善升級企莞家平台,為(wei) 重點企業(ye) 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政府服務。
一批難點、堵點、痛點,在東(dong) 莞紛紛被破解。東(dong) 莞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製度改革,1300多個(ge) 工程建設項目縮短了50%的審批時間;深入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建成啟用全省進駐部門最全、進駐事項最多、綜合窗集成最高的市民服務中心,市民和企業(ye) 可辦行政許可事項890件,最多跑一次事項比例達91.8;推進惠企政策精準服務“一站享”、“銀政通”企業(ye) 開辦一體(ti) 機等六個(ge) 特色品牌行動,營商環境不斷優(you) 化。
企業(ye) 對改革的滿意度、獲得感,是檢驗改革成效的試金石。針對企業(ye) 稅費負擔問題,東(dong) 莞全麵落實國家和省減稅降費政策,抓好增值稅改革、小微企業(ye) 普惠性減稅、社保費費率調整、個(ge) 人所得稅改革等工作,全年累計減免稅費超過300億(yi) 元,大大降低實體(ti) 經濟成本。
隨著東(dong) 莞營商環境的不斷優(you) 化,越來越多的龍頭企業(ye) 來到東(dong) 莞、愛上東(dong) 莞。去年,東(dong) 莞啟動總投資621億(yi) 元的紫光芯雲(yun) 、200億(yi) 元的鳳崗京東(dong) 、170億(yi) 元的新能源等一批標誌性項目建設,引進了120億(yi) 元的創智匯、100億(yi) 元的大族激光、60億(yi) 元的華勤等一批優(you) 質產(chan) 業(ye) 項目。全年共引進內(nei) 外資項目4093宗,協議(合同)投資金額2930億(yi) 元,單個(ge) 項目平均規模增長39.6%。
金融+人才為(wei) 製造業(ye) 提供要素支撐
在鬆山湖國際機器人產(chan) 業(ye) 基地裏,李群自動化測試間裏擺放各種新款的工業(ye) 機器人,正等著遠方的客戶參觀、下訂單。這家成立於(yu) 2011年、集輕量型高端工業(ye) 機器人研發、生產(chan) 、銷售與(yu) 應用於(yu) 一體(ti) 的高科技企業(ye) ,雖然擁有多項國家發明專(zhuan) 利等技術優(you) 勢,但由於(yu) 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一般金融機構不願進入,流動資金一度十分緊缺。
“通過對企業(ye) 的調查,我們(men) 認為(wei) 該企業(ye) 技術力量很強,未來具有良好的成長空間。”東(dong) 莞銀行相關(guan) 負責人說,銀行為(wei) 企業(ye) 定造了“投聯貸”產(chan) 品,給予4000萬(wan) 元貸款額度,助力企業(ye) 迅速將技術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營優(you) 勢,獲得了良好的發展。2018年,李群自動化被列入市倍增計劃試點企業(ye) ,多款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及關(guan) 鍵零部件取得行業(ye) 突破,朝著世界級輕量機器人領軍(jun) 者的目標漸行漸近。
像李群自動化這樣的製造型企業(ye) 不在少數,但是自2017年“倍增計劃”出台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試點企業(ye) 內(nei) 涵增長和集約轉型,政府、金融機構等單位紛紛伸出援手,進而推動東(dong) 莞產(chan) 業(ye)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隨著政策實施,它們(men) 融資難的問題逐漸得到緩解。
改革不止步。2018年,東(dong) 莞創新出台“非公經濟50條”,除了300億(yi) 元的降成本舉(ju) 措之外,更有500億(yi) 元的增值服務,推動成本窪地的東(dong) 莞成為(wei) 企業(ye) 的“成長高地”。
在金融方麵,東(dong) 莞提出充分運用再貼現和支小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小微企業(ye) 的支持。東(dong) 莞銀行在支小再貸款領域率先行動,優(you) 先投向東(dong) 莞地區的普惠口徑小微企業(ye) ,讓企業(ye) 融資得到實惠。
在一係列政策紅利的釋放下,越來越多的“金融活水”流入實體(ti) 經濟。其中,製造業(ye) 新增貸款476億(yi) 元,增長50.4%,占新增貸款的53.2%。值得一提的是,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首次突破1000億(yi) 元,增長46.6%。
“多組數據也印證了金融活水滋養(yang) 東(dong) 莞實體(ti) 經濟的力度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規模持續擴大,為(w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活力。”廣東(dong) 省委黨(dang) 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說。
筆者在采訪多家莞企了解到,企業(ye) 要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向前發展,除了金融要素外,人才要素也是重要的驅動力之一。
2017年12月7日,東(dong) 莞正式提出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向人才釋放政策紅利。僅(jin) 在2018年“技能人才之都”實施以來,累計新增技術工人14.51萬(wan) 人,總量達到76.71萬(wan) 人,占東(dong) 莞實名製就業(ye) 人員總量的15.17%,對比2017年底提升3.07個(ge) 百分點。
去年,拓斯達廣發英雄帖,以百萬(wan) 年薪聘請技術大牛,吸引了曾經在產(chan) 業(ye) 巨頭工作多年的高端研發人員徐小平、吉洋等人加盟。
在高端人才的加盟下,拓斯達科技創新、產(chan) 品創新駛上了快車道——在第21屆中國國際工業(ye) 博覽會(hui) (簡稱“工博會(hui) ”)上,由徐小平、吉洋帶領60多名技術人員研發新品拓星辰1號,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在工博會(hui) 預售當天就連簽三單。
“當下5G時代,產(chan) 品的研發也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自從(cong) 高端人才加盟後,科技創新的速度明顯加快了,該產(chan) 品的背後凝聚著60多位技術人員日均工作14小時以上,各項技術攻關(guan) 1080次的成果。”拓斯達市場部經理許鵬說。
技能人才大規模崛起、高端人才接連加盟,激發了產(chan) 業(ye) 的變革。2019年,預計東(dong) 莞全市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8.5%。
在全球競爭(zheng) 越發激烈的今天,東(dong) 莞憑借著金融、人才等要素的高速轉型、崛起,產(chan) 業(ye) 鏈也正向技術賦能持續深化,逐漸撕去了“代工”的標簽,朝著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ye) 中心的目標更進了一步。
■一線實踐
從(cong) “荔枝園”到“中子源”,
大科學裝置帶來新動能
東(dong) 莞大朗鎮水平村是著名的荔枝之鄉(xiang) ,村內(nei) 光是過百歲樹齡的荔枝樹就有上千棵,所產(chan) 荔枝品質尤佳。然而在過去十幾年間,大批中科院的專(zhuan) 家們(men) 紮根在東(dong) 莞腹地,在茂密的荔枝園裏建起了一座麵向尖端科學研究的散裂中子源,不僅(jin) 打破了這裏過去的寂靜,更是改寫(xie) 了東(dong) 莞乃至全國的創新格局。
在散裂中子源巨大的園區內(nei) ,一棟棟銀白色建築之下,是數百米長的直線與(yu) 環形隧道,在普通人看不到的管線中,質子一圈圈地“奔跑加速”,最終達到0.9倍光速的驚人速度,再與(yu) 靶心撞擊產(chan) 生神奇的中子。
作為(wei) 我國迄今為(wei) 止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大科學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於(yu) 2018年8月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投入運行,使得我國成為(wei) 世界上第四個(ge) 擁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散裂中子源的建成,也助力東(dong) 莞從(cong) 應用型創新向源頭創新邁出了重要一步。
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表示,這項“國之重器”支撐的學科研究和應用領域眾(zhong) 多,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與(yu) 大型光源互補,卻發揮著其無法取代作用的新一代科學研究和先進材料研發的主流大科學裝置。
在前兩(liang) 輪開放運行期間,散裂中子源就已經完成了上百個(ge) 用戶課題,覆蓋了新型儲(chu) 氫材料、鋰離子電池、太陽能電池薄膜、芯片的單粒子效應等眾(zhong) 多領域,並產(chan) 生多篇用戶實驗成果論文。同時,散裂中子源也開展了航空材料、可燃冰、頁岩、催化劑等方麵的研究。
高層次人才,是散裂中子源建設帶給東(dong) 莞的另一筆巨大財富。中科院高能所東(dong) 莞分部三四百位專(zhuan) 家學者長期紮根東(dong) 莞,並且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工程、技術和管理隊伍,並且平均年齡在40歲以內(nei) ,為(wei) 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後續的大科學裝置建設提供了基礎保障。
短短數年間,中國散裂中子源還像一塊磁石一樣,吸引著全球各地的一流科學家紛至遝來,甚至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也專(zhuan) 程前來東(dong) 莞到園區走訪。許多港澳地區的大學還抓住機會(hui) ,開始吸引中子散射研究和應用的人才,建設相關(guan) 的學科,攜手散裂中子源加速推動新增譜儀(yi) 和其他中子散射交叉學科應用型裝置的建設。
依托散裂中子源這個(ge) 重要研究平台,2018年2月,鬆山湖材料實驗室也正式揭牌,以首期近50億(yi) 元的大手筆,計劃打造具有國際重大影響的一流創新高地、高端人才匯聚地、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策源地,吸引了中科院院士王恩哥、汪衛華等一大批材料領域的一流專(zhuan) 家。
鬆山湖實驗室發力點同樣聚焦“卡脖子”技術,尤其是材料領域技術的成果轉移轉化。實驗室設立的創新樣板工廠平台成立1年多來引入了兩(liang) 批共18個(ge) 高水平研究團隊,項目包括新材料超快激光極端精細加工技術研發及產(chan) 業(ye) 化、第三代半導體(ti) 材料和器件、仿生控冰冷凍保存材料等一批“硬科技”產(chan) 業(ye) 化項目,都有望在短期內(nei) 走向市場,其中不少項目已經與(yu) 東(dong) 莞本地政府、企業(ye) 開展深度合作,有望在本地實現轉化。
重要科研資源的加速聚集,也極大帶動了東(dong) 莞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目前,東(dong) 莞理工已經與(yu) 中國散裂中子源和鬆山湖材料實驗室簽訂合作協議,形成了很多的交流互動、共建共享,從(cong) 協同推進高水平創新人才培養(yang) 到實驗室開放共用,以及專(zhuan) 業(ye) 教授、高層次人才之間的互聘兼職,甚至合作承擔某個(ge) 項目做研發,逐步構建起全麵合作關(guan) 係。
“隨著材料產(chan) 業(ye) 的發展,特別是大科學裝置的落地,學校緊抓時機,於(yu) 2018年設立了材料學院。”東(dong) 莞理工學院副校長李文芳說,學校相關(guan) 人員在參與(yu) 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學裝置建設的過程中,逐步發現新材料產(chan) 業(ye) 廣闊的研發空間和應用前景,再加上建設高水平理工大學工作的不斷深化,東(dong) 莞理工順勢成立了材料學與(yu) 工程學院,加速在材料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yang) 。
2019年9月,散裂中子源投入運行一周年之際,又迎來了它的“姐妹花”裝置——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台項目動工。項目將圍繞南方光源項目及相關(guan) 技術,開展前瞻性和係統性的研究工作,進行關(guan) 鍵核心設備的研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國產(chan) 化率,預計2021年完工。
未來,散裂中子源、同步輻射南方光源、鬆山湖材料實驗室等一大批重要的科學平台紮堆聚集,將產(chan) 生“1+1>2”的協同效應,一大批世界級的科技成果有望在此地產(chan) 生。
與(yu) 此同時,東(dong) 莞也正全力籌備打造鬆山湖科學城,以及與(yu) 深圳光明科學城攜手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進一步提升創新能級,打造從(cong) 基礎研究到技術創新到成果轉化、新產(chan) 業(ye) 培育的全產(chan) 業(ye) 鏈創新體(ti) 係,為(wei) 東(dong) 莞未來進一步創新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撐。
■對話
廣東(dong) 省政府參事、廣東(dong) 省經濟學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陳鴻宇:
東(dong) 莞經濟進入良性循環的增長周期
問:您怎麽(me) 評價(jia) 東(dong) 莞過去一年的經濟發展?
陳鴻宇:在複雜艱難的國內(nei) 外經濟格局中,2019年東(dong) 莞GDP取得增長7%的成績,既體(ti) 現東(dong) 莞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也成為(wei) 東(dong) 莞努力推進結構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標誌,為(wei) 東(dong) 莞下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總體(ti) 來看,東(dong) 莞經濟進入一個(ge) 新的良性循環的增長周期。
問:2019年,預計東(dong) 莞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8.5%左右,規上工業(ye) 企業(ye) 總數達10658家。東(dong) 莞工業(ye) 增長為(wei) 何比較好?
陳鴻宇:這是東(dong) 莞大力發展實體(ti) 經濟,努力推進製造業(ye) 結構的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一手抓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改造提升的成果。東(dong) 莞規上企業(ye) 總數和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速指標,與(yu) 東(dong) 莞的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速、存貸款增速相得益彰,均居於(yu) 全省前列,反映了東(dong) 莞製造業(ye) 已經具有強勁的發展勢頭。
另一方麵,這一增長也得益於(yu) 東(dong) 莞近些年的政府機構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和營商環境的改善。東(dong) 莞地處廣深一線城市之間的優(you) 勢地理位置,使東(dong) 莞得以享受兩(liang) 地的溢出效應,再加上自身交通、營商服務水平的提高,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東(dong) 莞工業(ye) 發展才會(hui) 如此之快。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