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秒,還在“集體(ti) ”擴產(chan) 能中狂歡;下一秒,矽片、電池片頻頻降價(jia) 。最近,光伏市場處於(yu) 劇烈的調整變革中。
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此輪降價(jia) 的根本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海外光伏市場萎縮。不過,從(cong) 長遠來看,光伏產(chan) 品降價(jia) 是大勢所趨。
悲觀預期加劇市場爭(zheng) 奪
按照慣例,隆基股份4月底才調價(jia) 。然而,自4月8日下調價(jia) 格後,相隔不到十天,隆基股份再次下調矽片價(jia) 格。4月17日,166mm矽片標價(jia) 2.92元/片,158.75mm矽片標價(jia) 2.83元/片,兩(liang) 類矽片均下調0.34元/片。
無獨有偶。4月18日,通威股份也下調了單、多晶矽電池價(jia) 格。多晶電池金剛線157由0.62元/瓦降至0.55元/瓦,黑矽157由0.67元/瓦降至0.6元/瓦;單晶PERC電池單/雙麵156.75由0.91元/瓦降至0.78元/瓦,通威PERC電池166mm電池由0.94元/瓦降至0.8元/瓦,單晶PERC電池單/雙麵158.75由0.94元/瓦降至0.8元/瓦。
記者致電通威集團,相關(guan) 人士回複記者:“公司馬上發年報,目前在緘默期,暫時不予回複。”
行業(ye) 資深人士判斷,通威、隆基短期內(nei) 再降價(jia) 可能性不大,以矽片為(wei) 例,單晶矽片主輔材料降價(jia) 空間十分有限。
一位不願具名的新能源行業(ye) 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這次光伏產(chan) 品降價(jia) 時間、幅度均比較罕見。去年一年,矽片價(jia) 格相對穩定,並未出現顯著變化;電池片在去年二三季度才出現調整,幅度也比今年小很多。近日光伏產(chan) 品價(jia) 格“跳水”,意味著疫情的影響正在從(cong) 下遊向上遊傳(chuan) 導,強化了買(mai) 方市場格局。尤其是今年一季度,14家光伏企業(ye) 業(ye) 績出現虧(kui) 損,企業(ye) 迫切需要提升市場份額。
在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劉譯陽看來,矽片、電池板降價(jia) 是企業(ye) 為(wei) 了適應市場需求,爭(zheng) 取更多市場占有率。他對記者表示:“調價(jia) 是企業(ye) 適應市場變化和未來走勢的正常行為(wei) 。先調價(jia) 的企業(ye) ,會(hui) 率先引發客戶關(guan) 注,占據先機。”
劉譯陽所說的“先機”已得到印證。隆基股份4月22日發布一季度財報稱,2020年第一季度營業(ye) 收入85.99億(yi) 元,同比增長50.60%,歸屬於(yu) 上市公司股東(dong) 的淨利潤18.64億(yi) 元,同比增長204.92%。主動降價(jia) 並未使隆基股份處於(yu) 尷尬地位,相反,其矽片盈利能力仍保持較高水平。
搶占平價(jia) 時代先機
對於(yu) 一個(ge) 月內(nei) 兩(liang) 次下調價(jia) 格,隆基樂(le) 葉董事長助理王英歌向記者解釋稱,近期矽片、電池片的降價(jia) ,主要還是順應光伏平價(jia) 化大趨勢。明年,國內(nei) 地麵電站將沒有補貼、全麵平價(jia) ,海外也在去補貼進程中。“就促進度電成本下降而言,產(chan) 業(ye) 鏈某一環節的貢獻是有限的,需要主材、輔材、設備、工程等各個(ge) 環節的協同努力。立足長遠,度電成本下降,無疑將有利於(yu) 做大光伏市場。”
業(ye) 內(nei) 人士一致認為(wei) ,矽片、電池片降價(jia) 為(wei) 組件降價(jia) 提供了空間,有望進一步加速光伏平價(jia) 上網進程。一方麵,受疫情影響,光伏產(chan) 業(ye) 短期增長乏力;另一方麵,龍頭企業(ye) 率先降價(jia) ,這將加速更多的光伏企業(ye) 調整戰略,以便在平價(jia) “淘汰賽”中站穩腳跟。
“2017年時,光伏龍頭企業(ye) 擁有較高的毛利率,‘5·31’政策後,光伏產(chan) 品價(jia) 格‘跳水’,企業(ye) 迎來低毛利率時代。即便如此,龍頭企業(ye) 的毛利率仍然靚眼。”上述分析師認為(wei) ,以矽片為(wei) 例,去年矽料價(jia) 格不斷下滑,使得單晶矽片由薄利轉為(wei) 厚利。隆基去年矽片的毛利率高達32%,遠超同行。與(yu) 此同時,隆基生產(chan) 成本不斷降低,其中拉晶環節平均單位非矽成本同比下降25.46%,切片環節平均單位非矽成本同比下降26.5%,並在電池組件方麵不斷探尋產(chan) 品轉換效率極限。“所以,在如今市場清淡情況下,隆基股份降價(jia) 讓利不會(hui) ‘殺’到成本,這也是其底氣所在。”
未來,矽片、電池片價(jia) 格將何去何從(cong) ?多位接受采訪的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光伏產(chan) 品降價(jia) 是“主旋律”。
劉譯陽對記者直言,疫情全球蔓延,各大機構紛紛調降年度裝機預測。價(jia) 格繼續走低是大概率。未來光伏產(chan) 品價(jia) 格走勢,在一定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海外市場的冷暖。
“光伏產(chan) 品降價(jia) 是大趨勢。”王英歌認為(wei) ,過去十年,正是因為(wei) 光伏各環節的成本下降推動了係統造價(jia) 的降低,帶來了光伏在全球很多區域平價(jia) 化,真正在發電市場具備競爭(zheng) 力,這是光伏的新能源屬性所決(jue) 定的。
降價(jia) 倒逼技術迭代加快
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光伏價(jia) 格雖趨於(yu) 平價(jia) ,但想要與(yu) 傳(chuan) 統能源競爭(zheng) ,仍需在產(chan) 業(ye) 鏈各個(ge) 環節降本增效。目前,光伏行業(ye) 技術迭代正在加快。甚至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在矽片薄片化、大型化趨勢下,2020年底,M2產(chan) 品可能退出“舞台”。
據分析,在矽片環節,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兩(liang) 家獨大,焦點在於(yu) 矽片尺寸之爭(zheng) 。而在組件、電池環節,各種技術路線百家爭(zheng) 鳴。比如高效電池技術中,晶科能源PERC電池占比最高,且優(you) 勢有不斷強化的趨勢,去年全球產(chan) 能增長超45%。通威股份、愛康科技、東(dong) 方日升等企業(ye) 則選擇不同方向,陸續押寶N型HJT技術。
尤其是通威股份,繼200億(yi) 元擬投資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項目、40億(yi) 元擬投資高純晶矽項目後,4月20日公告稱,擬募資不超60億(yi) 元,將加碼高效晶矽太陽能電池智能工廠等項目建設。
“通威股份一邊降價(jia) ,一邊再次擴產(chan) 能的動作,均為(wei) 了鞏固其在太陽能電池領域的領先地位。”一位業(ye) 內(nei) 資深專(zhuan) 家對記者表示,“光伏電池技術變量多,不排除某項新技術出現重大突破後,碾壓老技術並改變整個(ge) 光伏電池產(chan) 業(ye) 格局的可能。”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