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50的股權對比下,各大自主品牌尚且不能在20年之後完全自給,僅(jin) 僅(jin) 具備三分之一股權的江淮乘用車前景實屬堪憂。
江淮大眾(zhong) 中、外母公司持股比例的確定,江淮乘用車的未來前景恐將更加迷茫。
幾天之前,江淮汽車發布公告稱,大眾(zhong) 中國增資江汽控股(江淮汽車控股股東(dong) )和江淮大眾(zhong) 事宜通過了反壟斷調查。
上述增資事宜順利完成後,大眾(zhong) 中國投資將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權,持有江淮大眾(zhong) 75%股權。在大眾(zhong) 中國投資和江淮汽車均同意重新增資江淮大眾(zhong) 的背景下,江淮汽車對於(yu) 江淮大眾(zhong) 的持股比例變更為(wei) 25%,中外母公司對於(yu) 江淮大眾(zhong) 的直接持股比例為(wei) 3:1。
根據江淮汽車與(yu) 大眾(zhong) 中國投資之間的相關(guan) 協議,在大眾(zhong) 中國投資成為(wei) 直接持有合資公司 75%股權的股東(dong) 後,大眾(zhong) 集團將在江淮大眾(zhong) 投產(chan) 4-5 個(ge) 大眾(zhong) 集團品牌產(chan) 品;優(you) 先考慮在江淮大眾(zhong) 投產(chan) B級車和C級車細分市場的純電動、燃油汽車/插電混動車型。
由此,江淮大眾(zhong) 在2025年的預期產(chan) 能為(wei) 20-25萬(wan) 輛,年度總收入達300億(yi) 人民幣;2029年的預期產(chan) 能為(wei) 35-40萬(wan) 輛,年度總收入為(wei) 500億(yi) 人民幣。從(cong) 相關(guan) 公告來看,上述項目的預期總投資約為(wei) 10億(yi) 歐元。
股權比例調整
從(cong) 江淮汽車發布的相關(guan) 公告來看,上述股權變更共包含兩(liang) 部分;一是大眾(zhong) 中國投資投資江汽控股,50%控股江淮汽車大股東(dong) ,二是大眾(zhong) 中國投資和江淮汽車共同對江淮大眾(zhong) 進行不同比例增資,將雙方的持股比例由之前的50:50變更為(wei) 75:25。
根據公告內(nei) 容,對於(yu) 實現50%控股江汽控股一事,大眾(zhong) 中國投資需要付出的資金約為(wei) 23.83億(yi) 人民幣;對於(yu) 直接控股江淮大眾(zhong) 75%股權一事,大眾(zhong) 中國投資需支付資金為(wei) 52.17億(yi) 元,江淮汽車需支付12.85億(yi) 元。根據協定,上述兩(liang) 筆交易均應在2020年12月31日之前進行。
相關(guan) 公告發布之後,江淮汽車的股價(jia) 曾一路高漲。為(wei) 此,江淮汽車也曾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連續大幅度上漲屬於(yu) 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情形。江淮大眾(zhong) 的產(chan) 量及收入目標,僅(jin) 為(wei) 預計,不構成業(ye) 績承諾。2020年1季度,江淮汽車的淨利潤虧(kui) 損3.56億(yi) 元,目標的實現尚需較長時間,對公司當期業(ye) 績不構成直接影響,對公司未來業(ye) 績影響也具有重大不確定性。
業(ye) 內(nei) 分析人士認為(wei) ,大眾(zhong) 斥資入場,將為(wei) 江淮汽車長期表現平平的乘用車業(ye) 務帶來轉機。江淮汽車也在其公告中表示,本次增資係公司和大眾(zhong) 中國投資戰略合作中的重要環節,有利於(yu) 推進公司和大眾(zhong) 中國投資的戰略合作,有利於(yu) 促進合資公司的發展。
上述交易全部完成後,江汽控股持有江淮汽車總股本的17.5%,仍為(wei) 江淮汽車的控股股東(dong) ,安徽國控集團持有江淮汽車股份比例為(wei) 8.08%。盡管大眾(zhong) 中國投資即將持有江汽控股50%的股權,但江淮汽車的實際控製權仍將屬於(yu) 安徽國資委。
乘用車前景堪憂
目前來看,江淮大眾(zhong) 的股權變化和大眾(zhong) 對於(yu) 江汽控股投資一事勢必會(hui) 對江淮汽車的後期運營產(chan) 生利好影響。但與(yu) 此同時,江淮汽車也表示:合資公司增資事宜,將導致本公司在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由 50%降至 25%,因此合資公司的運營對本公司的影響程度也將相應的降低,提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從(cong) 江淮汽車最新發布的10月產(chan) 銷快報來看,江淮乘用車業(ye) 務表現並不理想。1-10月,江淮SUV車型的累計銷量為(wei) 68601輛,同比下滑15.48%;MPV車型的累計銷量為(wei) 27343輛,同比下滑15.34%;轎車累計銷量為(wei) 29857輛,同比增長3.28%;純電動車型累計銷量為(wei) 36728輛,同比下滑30.08%。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江淮汽車一向看中的汽車出口業(ye) 務也有所下滑,前十個(ge) 月累計出口量為(wei) 28518輛,同比下滑28.16%。
受乘用車銷量影響,江淮汽車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為(wei) -4.29億(yi) 、-6.53億(yi) 以及-9.1億(yi) 。在整體(ti) 銷量表現不佳的同時,江淮汽車的常規性經營利潤也處於(yu) 不斷虧(kui) 損且逐步擴大的狀態。在此背景之下,早在2019年,江淮汽車便已將全部生產(chan) 內(nei) 容集中到乘用車一廠,二廠始終處於(yu) 閑置狀態。截至當下,江淮汽車的乘用車一廠已經按照大眾(zhong) 標準完成升級改造,首款車型將於(yu) 2023年正式上市,為(wei) 盤活公司閑置資產(chan) ,江淮汽車擬對乘用車二工廠房產(chan) 及設備等相關(guan) 資產(chan) 進行掛牌轉讓。
關(guan) 於(yu) 江淮大眾(zhong) 對於(yu) 江淮乘用車的提振作用,江汽集團總經理項興(xing) 初曾將其總結為(wei) 兩(liang) 點:一是大眾(zhong) 質量體(ti) 係的引入將有助於(yu) 江淮乘用車產(chan) 品品質提升;二是江淮與(yu) 大眾(zhong) 在電動化以及自動駕駛領域的深度合作將助力江淮實現新能源汽車“十四五”戰略規劃目標。
但在部分業(ye) 內(nei) 分析人士看來,合資曲線扶助自主的路線已不再新鮮。從(cong) 早已具備合資企業(ye) 的各大自主品牌來看,合資“拯救”自主的最終效果並不明顯。在50:50的股權對比下,各大自主品牌尚且不能在20年之後完全自給,僅(jin) 僅(jin) 具備三分之一股權的江淮乘用車前景實屬堪憂。對於(yu) 江淮乘用車而言,不過是借著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概念走“老路”。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