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想打響2021年的第一槍,汽車領域各方選手亦是如此,但現實總是PiaPia打臉,隻要有競爭(zheng) 就會(hui) 有輸贏。在新年第一天,汽車界的眾(zhong) 多訊息基本都被特斯拉官網Model Y降價(jia) 的消息所淹沒,以至於(yu) 如果不是一直關(guan) 注著小鵬汽車的動態,很可能都會(hui) 錯過,它在這天官宣了與(yu) 大疆孵化的Livox覽沃科技所達成的合作。
大疆與(yu) 小鵬
為(wei) 什麽(me) 小鵬汽車公布激光雷達合作夥(huo) 伴的消息很重要?因為(wei) 在過去,業(ye) 界普遍都認為(wei) 激光雷達受限於(yu) 成本,不能在車上進行規模化搭載,離真正實現量產(chan) 落地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即使早前小鵬汽車曾宣布,2021年將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量產(chan) 智能汽車,但業(ye) 界對這一消息的反饋並不強烈,更多的是觀望、遲疑的態度。畢竟披露的消息很少,連最重要的合作夥(huo) 伴是誰,都沒有公布,可信度自然也大打折扣。
此次公布的合作夥(huo) 伴Livox覽沃科技成立時間並不長,至今也不過四年光景,但它推出產(chan) 品的速度卻非常驚人。在2019年初的CES展上,Livox覽沃科技正式推出了兩(liang) 款千元激光雷達浩界Horizon和泰覽Tele-15,價(jia) 格分別為(wei) 6499 元和 8999 元,直接將動輒上萬(wan) 美元的激光雷達拉到了1萬(wan) 人民幣水平以下。它也大概率成為(wei) 了第一家將激光雷達產(chan) 品價(jia) 格首次下探至千元級的企業(ye) 。
Livox覽沃科技之所以能推出如此有價(jia) 格優(you) 勢的產(chan) 品,主要得益於(yu) 大疆的背書(shu) 。其在采購、供應鏈、生產(chan) 包括售後等部分都與(yu) 大疆共享一個(ge) 體(ti) 係,所以可以較快實現量產(chan) 出貨。但除了價(jia) 格與(yu) 可實現大規模量產(chan) 的優(you) 勢外,產(chan) 品和技術上的獨特性,也異常重要,不然小鵬汽車也不會(hui) 選擇與(yu) 它合作了。據悉,Horizon是專(zhuan) 門為(wei) L3/L4級自動駕駛汽車設計,標稱探測距離為(wei) 260米。
為(wei) 了進一步降低使用門檻和生產(chan) 成本,Livox覽沃科技還將激光雷達技術集成到了更多產(chan) 品和應用之中,譬如測繪、移動機器人、智慧城市等,希迪智駕(CiDi)、高仙機器人(Gaussian Robotics)等都是其合作夥(huo) 伴,Livox的產(chan) 品已遠銷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盟在內(nei) 的26個(ge) 國家和地區。顯然,在國際市場上,覽沃科技也是有一定實力的,並不是完全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可言。
據介紹,此次與(yu) 小鵬的合作,Livox覽沃科技基於(yu) 浩界Horiz車規級激光雷達平台為(wei) 小鵬汽車進行了一係列定製化開發,而且還首次提出並實現了全新的「超幀率」激光雷達技術概念:通過巧妙設計的旋轉棱鏡式類固態技術方案,可在10赫茲(zi) 幀率下升維獲取20赫茲(zi) 的點雲(yun) 效果,在沒有增加額外激光發射成本的情況下將點雲(yun) 線束效果提升至等效144線。
同時,該產(chan) 品的探測距離將達到150米量程(針對10%反射率目標物),可以讓汽車更加遊刃有餘(yu) 地應對高速公路、城區道路等場景下遠處障礙物的超前檢測,更密的點雲(yun) 輸出也讓算法可以更快檢測出遠處路麵上諸如行人、自行車、雪糕桶等細小目標物體(ti) 。
在視場角方麵,單台Horiz小鵬定製版版本的橫向FOV也達到120°,超寬的點雲(yun) 視野極大提升整車應對側(ce) 方車輛加塞等場景的能力。而小鵬汽車表示將在2021年推出的全新量產(chan) 車型上使用這一定製版車規級激光雷達,Livox也正式成為(wei) 了小鵬汽車在激光雷達領域的首家合作夥(huo) 伴。簡單點說,小鵬汽車與(yu) 覽沃科技的強強聯合,無疑會(hui) 讓這場自動駕駛「軍(jun) 備競賽」變得更有看點。
華為(wei) 與(yu) 極狐
既然是競賽,自然就要有實力相當的競爭(zheng) 對手了。說起國內(nei) 的車載激光雷達企業(ye) ,少不了要提禾賽科技、速騰聚創、鐳神智能這幾家企業(ye) ,但我們(men) 今天要說的並不是它們(men) 。因為(wei) 相比這幾家專(zhuan) 門做激光雷達的頭部企業(ye) ,華為(wei) 顯然與(yu) 大疆更相似。作為(wei) 中國科技新生代的企業(ye) 標杆,華為(wei) 和大疆的產(chan) 品代表了當下中國科技創新的一個(ge) 縮影,而且它們(men) 倆(lia) 都屬於(yu) 跨行入局激光雷達市場。
據華為(wei) 智能汽車解決(jue) 方案官方公眾(zhong) 號上的消息顯示,華為(wei) 激光雷達產(chan) 品的研發團隊訪問了大量的TOP車企,傾(qing) 聽對激光雷達產(chan) 品的需求,同時遍尋產(chan) 業(ye) 鏈廠家,經過半年的調研明確了方向:要做一款高性能、車規級、能夠大規模量產(chan) 的激光雷達,基於(yu) 此定位,激光雷達團隊啟動「爬北坡戰略」——選擇從(cong) 難度更大的前裝量產(chan) 產(chan) 品進行開發,而非傳(chuan) 統旋轉機械式激光雷達切入。
2020年12月21日,曆經四年多研發,華為(wei) 正式對外發布了96線車規級激光雷達產(chan) 品和解決(jue) 方案。據官方資料顯示,得益於(yu) ICT領域光學設計、信號處理、整機工程等長期積累,結合市場對激光雷達的實際需求,華為(wei) 重構了激光雷達的核心部件,包括發送模塊、接收模塊和掃描器。
簡單來說就是,雖然華為(wei) 選擇了MEMS激光雷達切入,但采用的卻不是傳(chuan) 統MEMS技術方案。華為(wei) 引入了多線程微振鏡激光測量模組,這樣設計的優(you) 勢就在於(yu) ,該產(chan) 品規模效應突出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還能有效增加激光雷達探測距離(可達150米),實現城區行人車輛檢測覆蓋,並兼具高速車輛檢測能力。
華為(wei) 智能汽車解決(jue) 方案BU總裁王軍(jun) 表示:「在成本方麵,華為(wei) 的96線激光雷達,暫時還做不到此前宣傳(chuan) 的100美元,但是基本在幾百美元左右。」看來在定價(jia) 上,華為(wei) 也是要和大疆競爭(zheng) 一下的。
據悉,華為(wei) 提供了3個(ge) 激光雷達的方案(搭載1顆、2顆或3顆)。3顆方案足以應對龍門架、隧道場景、地庫場景、ETC抬杆、十字路口左拐等場景應用,此外,針對現實中快遞小哥騎摩托車、行人亂(luan) 穿馬路等場景也可以做出快速識別和判斷。而搭載了華為(wei) 3顆激光雷達的北汽藍穀ARCFOX極狐HBT的車型也將於(yu) 明年發布,不過它並非唯一一家選擇華為(wei) 激光雷達的車企,日前,長安汽車也透露,將攜手華為(wei) 、寧德時代打造一個(ge) 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極有可能在首款車上搭載華為(wei) 的激光雷達。
為(wei) 了滿足未來激光雷達市場的需求,華為(wei) 還在廣東(dong) 東(dong) 莞市建立了第一條車規級激光雷達的Pilot產(chan) 線。據其官方資料顯示,麵向百萬(wan) 級量產(chan) 需求,華為(wei) 已按照年產(chan) 10萬(wan) 套/線在推進,以適應未來大規模量產(chan) 需求。
雅斯頓小結
其實在激光雷達這條賽道上,華為(wei) 和大疆毫無疑問都屬於(yu) 新玩家,但它們(men) 所展現出的實力卻不容忽視。當然,目前號稱已經過車規級和量產(chan) 的激光雷達廠家也並不隻有華為(wei) 與(yu) 大疆,也有不少自稱的,但最終結果如何還是要看前裝上車後的實測結果。所以我們(men) 就再等一等,看看大疆和華為(wei) 能否經受住市場的考驗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