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萬億級的光伏產業,泡沫又要破了嗎?

星之球科技 來源:君臨(lin) 財富2021-03-28 我要評論(0 )   

2011年的冬天,空氣裏裹挾著北方特有的寒冷。此時的北京東(dong) 方君悅大酒店,時任英利集團老總的苗連生做東(dong) ,聯合了尚德電力的施正榮、天合光能的高紀凡、阿特斯的瞿曉鏵正...

2011年的冬天,空氣裏裹挾著北方特有的寒冷。

此時的北京東(dong) 方君悅大酒店,時任英利集團老總的苗連生做東(dong) ,聯合了尚德電力的施正榮、天合光能的高紀凡、阿特斯的瞿曉鏵正在舉(ju) 辦一場針對歐美雙反的發布會(hui) 。

晚上,老苗做東(dong) ,請大家吃了個(ge) 飯。並提議說:“我們(men) 以後每隔兩(liang) 個(ge) 月都要聚一次”。

參加飯局的這四個(ge) 人,彼時正是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界的幾大領軍(jun) 人物。

這世間的悲歡離合,總是常常有之。提議每兩(liang) 個(ge) 月聚一次的苗連生,2015年底,因為(wei) 進軍(jun) 多晶矽項目失利,陷入巨額虧(kui) 損而宣告重組。

幾經反複後,重組委員會(hui) 問苗連生有什麽(me) 訴求時,苗連生說:“沒有訴求,把我從(cong) 失信人名單中解除就行了。”

2014年,施正榮離開了尚德電力董事長職位,據阿特斯老總瞿曉鏵回憶,施離開的時候,給對方發了一條短信:“自古江東(dong) 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幾年前的那次聚會(hui) ,也注定成為(wei) 了幾位大佬的最後一次聚會(hui) ,也是一個(ge) 光伏時代的縮影。

曆史的車輪來到了2020年。

光伏周期的疊加,牛市的推動,“談達峰”、“碳中和”概念的走熱,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光伏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1萬(wan) 億(yi) 元,接著是2萬(wan) 億(yi) 元,緊接著又突破了3萬(wan) 億(yi) 元。而突破千億(yi) 元市值的光伏企業(ye) 也一度達到5家。

春天來了,牛年來了,牛沒有來,等來的卻是一頭熊。被熊踩踏的最厲害的就是光伏板塊。

過完年開市以來,截止3月16日收盤,整個(ge) 光伏板塊市值跌去3000億(yi) 元左右。

跌幅英雄榜中——

保利協鑫下跌了35%,錦浪科技下跌了38%,陽光電源下跌了42%,晶澳科技下跌了43%,通威股份下跌了44%,隆基股份下跌了35%......

人們(men) 都在問,光伏發生了什麽(me) ?今後的光伏板塊將何去何從(cong) ?

實際上,這次光伏板塊的暴跌,表麵上看,是由於(yu) 成長股牛市按下的暫停鍵、A股指數回調、貨幣供給預期等因素引發。

深層次上,卻蘊含著中國光伏發展20年的曆史邏輯。

1

2011年北京那次聚會(hui) 的時間節點,恰是中國光伏發展迎來的第一個(ge) 10年。

這10年歲月裏發生的光伏故事,在某種程度上,和今日的光伏也頗為(wei) 相似。

參加晚餐的施正榮幾乎是開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先河的人物。

2000年,因為(wei) 在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科研上的成就而獲得博士學位的施正榮回國創業(ye) 。

帶著技術和40萬(wan) 美元輾轉了多個(ge) 城市,在與(yu) 投資人或者地方政府談判的過程中,都會(hui) 說一句:

“給我800萬(wan) 美元,我可以做一個(ge) 世界第一大企業(ye) 。”

最後,無錫市政府看好光伏產(chan) 業(ye) 這片藍海,雙方開啟了合作,2005年,尚德在紐交所成功上市。

上市後的尚德老總施正榮也一度成為(wei) 中國首富,2007年,英國的《衛報》將施正榮評論為(wei) “拯救地球的五十人之一……”

光伏產(chan) 業(ye) 也一度成為(wei) 無錫市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在尚德電力總部,那一麵世界上最大建築麵積的太陽能幕牆,更是成為(wei) 了無錫市標誌性建築。

2011年,君臨(lin) 路過尚德總部,那種氣派,至今仍覺得夠前衛夠大氣。

在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中,按照現在主流的劃分方式,可以分為(wei) 矽料、矽片、電池片、組件四大環節。

圖片來源:隆基股份年報

簡單的說,就是將矽礦進行提取產(chan) 生矽粉,由多晶矽工廠進行化工產(chan) 生多晶矽,多晶矽的用途主要有兩(liang) 種。

一種是光伏,另外一種用途就是電子級多晶矽,也就是芯片。

二者的區別是純度不同,電子級的多晶矽的純度比太陽能多晶矽要高出2-3個(ge) 數量級。

多晶矽料製造完畢後,會(hui) 進行鑄造產(chan) 生多晶矽錠和單晶矽棒,到了這個(ge) 製造環節,也就產(chan) 生了所謂多晶矽和單晶矽。

對應的,單晶矽棒用於(yu) 單晶矽片的切割,多晶矽錠用於(yu) 多晶矽片的切割。

再往後,就是在矽片的基礎上進行電池片製造。

電池片後麵的環節,就是通過玻璃、蓋板、框架將多個(ge) 電池片進行封裝產(chan) 生光伏組件,光伏組件再配上支架或者浮漂、逆變器等輔件,也就成了我們(men) 生活中看到的光伏電站。

在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中,多晶矽料的生產(chan) 屬於(yu) 化工行業(ye) ,投資規模大,項目建設周期長,毛利率也高,技術多年來一直掌握在德國、日本等國家手中。

多晶矽生產(chan) 環節中,關(guan) 於(yu) 多晶矽料化工采取的技術和工藝有很多,包括矽烷法、流化床法等。

前一段時間沸沸揚揚的顆粒矽,其實在過去十幾年中,也是其中一種技術路線。但當前主流的工藝是改良西門子法。

而矽片、電池片的製造看起來簡單,但設備和工藝至關(guan) 重要,也幾乎被國外公司掌握,矽片毛利率也相對較高,隆基這幾年的毛利率一直在30%左右,高的時候一度達到40%多。

電池片和組件,特別是組件環節,門檻就相對低了很多。

如果從(cong) 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的視角將四大環節進行排序的話,毛利率的高低分別是:矽料、矽片、電池、組件。

其中,電池片最容易受到兩(liang) 頭利潤擠壓。

尚德從(cong) 事的光伏業(ye) 務是光伏電池和組件製造,有點類似於(yu) 早期中國個(ge) 人電腦的組裝銷售。

就在尚德快速發展的那幾年,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全球變暖、氣候問題、汙染問題是人類工業(ye) 革命後討論的最多的問題。2004年以後,歐洲方麵也加大了對光伏發電裝機的補貼力度,更是帶動了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也開啟了光伏企業(ye) 的上市潮和全球化。

2007年,我國圍繞光伏組件製造的企業(ye) 就多達200家,而到了2008年,就增加到了近400家。

上市融資,規模擴大,產(chan) 能擴張十分瘋狂。

在一次能源峰會(hui) 上,某光伏企業(ye) 老總在台上演講,針對台下政府官員和行業(ye) 大佬的質疑,直接指著他們(men) 回複道:你們(men) 該回去好好反省反省。

產(chan) 業(ye) 下遊的擴張意味著對矽料和矽片的需求擴大。而上遊多晶矽料是一個(ge) 化工行業(ye) ,技術門檻高低先不說,僅(jin) 僅(jin) 是項目投資、建設、竣工、投產(chan) 、產(chan) 能爬坡的周期就得至少2年。

況且矽料的製造還掌握在瓦克、MEMC、三菱等國外企業(ye) 手中。

因此,多晶矽料的價(jia) 格一路飆升,從(cong) 2000年的9美元一公斤漲到2008年的500美元一公斤。

矽料端的企業(ye) 一度占據了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中70%的利潤。

於(yu) 是2007年,尚德大手筆與(yu) MEMC公司簽訂了10年期鎖量鎖價(jia) 方式矽片采購合同。

矽料價(jia) 格漲,矽片價(jia) 格也跟著上漲,關(guan) 鍵是供給還十分短缺。技術又掌握在人家手裏。

今天我們(men) 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遇到的“卡脖子”問題,就有點類似於(yu) 那個(ge) 時代的矽料矽片“卡脖子”問題。

不幸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了。資金鏈斷裂、國外光伏需求銳減,直接導致了很多處在低端的光伏產(chan) 能淘汰出局。

400多家光伏組件企業(ye) ,破產(chan) 的破產(chan) ,關(guan) 門的關(guan) 門,剩下了連50家都不到。

這也迎來了我國光伏發展曆史上第一次行業(ye) 洗牌。

這段時間的光伏發展是一個(ge) 初步成長期,行業(ye) 調整主要針對的是光伏組件企業(ye) 。

在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中,電池片和組件是最容易受到擠壓的環節,原本就沒有太高的技術壁壘,再加上嚴(yan) 重依賴補貼,潮水褪去之後,自然可以看到誰在裸泳。

用光伏人的說法就是,這是一個(ge) 原料、技術、市場“三頭”在外的局麵。而變局中開新局。

客觀的看待,這次行業(ye) 洗牌也預示著新一輪光伏發展格局的到來。

2

天下熙熙,皆為(wei) 利來,天下壤壤,皆為(wei) 利往。資本是逐利的。

就在下遊光伏企業(ye) 瘋狂擴張的時候,2005年開始,有一些德國和日本的企業(ye) 要轉讓多晶矽技術,這也為(wei) 多晶矽料的國產(chan) 化提供了基礎。

國內(nei) 很多地方為(wei) 了促進經濟增長,也都將光伏作為(wei)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直接寫(xie) 進了年度工作報告中。

也就是從(cong) 那個(ge) 時候開始,國內(nei) 一些多晶矽項目也紛紛上馬。一些光伏企業(ye) 家多年後回憶:在那個(ge) 時代,各地都把光伏列為(wei) 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來扶持,多晶矽價(jia) 格漲的又這麽(me) 厲害,怎麽(me) 能不誘人。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彭小峰在江西投資120億(yi) 元的全球第一個(ge) 單體(ti) 萬(wan) 噸級多晶矽賽維LDK項目誕生。

大全集團投資40億(yi) 元的中國最大多晶矽基地也在重慶開工。保利協鑫也開展了萬(wan) 噸級多晶矽項目。

中國大地上,到處都冒出了多晶矽工廠。搞飼料的東(dong) 方希望和通威來了,就連中化、川投能源、國電這樣的國字頭企業(ye) 也來了。

到了2010年前後,全國上下生產(chan) 多晶矽的企業(ye) 近50家,總產(chan) 能超過了10萬(wan) 噸,總投資規模也達到了千億(yi) 元。

天合光能老總高紀凡後來回憶道,那時候計劃在連雲(yun) 港投資一個(ge) 萬(wan) 噸級多晶矽項目,總投資10萬(wan) 美元,很多的省市領導也參加了項目奠基儀(yi) 式。

簽了協議後,天合光能請了一家在全球做多晶矽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的美國公司專(zhuan) 家,並去他們(men) 公司總部參觀。

那家企業(ye) 跟他們(men) 講哪家哪家公司有多少噸產(chan) 能,高紀凡當時一看那些數字就傻了:這些項目加起來的數量,幾乎是市場未來需求量的三倍以上!

高紀凡說,三個(ge) 晚上連續失眠!後來找到地方政府:“這個(ge) 事我不幹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歐洲政府在光伏補貼方麵顯得捉襟見肘,不得不大幅削減了光伏財政補貼,海外的光伏裝機量銳減了近乎九成。

屋漏偏逢連陰雨。更可怕的是,2011年,歐美國家又拿起了貿易大棒,對中國光伏企業(ye) 的產(chan) 品進行“雙反”。

需求的下降是災難性的,一方麵擠壓了下遊廠商的生存空間。

另一方麵,矽料價(jia) 格一路暴跌,到了2011年底,隻有100美元每公斤左右。整個(ge) 光伏產(chan) 業(ye) 幾乎陷入了全行業(ye) 虧(kui) 損局麵。

到了2012年,尚德也因為(wei) 那個(ge) 為(wei) 期10年的多晶矽采購合同陷入巨額虧(kui) 損,不得不抽刀斷水,賠償(chang) 了MEMC公司2.2億(yi) 美元違約金後進入慘淡低穀期,最終於(yu) 2014年宣告破產(chan) 。

而江西那個(ge) 世界最大單體(ti) 萬(wan) 噸級多晶矽項目,也因為(wei) 投產(chan) 遲到了一步,因資金鏈斷裂而卷入曆史的車輪中。

彼時的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界,300多家企業(ye) 破產(chan) 。而50多家上遊的多晶矽企業(ye) 中,幸存到今天的也隻有通威、保利協鑫、大全、東(dong) 方希望、新特5家。

如果說時間是一條流動的河,那麽(me) ,在歲月的沙灘上,總有一些瞬間被定格為(wei) 永恒。

2000——2011,是中國光伏大規模產(chan) 業(ye) 化的第一個(ge) 10年,是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曆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行業(ye) 洗牌。

也是以往最慘烈的一次。

這一次行業(ye) 的調整,更多的是針對多晶矽料的調整,嚴(yan) 重過剩的產(chan) 能,不成熟的製造工藝,外部環境的惡化,都對行業(ye) 層麵產(chan) 生了嚴(yan) 重打擊。

3

歐洲光伏裝機量下降,國內(nei) 的光伏企業(ye) 一度經營慘淡。但好在國內(nei) 市場出現了新的轉機,大型集中式光伏電站建設指標也在不斷創新高。

國家層麵也加大了對光伏產(chan) 業(ye) 的扶持力度,對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的補貼力度也在不斷加碼,整個(ge) 國內(nei) 光伏企業(ye) 的熱情再次被點燃起來。

2014年到2017年,光伏裝機量不斷突破新高,在2017年達到一個(ge) 階段性峰值,當年國內(nei) 光伏裝機量達到53GW。

很多光伏企業(ye) 在這一年都賺的盆滿缽滿。往日的煩惱也一掃而去,煩惱沒了,熱情刺激下多少有點衝(chong) 動。

無視光伏發電的競爭(zheng) 力和產(chan) 業(ye) 發展現狀,一批又一批的光伏電池、組件項目上馬,各地的集中式光伏電站也一個(ge) 接一個(ge) 建設。

這期間,一項又一項世界紀錄被刷新。世界最大水麵漂浮式光伏電站、世界最大單體(ti) 多晶矽項目、世界最大光伏組件製造企業(ye) ……

什麽(me) 事情,如果作的太狠了,必然是要遭殃的。

那幾年的光伏產(chan) 業(ye) 投資規模明顯出現產(chan) 能過剩,好在國內(nei) 政策支撐,每年的光伏裝機量有保障,大家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2018年5月31日這一天,國家能源局發布新政:光伏電站裝機要標杆上網電價(jia) ,光伏補貼大幅削減,當年不再安排集中式光伏電站裝機。

這就是後來有名的“531”新政。

這就意味著,嚴(yan) 重依賴補貼的企業(ye) ,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ei) 遭遇“減奶”直至“斷奶”。

“531”後,全國600多家光伏企業(ye) 破產(chan) 。整個(ge) 國內(nei) 光伏產(chan) 業(ye) 又是哀鴻遍野。幾天之內(nei) ,光伏板塊上市公司跌停,總市值萎縮近3000億(yi) 元。

值得關(guan) 注的是,2019年,號稱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漢能集團也陷入了討薪事件中。

員工拉著橫幅索要工資的圖片滿天飛,一個(ge) 世界薄膜太陽能企業(ye) 也在慢慢走向深淵。

至此,國內(nei) 光伏產(chan) 業(ye) 第三次行業(ye) 調整又開始了。

盡管這次調整在力度上都不及前兩(liang) 次,但影響也是非常重要。讓一些裸泳者在退潮後,再次暴露在沙灘上。

如果對這十幾年光伏發展作一個(ge) 教訓總結的話,那就是:

產(chan) 業(ye) 鏈中下遊,低端產(chan) 能擴張無序,在製造工藝和技術並不成熟條件下,資本任性的吹大泡泡,在金融危機和“雙反”兩(liang) 根大棒中留下傷(shang) 感和記憶。

但從(cong) 整個(ge) 光伏產(chan) 業(ye) 來看,經過市場的洗禮,行業(ye) 層麵確實出現了不少革新。

首先,經過洗禮後的國內(nei) 光伏企業(ye) 綜合競爭(zheng) 力得到提升。

全球最大最先進的多晶矽企業(ye) 在中國,全球最大最先進的矽片製造企業(ye) 在中國,全球最大最先進的電池和組件企業(ye) 在中國,乃至於(yu) 全球最大最先進的設備企業(ye) 也在中國……

上遊出現了以通威、保利協鑫、大全等為(wei) 代表的國內(nei) 多晶矽“五虎”,並且在製造工藝上和成本上,與(yu) 國外企業(ye) 相比,都十分具有競爭(zheng) 力。

過去90%的多晶矽料由國外企業(ye) 控製,如今已完全倒置過來。

瓦克化學2019年年度股東(dong) 大會(hui) 上,首席執行官施拓芝抱怨道:

“僅(jin) 去年一年,我們(men) 就不得不額外承擔約3500萬(wan) 歐元的電費開支。德國目前每度電的價(jia) 格超過5歐分,而我們(men) 在中國的競爭(zheng) 對手隻需為(wei) 每度電支付低於(yu) 2歐分的費用。”

而中下遊環節,矽片、電池、組件無論在技術升級還是成本控製方麵,都得到了極大提升。

其次,技術路線經過多次迭代推進光伏走向市場化。

最值得提起的就是兩(liang) 件大事,改良西門子法工藝的成熟,大幅提高了多晶矽料的製造競爭(zheng) 力。

另外一個(ge) ,隆基率先使用金剛線切割技術,大大優(you) 化了切割矽棒的效率,使得單晶矽片逐步替換多晶矽片,光伏的轉化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成本也進一步降低。

再次,光伏產(chan) 業(ye) 的發展出現了縱向一體(ti) 化趨勢。

一些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上遊的企業(ye) ,在多晶矽和矽片環節取得領先優(you) 勢以後,開始向太陽能電池片、組件端進行延伸。

例如隆基股份就是在2014年前後,立足於(yu) 矽片,向組件和電池環節進軍(jun) ,試圖打開更多市場。

另外一些處於(yu) 下遊的企業(ye) ,為(wei) 了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並提高產(chan) 品毛利率,也在往上遊進行拓展,例如近幾年來,就有不少下遊企業(ye) 進入到矽片製造環節。

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在他的著作《篳路藍縷——世紀工程決(jue) 策建設記述》中寫(xie) 道:現在在中國光伏行業(ye) 嶄露頭角的,幾乎都是當時名不見經傳(chuan) 的草根企業(ye) 。

今天,站在中國的大地上,我們(men) 的確可以自豪的說,過去的20年,經過中國光伏人不懈的努力,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優(you) ,見證了一代人的為(wei) “Made in China”而奮鬥的曆程。

當前,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在逐步降低,在西北等一些光照條件好的地方,發電成本也已經低於(yu) 傳(chuan) 統火電成本。

4

不依賴政策補貼,實現平價(jia) 上網是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一直追求的使命,因為(wei) 目的地在那裏,所以就要一往無前的奔跑。

2020年,數年的努力,也終於(yu) 看到了希望。

首先,由於(yu) 這些年技術的進步,工藝的成熟,光伏發電成本一直在不斷降低,平價(jia) 上網的目標也在一步步接近。這就意味著光伏大規模應用的大門被打開了。

其次,“碳達峰”“碳中和”的“3060”目標(即2030年我國實現碳達峰、2060年我國要實現碳中和)驅動,整個(ge) 光伏市場前景空前明朗。

再次,受疫情影響,很多光伏電站建設推遲,為(wei) 了兌(dui) 現2020年的補貼,到了下半年出現了搶裝熱潮。

最後,牛市的到來,也為(wei) 各家光伏企業(ye) 融資提供了便利條件。

在以上幾個(ge) 因素驅動下,2020年特別是下半年後的光伏上市企業(ye) ,迎來了爆發式上漲,股價(jia) 普遍上漲200%以上。

實際上,2020年——2021年,盡管有碳中和預期的長期支撐,但光伏行業(ye) 格局卻是暗流湧動。

第一個(ge) 變化:產(chan) 業(ye) 鏈供應不匹配:典型的特征就是,供應鏈緊平衡,就是典型的產(chan) 業(ye) 格局錯配。

2020年,國內(nei) 上市光伏企業(ye) 新投資項目總規模達到了4000億(yi) 元,單體(ti) 項目超過10億(yi) 元以上的就多達80個(ge) ,50億(yi) 元的多達20個(ge) ,100億(yi) 元以上的也有15個(ge) 之多。

在中下遊的電池片和組件環節,從(cong) 各家擴產(chan) 計劃看,總產(chan) 能達到300GW,而這些產(chan) 能一方麵對應著市場的需求量,一方麵又對應著上遊的多晶矽料。

在市場需求方麵,根據各家光伏上市公司預計數據進行綜合,2021年的全球光伏裝機量約為(wei) 170GW。

這就意味著,中下遊的產(chan) 能對應市場裝機量是供大於(yu) 求,嚴(yan) 重過剩。

而在上遊的多晶矽料環節,由於(yu) 化工項目建設周期長,盡管幾大多晶矽料也在擴充產(chan) 能,但周期需要1-2年,遠水解不了近渴。

全球主要多晶矽企業(ye) 產(chan) 能統計

數據來源: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從(cong) 上表可以看出,目前,算上一線二線的全部多晶矽產(chan) 能,總體(ti) 在55——60萬(wan) 噸之間,而中下遊的需求量在80萬(wan) 噸左右,遠遠無法滿足中下遊產(chan) 能需求。

並且,多晶矽企業(ye) 在建的產(chan) 能到年底才能釋放,還需要緩慢爬坡。這就意味著2021年——2022年的多晶矽供應都是供不應求的。

至於(yu) 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上遊原材料不夠用的情況,以至於(yu) 導致了現在“擁矽為(wei) 王”的局麵,主要原因就是行業(ye) 的周期性決(jue) 定的。

通過對國內(nei) 光伏曆史回溯可以發現,充斥在20年光伏發展時間脈絡中的典型特征就是周期性。

實際上,前幾年,受到“531”新政的影響,多晶矽料的價(jia) 格一直低迷。

而多晶矽又是化工性質企業(ye) ,建設周期較長。曆史上的多晶矽企業(ye) 沒落多半是對市場需求判斷失誤。

因此,多晶矽企業(ye) 在擴產(chan) 方麵相對穩健。怎奈近兩(liang) 年光伏裝機量持續攀升,多晶矽價(jia) 格也由2019年的22元每公斤上漲到目前的120元每公斤。

一邊是下遊的產(chan) 能過剩,一邊是上遊的供不應求。這種產(chan) 業(ye) 格局無非就是下麵幾個(ge) 結果:

一是行業(ye) 利潤向上遊集中。矽料價(jia) 格持續看漲,生產(chan) 多晶矽的上市企業(ye) 會(hui) 賺的盆滿缽滿。

二是中遊電池片、組件企業(ye) 利潤擠壓嚴(yan) 重,提價(jia) 能力不高,事實上電池片企業(ye) 不但沒有漲價(jia) ,有一些已經開始減產(chan) 停產(chan) ,一些組件企業(ye) 略微提高了價(jia) 格。

三是全年裝機需求可能會(hui) 受到影響,畢竟光伏發電,隻有降價(jia) 才能具備競爭(zheng) 力。

四是行業(ye) 層麵會(hui) 再次出現曆史上的第四次洗牌,競爭(zheng) 力不強、運營水平不高的二三線企業(ye) 將淘汰出局。

目前光伏產(chan) 業(ye) 格局陷入僵持狀態,全年的裝機需求是打開局麵的關(guan) 鍵鑰匙。

如果需求符合預期或超預期,光伏頭部企業(ye) 會(hui) 展現出強者恒強的魅力。

如果需求不達預期,下遊的組件會(hui) 麵臨(lin) 停產(chan) 、減產(chan) ,提價(jia) 動力不足,向上遊傳(chuan) 導,造成除矽料外的全行業(ye) 利潤下滑甚至於(yu) 虧(kui) 損。

第二個(ge) 變化:全行業(ye) 到了技術變革的臨(lin) 界點

太陽能光伏理論的提出是1839年,法國科學家貝克雷爾發現液體(ti) 的光生伏特效應。1917年,波蘭(lan) 科學家切克勞斯基發明CZ技術,後經改良發展成為(wei) 太陽能用單晶矽的主要製備方法。

1941年,奧爾在矽上發現光伏效應。1954年,美國科學家恰賓和皮爾鬆在美國貝爾實驗室首次製成了實用的單晶矽太陽能電池。

實際上,到了今天,光伏技術已經相當的成熟,技術的門檻已經在逐步降低。

過去的20年時間裏,技術變革主要是圍繞製造效率提升,技術路線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不具備高科技產(chan) 業(ye) 那樣的壁壘。

過去的20年,在技術上可圈可點的並不多:多晶矽的冷氫化技術、單晶矽片的金剛線切割技術。

但2021年有望成為(wei) 太陽能電池片技術變革的分水嶺,目前比較看好的是異質結電池技術。

異質結電池片技術,行業(ye) 內(nei) 多家企業(ye) 都在宣稱正在跑數據,短期內(nei) 大規模的產(chan) 業(ye) 化的可能性不大,仍將以perc電池為(wei) 主。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在光伏技術變革方麵,很多人將矽片的尺寸也算作技術變革,例如182與(yu) 210大尺寸之爭(zheng) ,實際上,這個(ge) 命題的結論值得商榷。

矽片的下遊是太陽能電池,而電池的技術變化周期又相對較長。

近幾年來,依靠管理效率、技術變革等方式來降低矽片成本的空間有限。於(yu) 是一些光伏企業(ye) 就在矽片的尺寸上做起文章。

矽片尺寸越大,綜合效率也就越高。近年來,矽片的尺寸也是越做越大。

最開始晶科能源推出G1方單晶矽片(158.75mm),然後隆基推出多數現有設備產(chan) 能可兼容的最大尺寸M6矽片(166mm),相較G1能獲取更高收益。

接著中環發布G12矽片(210mm),將尺寸之爭(zheng) 暫時停在了182與(yu) 210之爭(zheng) 上。

目前形成了以隆基、晶科、晶澳為(wei) 代表的182陣營,和以中環、天合光能為(wei) 代表的210陣營。

實際上,矽片的尺寸最終是由終端對組件的需求決(jue) 定的。不管是從(cong) 曆史上還是從(cong) 目前來看,終端客戶關(guan) 心的並非尺寸,而是成本問題。

雖然210組件在理論上可為(wei) 終端客戶帶來更多節省,但由於(yu)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尚未成熟,且海外對尺寸變化接受更慢,而182對矽片環節的改動更小,更易推廣,因此至少在2年內(nei) 182產(chan) 品並不會(hui) 被淘汰。

另外一方麵,頭部企業(ye) 用於(yu) 熔煉多晶矽棒的爐子偏大,在設備上也都預留了一定冗餘(yu) 空間,產(chan) 線改造升級為(wei) 大尺寸不是十分困難的事。

綜合盤點2021年的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一方麵是行業(ye) 周期的到來,產(chan) 能擴張、矽料不足導致的行業(ye) 總產(chan) 能過剩。

另一邊是技術迭代周期的疊加,誰會(hui) 在這一輪技術迭代周期中勝出?

這些也都給整個(ge) 行業(ye) 帶來些許擔憂。

5

變局與(yu) 新局共生,危機與(yu) 新機共存。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20年的中國光伏發展曆程告訴我們(men) ,每一次的光伏最佳投資時機總是出現在行業(ye) 發展的拐點處。

首先,市場空間在逐步打開。今日中國的光伏產(chan) 業(ye) ,從(cong) 原材料到下遊組件產(chan) 品,近乎實現了產(chan) 業(ye) 鏈全國產(chan) 化,和10多年前的材料、市場、技術“三頭在外”情況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10多年來的努力,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下降了82%,已經進入化石能源的發電成本區間,平價(jia) 上網的時代已經到來。

從(cong) 曆年的裝機量變化情況看,變化的幅度越來越小。這就表明,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光伏企業(ye) 受到政策影響的程度在削弱。

▲光伏行業(ye) 裝機波動性

其次,作為(wei) 能源革命的主力軍(jun) ,特別是“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裝機不斷增長的趨勢明朗。

2019年全球光伏發電量占比僅(jin) 2.7%,還處於(yu) 較低水平,未來空間較大。從(cong) 下圖可以看出,10多年來,全球光伏裝機量一直是上升的,隨著光伏發電平價(jia) 時代的到來,年度的新增裝機量有望進一步提高。

光伏全球新增裝機不斷增長(單位:GW)

談到光伏行業(ye) ,目前有幾個(ge) 問題是繞不開的。

一是成本問題。在西北地區,比如青海甘肅,一些地方度電成本做到了0.2元左右,已經遠遠低於(yu) 煤電成本,但大部分地區還是偏高的。

二是電力消納與(yu) 輸出問題。一個(ge) 是電力輸出問題,現在售電側(ce) 無法調劑多餘(yu) 的指標,所以西北的光伏電力無法輸出。

發電也不穩定,對電網衝(chong) 擊太大,特別是到了夏季的中午,發電對電網的影響,目前技術層麵還有障礙。這也是當前最關(guan) 鍵的問題。

另外,供需的矛盾也存在,我白天不需要電,光伏在發電。我夜裏需要電,它又不發電了,還有極端天氣等等。

三是占地問題。我們(men) 按照40度仰角的光伏板排列測算,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1MW高效組件矩陣占地需要38畝(mu) ,1GW就是3.8萬(wan) 畝(mu) 。用地問題也一直被很多人病垢。

事實上,對於(yu) 上述說的幾個(ge) 問題,不是沒有應對方法。光伏的發展前景,更多的是一種利益平衡問題,而非技術問題。

以用地問題來說,截至2019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01066萬(wan) 千瓦,同比增長5.8%。其中,火電裝機119055萬(wan) 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59.2%。

而水電(35640萬(wan) 千瓦)、核電(4874萬(wan) 千瓦)、風電(21005萬(wan) 千瓦)、太陽能發電(20468萬(wan) 千瓦)等清潔能源裝機總容量已達81987萬(wan) 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40.8%。

▲2019年度全國發電裝機量構成情況

目前火電裝機量是1200GW,如果用現有技術標準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替代這1200G火電,大約需要5000萬(wan) 畝(mu) 土地或者水麵。

5000萬(wan) 畝(mu) 土地是個(ge) 什麽(me) 概念呢?是3.3萬(wan) 平方公裏,就是一個(ge) 海南島的大小。

也就是說,搞定一個(ge) 海南島大小的麵積,就可以在理論上替代現有火電裝機量,這個(ge) 不是不可能的。

至於(yu) 光伏發電的消納與(yu) 傳(chuan) 輸問題, 這個(ge) 方麵也不是沒有答案,分別是同步電網、互補電源、儲(chu) 能。

同步電網就是將多個(ge) 光伏電站建設成為(wei) 能源智能互聯網,智能化調劑電力。

事實上,德國已經在嚐試了。

2019年12月20日,德國聯邦電網署通過了《2019—2030年電網發展計劃》,基於(yu) 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提高到65%的目標。

需要新建近3600公裏的輸電線路和修建從(cong) 石勒蘇益荷爾斯泰因州到北威州的高壓直流輸電通道。

德國方麵認為(wei) ,解決(jue) 高比例、波動性可再生能源問題,主要出路仍是擴建電網,電力係統覆蓋範圍越大,越可以實現區域間的電力平衡。

而互補電源呢,就是將現有國內(nei) 能源結構倒置,也就是說,將火力發電作為(wei) 配角,修正光伏發電在夜間發電、極端天氣下的波動性。

有了同步電網、互補電源結構和火電的靈活性升級,儲(chu) 能就顯的十分重要,甚至決(jue) 定光伏命運。

一旦站內(nei) 儲(chu) 能係統建立起來,電站就有了調節能力,可以根據電力市場的電價(jia) 擇機出售,使得收益最大化。

這也是儲(chu) 能板塊受到關(guan) 注的重要原因。

6

從(cong) 商業(ye) 模式上看,隻能說,光伏這門生意其實不是一個(ge) 太好的生意。

首先,光伏產(chan) 業(ye) 鏈,從(cong) 上遊的多晶矽製造以及下遊的光伏係統,一直都是重資產(chan) 產(chan) 業(ye) 。

在某種意義(yi) 上,重資產(chan) 可以形成一定的護城河,但重資產(chan) 留下的煩惱要遠大於(yu) 這個(ge) 護城河。

原因很簡單,船大了就不容易調頭。

在重資產(chan) 行業(ye) 中,一般有兩(liang) 個(ge) 類型的模式。

一個(ge) 是產(chan) 品迭代周期短,更新換代快,另一個(ge) 是產(chan) 品周期迭代速度慢。

比如說汽車工業(ye) ,汽車的更新速度實際上是比較快的,每兩(liang) 三年就要換代一下,雖然核心部件還是那個(ge) ,但換了個(ge) 馬甲,依然按照較高價(jia) 格出售。

另外一種呢,就是更新速度慢的,光伏就是典型代表。

人們(men) 常常把IT領域的摩爾定律用到其他科技行業(ye) ,集成電路每18個(ge) 月性能翻一番,價(jia) 格降一半。

實際上,科技產(chan) 業(ye) 中廣泛存在著摩爾定律或者準摩爾定律。隻不過對於(yu) 大部分行業(ye) 而言,變化周期沒有那麽(me) 明顯。

所以,光伏產(chan) 業(ye) 的技術進步,帶來的結果一定是光伏產(chan) 品價(jia) 格的不斷降低。

產(chan) 品價(jia) 格的不斷降低,一個(ge) 企業(ye) 如果想保持增長,隻有不斷投資擴產(chan) ,這也是各家光伏企業(ye) 瘋狂投資的內(nei) 在原因。

然而,商業(ye) 模式不夠經典,並不意味著沒有發展前景。

千百年來,人類從(cong) 未停止過對能源變革追求的腳步。而每一次的能源革命,總是裹挾著大家對新生事物的冷嘲熱諷。

有的,嘲諷著嘲諷著,人家改變世界了,蒸汽革命、電氣革命無不如此。

也有的,注定一開始就是個(ge) 笑話,永動機、水變油......

光伏這個(ge) 生意,能源革命下的產(chan) 物,能不能改變世界尚未可知,但作為(wei) “碳中和”背景下的核心賽道,前景可想而知。

目前由於(yu) 上遊多晶矽料的緊缺,下遊的光伏組件降價(jia) 壓力是比較大的,畢竟企業(ye) 需要盈利和生存。

但這種行業(ye) 格局的錯配恰恰也為(wei) 投資光伏提供了一次機會(hui) ,特別是電池片環節孕育待發的技術變革。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過去的光伏20年,那就是變化是經常的,不變是偶然的;過剩是常態的,短缺是短暫的。

投資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中的企業(ye) ,關(guan) 注細分行業(ye) 中的頭部企業(ye) ,把握了幾個(ge) 方麵特征也就把握住了投資機會(hui) :

第一,當需求端出現萎縮的時候,曆史上的需求端的暫時性萎縮,帶來的都是全行業(ye) 的深度調整,而頭部企業(ye) 深蹲以後必然是另外一個(ge) 飛躍。

第二,當供給端出現超額過剩的時候,資本的追逐,低端產(chan) 能的擴張也會(hui) 帶來行業(ye) 的洗牌,也會(hui) 導致行業(ye) 進入底部。

第三,技術變革的出現,連帶著效率的革新,引領全行業(ye) 飛向更高天空。

眼下的2021,產(chan) 能過剩和矽料短缺畢竟隻是暫時的,隨著光伏裝機量的需求持續增長,頭部企業(ye) 終究會(hui) 迎來新的春天。

投資充滿著風險,我們(men) 不能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jue) 定。

除了基本麵的機會(hui) 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ye) 績確定性、業(ye) 務競爭(zheng) 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