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汽車製造

激光雷達緣起VCSEL

星之球科技 來源:TechSugar 企鵝號2021-12-17 我要評論(0 )   

知名分析機構Yole Developpement前不久的《VCSEL——2021年技術和市場趨勢》報告指出,在數據通信和移動應用推動下,全球VCSEL(垂直腔麵發射激光器)市場將在2026年達...

知名分析機構Yole Developpement前不久的《VCSEL——2021年技術和市場趨勢》報告指出,在數據通信和移動應用推動下,全球VCSEL(垂直腔麵發射激光器)市場將在2026年達到24億(yi) 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wei) 13.6%;目前最大市場是手機和消費電子,預計同期將達17億(yi) 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wei) 16.4%。數據通信是VCSEL第二大市場,預計2021年將產(chan) 生4.3億(yi) 美元的收入,2026年將達到5.66億(yi) 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wei) 5.6%。

報告指出,多結技術代表VCSEL行業(ye) 的下一個(ge) 飛躍,將加速VCSEL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激光雷達(LiDAR)將是典型的應用場景,加上5G網絡增加了對高速光模塊的需求,這些都為(wei) VCSEL帶來了更多市場機遇,不過,有一些技術挑戰仍需麵對。

VCSEL從(cong) 哪裏來?

從(cong) VCSEL結構看,它和普通邊發射激光器(EEL)的最大區別在於(yu) ,在腔體(ti) 內(nei) 其光場振蕩是沿垂直方向,電流注入方向也是垂直的,所以電流注入和光場振蕩方向平行,而邊發射結構的振蕩和電流是垂直的。

VCSEL的基本結構

感謝老鷹半導體(ti) 首席科學家莫慶偉(wei) 博士提供了一張老照片,說明VCSEL誕生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1965年,美國林肯實驗室的Ivars Melngailis最早提出了類似VCSEL的概念,是在普通IGBT激光器上加了一個(ge) 高反射電極,又做了隔斷,所以強迫電流從(cong) 右向左注入,同時強迫光場左右之間來回振蕩,這就具有了現代VCSEL的基本形態。

VCSEL的誕生

這樣得到的激光器雖然樣子還是邊發射器,但光發出的方向實際上是從(cong) 底部發出,本質上已經很接近現代VCSEL激光器的雛形了。當然,當時是基於(yu) 銻化銦(InSb)材料體(ti) 係,參數並不好,50ns脈衝(chong) ,在10K超低溫條件下電流閾值為(wei) 20A(600A/mm2),但這已經很不容易了。

現代真正的VCSEL公認的發名者是東(dong) 京技術大學的教授Kenichi lga。1977年,他在實驗室筆記本上畫出了VCSEL圖形。後來他對VCSEL的發展做出了很多非常重要的貢獻。

從(cong) 發展曆程看,最早的VCSEL始於(yu) 1962年的紅外波長半導體(ti) 激光器;1964年出現了第一個(ge) 接近VCSEL的縱向電流注入麵發射激光器;1979年Kenichi lga在實驗室實現了其1977年的概念;1984年實現了室溫脈衝(chong) ,越來越接近實用,之前是脈衝(chong) 加低溫。之後,貝爾實驗室的很多人前赴後繼,做DBR(分布布拉格反射)、離子注入等各種各樣的VCSEL研究。1994年,在奧斯汀實現了濕法氧化技術,最後由霍尼韋爾把VCSEL帶到了實用階段,後來霍尼韋爾VCSEL業(ye) 務被Finisar收購。

VCSEL發展曆程

不同使用場景各取所需

除了數據通信,VCSEL的使用場景絕大多數和3D感測有關(guan) 。3D感測的重要工作模式包括:被動雙目、主動雙目、結構光和飛行時間,基本上囊括了現在VCSEL的3D感測的應用場景。

被動雙目是用兩(liang) 個(ge) 攝像頭模擬人的兩(liang) 個(ge) 眼睛,從(cong) 兩(liang) 個(ge) 不同點看同一個(ge) 物體(ti) ,然後用大腦進行一些簡單的幾何運算,這是人類多年的進化獲得的一個(ge) 功能,現在是用VCSEL或計算機實現。

3D感測的基本種類

主動雙目也是兩(liang) 個(ge) 攝像頭,以投影儀(yi) 主動投射光斑或光照,用兩(liang) 個(ge) 攝像頭接收這些光斑。

結構光保留了一個(ge) 攝像頭,另一個(ge) 是投射光斑的投影儀(yi) ,以攝像頭接收這些光斑。這也是蘋果Face ID的基本原理。

飛行時間有好幾種,包括直接飛行時間(dToF)和間接飛行時間(iToF)。飛行時間本質上也是汽車激光雷達的基本原理。

iToF與(yu) dToF

在不同應用場景中,以上三種結構有不同的優(you) 勢,比如結構光的深度信息精度與(yu) 距離的平方成正比,在短距離時非常精確,超過一定距離(1米左右)精度就會(hui) 下降,這也是蘋果Face ID選擇結構光的理由。因為(wei) 結構光在1米以內(nei) 、半米左右精度很高,距離再大,其精度就變得不如別的方案。

第二個(ge) 方案是iToF,計算的是不同相位差,而dToF是計算飛出去打回來的時間。iToF主要是通過監測發射光和接收光之間的相位差,其精確度開始時不如結構光,超過1米後就比結構光好了。所以很多智能門禁或手機等距離遠一點的應用經常采用。

dToF幾乎對距離不太敏感,特別是長距離非常有優(you) 勢,比如超過10米其精度很好,所以汽車激光雷達用dToF比較多,這也是後來蘋果激光雷達掃描儀(yi) 選中它構建外界3D VR環境的原因。

以上VCSEL采用的幾個(ge) 方案並不是相互競爭(zheng) 的,而會(hui) 在不同場景下有不同的選擇,VCSEL都會(hui) 扮演很重要角色。

什麽(me) 是多結結構?

前麵提到,多結技術代表VCSEL行業(ye) 的下一個(ge) 飛躍,因為(wei) 多結發射的性能會(hui) 好很多,目前業(ye) 界最高能做到五結。多結技術是垂直將幾個(ge) PN結疊在一起,和普通多量子阱不一樣,多量子阱是一個(ge) PN結,幾個(ge) 量子基本上平均分布。多結VCSEL的能帶利用隧道結隧穿原理,將上一個(ge) PN結價(jia) 帶中的電子變成下一個(ge) PN結中的導帶電子,這樣周而複始,但不會(hui) 永遠下去,一般多到一定程度就會(hui) 出現別的問題。

激光雷達用多結VCSEL技術

多結VCSEL的好處是可以得到更高的功率密度,這對激光雷達非常重要;同時也可以得到斜率效率,因為(wei) 多個(ge) VCSEL隻分享一個(ge) DBR,可以避免多次損耗。另外,對電源或驅動來說,在同樣功率下,永遠是高電壓、低電流要比高電流、低電壓更容易或更便宜。多結VCSEL通過電流不變,電壓升高,對驅動和電源都是友好的變化,它是這兩(liang) 年VCSEL的重大突破,讓其功率密度從(cong) 幾十瓦/平方毫米或幾百瓦/平方毫米進入了幾千瓦/平方毫米,從(cong) 而變成了汽車雷達一個(ge) “係列賽選手”。

多結VCSEL的意義(yi) 在於(yu) ,假設把邊發射激光器的幾個(ge) 量子阱疊起來,或把幾個(ge) 邊發射激光器串聯起來,再把VCSEL做成多結,從(cong) 光學角度看,是所謂的“沒有變化”,如果把邊發射激光器三個(ge) 量子阱疊在一起,麵積立體(ti) 角乘積(Area Solid Angle)就變成了三倍;如果把3個(ge) 器件串聯起來也是三倍;而做成多結,麵積立體(ti) 角乘積沒有變,隻是光密度和遠場變成了三倍。這樣,多結在光學上可以獲得很多好處,而且付出的代價(jia) 相對較低。得到的好處遠遠多過付出的負麵代價(jia) ,這是做多結VCSEL背後非常重要的邏輯。

多結VCSEL與(yu) 多結EEL、多芯片EEL對比

VCSEL之光已照進現實

蘋果手機和ipads采用VCSEL將VCSEL帶到了一個(ge) 新的高度,使3D感測應用出現了數量級的增長。ipads Pro基於(yu) dToF技術的VCSEL方案可以幫助用戶構建3D虛擬場景,掃描周邊環境,這是未來蘋果虛擬現實生態的出發點。

前麵說過,VCSEL是一種半導體(ti) 器件,其激光垂直於(yu) 頂麵射出,與(yu) 一般切開式獨立芯片工藝,激光由邊緣射出的邊射型激光不同。它集合了紅外邊發射激光器的很多優(you) 點,采用更優(you) 質的激光源,既像紅外LED非常適合大規模晶圓級生產(chan) ,工藝和封裝成本較低,又有邊發射激光器非常好的光譜和較高的光密度特性;它還有溫度漂移非常低的特征,從(cong) 低溫到高溫每組VCSEL的典型漂移僅(jin) 為(wei) 0.07nm/K。這是其他光源很難做到的,這也是被蘋果選中作為(wei) Face ID光源的重要原因。這是用於(yu) VCSEL的架構決(jue) 定了它可以在許多光源的選擇中勝出。

VCSEL技術的優(you) 勢

總之,VCSEL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發散角小、光束質量好、波長穩定性好、可靠性高、閾值電流小、功耗低等優(you) 點,且易於(yu) 與(yu) 光纖耦合,易於(yu) 單縱模發射和實現高調製頻率,加上易於(yu) 製備二維發光陣列,大批量生產(chan) 成本可控,是3D成像、識別感測模組的關(guan) 鍵器件,廣泛應用於(yu) 光通信和互連、數據采集和傳(chuan) 輸、消費電子3D成像、數據中心及雲(yun) 計算、物聯網、自動駕駛車輛、生物醫學、工業(ye) 等領域。

目前,基於(yu) VCSEL和SPAD(單光子陣列)的緊湊型全固態激光雷達已經量產(chan) 。例如Ouster利用這種基於(yu) 純芯片的架構,不使用移動機械結構,推出了OS0、OS1、OS2三個(ge) 係列9款激光雷達;最近又將數字激光雷達技術擴展至日韓兩(liang) 國工業(ye) 和機器人垂直領域;並牽手英偉(wei) 達加速部署自動駕駛汽車,基於(yu) NVIDIA DRIVE提供專(zhuan) 用的NVIDIA DriveWorks插件,幫助客戶將其數字激光雷達集成到自動駕駛車輛上。

另一家公司Ibeo也是采用基於(yu) VCSEL加SPAD陣列的方案實現二維掃描,其ibeoNEXT固態激光雷達方案體(ti) 積非常小,已在長城摩卡SUV上車。

還有Valeo,2021年也推出了第二代SCALA和一款近場激光雷達,後者可以在車輛4個(ge) 角代替現有毫米波雷達或超聲波雷達,實現防撞避障、倒車等功能。這對VCSEL在汽車上的應用有重要意義(yi) ,能夠讓使用場景變得更加豐(feng) 富。這種VCSEL加SPAD的小體(ti) 積方案可以將其集成在後視鏡中,既美觀又實用。

VCSEL想到哪裏去?

VCSEL應用趨勢

從(cong) Yole對VCSEL曆史到未來的展望可以看出,最初90年代實現工業(ye) 化時主要用處是數據通信,如850nm高速激光器,後來在光學鼠標內(nei) 也有應用;直到蘋果推動第二次浪潮,令3D感測呈數量級增加。人們(men) 期待的下一波浪潮是汽車激光雷達,其數量未來也非常可觀。激光雷達過後還有什麽(me) ?IoT、人工智能或智能互聯應用都會(hui) 用到VCSEL。LED最早也是從(cong) 手機背光開始,然後是電視背光,再到照明,汽車照明又是一個(ge) 浪潮,現在Mini LED和Micro LED光電器件的市場規模和應用在一浪又一浪的批量應用中逐步放大。

Insight的市場分析表明,根據VCSEL技術的發展,功率越來越高,作用距離越來越遠,使用場合也會(hui) 逐步豐(feng) 富。比如從(cong) 最早的數據通信、移動傳(chuan) 感器,到車輛監控或安防,或自動駕駛車輛。所以,其應用場景會(hui) 隨著VCSEL技術的發展或性能的提高越來越豐(feng) 富,越來越廣闊。

應用場景:功率與(yu) 距離

挑戰依然

從(cong) 邊射型激光器到現在的VCSEL走了很長一段路,蘋果讓VCSEL獲得了行業(ye) 的關(guan) 注。不過,它所麵對的挑戰也是不一而足。

VIGO亞(ya) 太區總經理廖明智博士指出,現在激光雷達還有很多技術路線之爭(zheng) ,如905nm、1500nm和MEMS等,使用的半導體(ti) 材料不同,性能方麵各有利弊。

過去幾年,VCSEL市場在進一步延伸和滲透,特別是車載應用也對VCSEL的性能、可靠性和成本提出了更多和更高要求。另外,還有幾個(ge) 重要參數需要考慮,包括視野、發射角度、探測範圍和對象。相比消費類產(chan) 品,激光雷達的發射範圍有明顯不同的要求,前者10米範圍、小功率就能夠滿足需求,而VCSEL用於(yu) 自動駕駛車輛其探測距離和功率都必須大幅提高,性能及可靠性的要求也要顯著提升。

車載應用要求更高

時下,之所以影響應用推廣,還因為(wei) VCSEL和激光雷達缺乏相關(guan) 標準,生產(chan) 廠商要滿足的條件非常多,隻能根據客戶要求進行定製,影響了產(chan) 量和成本效益。因此,他希望能夠通過與(yu) 應用廠商和上下遊生產(chan) 廠商的更多合作,盡量形成共識,提升VCSEL的用量,實現應用的市場化和規模化。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