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詳解Face ID
iphoness X這部搭載了眾(zhong) 多最新前沿技術的智能手機一經亮相,便引起業(ye) 界的極大關(guan) 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於(yu) 一項黑科技:3D人臉解鎖功能,即Face ID,一種新的身份認證方式。在開鎖時,用戶隻需要注視著手機,Face ID就能實現人臉識別解鎖。蘋果用戶未來在身份驗證(支付、解鎖等)時將不再使用指紋識別,而是直接“刷臉”,這帶給用戶更真實的人機交互體(ti) 驗。
Face ID功能的實現依賴於(yu) 原深感相機(True Depth Camera),由8個(ge) 發射/感應器件構成,如下:
iphoness X原深感攝像頭
在iphoness X的原深感攝像係統集成的多個(ge) 傳(chuan) 感器共同作用下,投射到麵部的30000多個(ge) 不可見的光點描繪出一張人臉,由這些信息創建出用戶的人臉模型。對於(yu) 刷臉解鎖的安全性問題,蘋果公司表示,Touch ID被破解的概率為(wei) 五萬(wan) 分之一,而Face ID被破解的概率是百萬(wan) 分之一,更為(wei) 安全。無論是改變發型,戴上眼鏡,還是戴上帽子,Face ID都能成功識別。
二、國內(nei) 3D人臉識別解決(jue) 方案
了解完了蘋果的黑科技,我們(men) 再來看一下國內(nei) 的手機廠商,他們(men) 將如何應對蘋果的黑科技攻勢呢?據了解,國內(nei) 的手機廠商目前均沒有對下一步布局手機3D人臉識別技術進行明確的表態,均處於(yu) 觀望狀態,其中一個(ge) 最有代表性的心態就是:蘋果的3D人臉識別是夠先進、夠新穎,但是如果僅(jin) 僅(jin) 是技術先進,沒有合適的應用場景,不能給客戶帶來足夠多而且實用的新鮮體(ti) 驗,那麽(me) 蘋果必然要在銷量方麵遭遇滑鐵盧。另外一個(ge) 重要因素是,從(cong) 國內(nei) 擁有類似技術的廠家來看,蘋果已經搶先一步將這種散斑結構光專(zhuan) 利封鎖的很死,要使用跟蘋果類似的技術在手機上,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做好跟蘋果打知識產(chan) 權案的準備。
這裏我們(men) 就要介紹另外一種類似的3D人臉掃描技術:麵結構光,也叫光柵結構光。這種技術在國內(nei) 已經相當成熟,它的主要原理是通過控製MEMS微振鏡以及激光器的工作狀態,來實現正弦編碼光柵結構光的輸出掃描物體(ti) 三維結構表麵。通過雙目立體(ti) 相機拍攝采集掃描結構光圖案獲取目標表麵的深度圖像,對拍攝的圖像進行算法處理後得到高密度點雲(yun) 數據,通過點雲(yun) 數據實現對物體(ti) 三維結構的重建。
在深度感知三維建模領域中,與(yu) 雙目視覺法、飛行時間法以及散斑結構光發相比,正弦編碼光柵結構光法在掃描建模速度上具有突出的優(you) 勢,是目前三維重建技術中精度最高的方式,並且體(ti) 積小,功耗低,所采用的紅光激光光源幾乎不受環境光的幹擾。
目前,國內(nei) 采用編碼光柵結構光技術進行三維測量的廠家很多,但是能把這項技術應用到手機行業(ye) 的卻隻有一家,它就是青島小優(you) 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優(you) 智能科技”),讓我們(men) 來看一下他們(men) 應用於(yu) 手機激光3D機器視覺中的激光掃描模組。
結構示意圖與(yu) 一角硬幣比較
小優(you) 智能科技研發的這款微型超薄激光掃描模組采用紅外激光作為(wei) 光源,這就確保其在白天和黑夜都能良好的工作。通過自主開發的驅動控製係統,使MEMS微振鏡以及激光光源按照所需的工作狀態來輸出多組相移、不同線數的正弦/方波模式的編碼光柵結構光。該模組產(chan) 品結構尺寸微小,厚度僅(jin) 為(wei) 3.5mm,長寬尺寸為(wei) 15mm×8mm。對於(yu) 手機廠商而言,不需要在現有結構基礎上做過度的調整,就能夠非常容易的集成到手機當中,為(wei) 手機的3D相機的深度感知功能提供結構光掃描。小優(you) 智能科技的激光掃描模組的掃描視場角為(wei) 60°×60°,在30cm距離左右的位置處采集人臉麵部信息,完全可以覆蓋整個(ge) 麵部區域。
小優(you) 智能科技的微型激光掃描模組通過與(yu) 手機中搭載的紅外深度攝像頭配合,完全可實現與(yu) iphoness X同樣的3D人臉識別效果。同時,針對客戶對微型激光掃描模組的使用需求,從(cong) 3D傳(chuan) 感器硬件到3D視覺應用層算法和軟件,一直到操作係統,小優(you) 智能科技可提供一站式完善的配套解決(jue) 方案。
激光掃描模組與(yu) 深度相機配合
從(cong) 原理上來講,麵結構光需要采集多幅圖片進行三維建模,必然降低了建模的效率。不過,小優(you) 智能科技已經從(cong) 技術上解決(jue) 了該問題。多線結構光四步相移多線數的編碼方式以及雙目紅外立體(ti) 相機的同步觸發模式,確保結構光圖案采集時能夠實現每秒15幀的3D建模效率,滿足了實時性的使用要求的同時,建模精度能達到0.2mm,為(wei) 提高係統的安全性提供的有力的保障,詳細信息可以訪問他們(men) 的網站https://www.xiaoutech.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