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中國仍充滿機會(hui)
【新華社上海五日電】“我們(men) 計劃一五年在中國市場實現銷售300億(yi) (日圓,下同)。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達成這個(ge) 目標沒有問題。” 2011年,天田發布其中期發展規劃,稱到2015年將實現銷售收入三千億(yi) ,其中中國市場占比為(wei) 一成。為(wei) 拓展這一市場,2013年天田在上海成立新技術中心。
岡(gang) 本滿夫表示,市場環境變化令集團在中國的銷售利潤與(yu) 預期之間出現一定落差。他透露,不排除與(yu) 中國代理商合作開拓內(nei) 陸市場的可能性,並將視中國市場需求加大在此間的研發力量,以提升在同業(ye) 中的競爭(zheng) 實力。
投資者憂失去動能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龐大市場依然充滿機會(hui) 。”岡(gang) 本滿夫說,天田希望在銷售單體(ti) 設備的同時,通過提供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實現中國業(ye) 務的平穩增長。
在謀求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中國告別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數據顯示,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速自一二年首季以來始終位於(yu) 百分之八以下。根據十月廿一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首三季中國GDP同比增速為(wei) 百分之七點四,略低於(yu) 年初製定的約百分之七點五增長目標。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一度引發國際投資者擔憂。《華爾街日報》曾引述一係列經濟數據表示,中國始於(yu) 一二年末的複蘇進程“可能正在失去動能”。
從(cong) 新常態中找機會(hui)
中國管理層和學界並不認同這一觀點。經濟學家厲以寧幾天前在北京的一個(ge) 論壇上表示,不必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過分擔心。“經濟的超高速增長是‘非常態’的,是不能持久的,這是一個(ge) 規律。”對於(yu) 中國而言,結構調整比經濟總量更重要。
中國產(chan) 業(ye) 結構的調整,的確令部分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外商投資受到抑製。但許多受益於(yu) 轉型的產(chan) 業(ye) 也釋放出更大的投資空間。這令從(cong) 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中尋找機會(hui) 成為(wei) 眾(zhong) 多外商的共識。
ABB離散自動化及運動控製業(ye) 務部北亞(ya) 區及中國負責人亞(ya) 文霖表示,以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為(wei) 特點的智能技術,是實現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伴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智能技術有望更多地應用於(yu) 生產(chan) 和生活的各個(ge) 領域。
工博會(hui) 外商創新高
“2013年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wei) 世界第一大工業(ye) 機器人市場。作為(wei) 領先的機器人製造商,ABB希望參與(yu) 並推動中國從(cong) ‘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亞(ya) 文霖說。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wei) 亞(ya) 洲地區規模最大的工業(ye) 博覽會(hui) ,以“高端、智能、綠色”為(wei) 主題的本屆工博會(hui) 吸引超過二千一百家展商參展,規模創下曆屆之最。其中三成展商來自境外,展商國別也同樣創下曆史新高。這意味著,還有更多外商與(yu) 岡(gang) 本滿夫一樣,認為(wei) 經濟增速放緩的中國“依然充滿機會(hui) ”。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