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近日,公司董秘辦人士表示,上述目標目前均未建成,還在計劃中,要視具體(ti) 情況而定。
汽車應用主要麵向客戶研發
去年9月11日,光韻達與(yu) 自然人王博文合資設立上海光韻達三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cong) 事3D打印技術服務、加工製造以及設計應用開發等。合資公司注冊(ce) 資本為(wei) 2000萬(wan) 元,光韻達出資1200萬(wan) 元,持有60%的股份。據悉,光韻達布局3D打印先期主要集中在汽車和醫療領域。
同年10月,光韻達與(yu) 比利時Materialise公司簽訂《三維打印賽車項目合作框架協議》,計劃用一年時間製作一輛可駕駛的電動或太陽能賽車。隨後,雙方又與(yu)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合作將3D打印技術運用到賽車上。
今年7月9日,三方合作的賽車成功亮相並試車。據悉,該賽車使用3D打印的部件共計300多件,占全車機械結構件數量的30%左右。不過,光韻達對外表示,這個(ge) 研發項目並不直接給公司帶來收入,隻是有效拓展了3D打印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為(wei) 公司未來拓展汽車及其他行業(ye) 3D打印規模化業(ye) 務奠定基礎。
行業(ye) 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葉啟東(dong) 表示,就目前來看,3D打印大批量應用於(yu) 汽車製造還不現實,傳(chuan) 統的模具製造工業(ye) 還具有明顯的優(you) 勢,在汽車領域雖然國內(nei) 外有3D打印汽車的例子,但也僅(jin) 是打印部分部件後進行組裝,距離打印整車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尚普分析師明霞認為(wei) ,目前3D打印技術並不能打印汽車使用的所有材料,打印的成品表麵質量有待提升,打印軟件與(yu) 汽車設計軟件接口銜接也有問題出現。新技術固然是未來發展趨勢,但在不保證成品質量以及下遊客戶需求市場的情況下,企業(ye) 必然不會(hui) 盲目加大投入。
以國外3D打印技術巨頭Stratasys公司為(wei) 例,該公司有為(wei) 汽車企業(ye) 客戶提供服務,但服務內(nei) 容依然局限於(yu) 車廂內(nei) 部的裝飾件、小部件以及小按鍵。
“光韻達在2014年半年報中闡述,公司3D打印賽車的研發項目已完成,開始進入醫療領域。可見,光韻達的策略偏向於(yu) 從(cong) 技術研發開始,取得一定成績和客戶認可後,再打入市場。”明霞指出,新技術發展初期,無論是打印產(chan) 品原材料、打印技術、打印精度,還是下遊客戶是否買(mai) 賬,都與(yu) 能否給企業(ye) 盈利息息相關(guan) 。
“以"打印"一顆直徑一厘米的金屬螺絲(si) 釘為(wei) 例,大約耗時1.5小時,成本是傳(chuan) 統工藝的120倍左右,沒有一個(ge) 汽車企業(ye) 能夠承受。”葉啟東(dong) 指出。
對此,上述董秘辦人士表示,公司通過3D打印的汽車零部件主要用於(yu) 客戶研發階段,“研發時會(hui) 有修改,沒有最後確定下來,如果隻是先做一兩(liang) 件,用開模方式,模具成本高且耗時久,相比之下,用3D打印肯定可以節約時間和成本。”
醫療應用涉及認證和臨(lin) 床試驗
除了汽車領域,光韻達也試圖將3D打印延伸至醫療領域,其3D打印醫療事業(ye) 部目前正在籌建中。
有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光韻達經過多年的研究與(yu) 臨(lin) 床試驗,目前在“模型、手術導板及個(ge) 性化植入物”等醫療器械產(chan) 品方麵,已具備了產(chan) 業(ye) 化發展的基礎與(yu) 可能性,未來或會(hui) 首先進入該領域。
“如果光韻達在3D打印起步階段,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和市場優(you) 勢,盡快推出產(chan) 品搶占市場,樹立行業(ye) 品牌,那麽(me) 當3D打印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時,其勢必能占據更高的市場份額,成為(wei) 行業(ye) "領頭羊"。”上述人士指出。
但對於(yu) 投入的具體(ti) 情況,光韻達證券事務代表範榮表示暫無法告知,目前公司3D打印業(ye) 務才剛剛涉足醫療方麵,還在前期建設中,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董秘辦一工作人員也表示,因涉及醫療方麵的認證和臨(lin) 床試驗等,實現醫療3D打印的時間依然漫長。
葉啟東(dong) 介紹稱,3D打印在醫療領域最普遍的應用就是金屬骨骼等內(nei) 置物,如在病人體(ti) 內(nei) 植入3D打印製造的鈦合金骨頭的手術,在歐洲已有超過3萬(wan) 例。3D打印還廣泛應用於(yu) 種植牙和矯正牙套的製造。同時,由於(yu) 醫療上客戶價(jia) 格承受能力通常較強,這也解決(jue) 了3D打印製造成本較高的問題。
不過,光韻達目前尚未自主研發工業(ye) 級3D打印機,仍主要依賴進口德國EOS激光燒結設備與(yu) 材料。
光韻達董事長侯若洪曾對外表示,光韻達進入3D行業(ye) 將遵循汽車、機械、醫療、航空航天,最終進入大眾(zhong) 消費領域的路徑,未來也將進入3D打印材料和設備研究領域。對此,範榮表示,公司目前不涉及設備,未來是否會(hui) 投入研發還要看業(ye) 務情況而定。
被多機構看好
“未來想象空間無限。”相比光韻達的謹慎,多家機構卻表示看好。申銀萬(wan) 國的研報指出,考慮到公司孵化的3D打印應用將在未來幾年內(nei) 持續爆發,預測兩(liang) 年後光韻達的營收將達到6.12億(yi) 元。而2013年光韻達營收僅(jin) 1.74億(yi) 元。
不過,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已完成營業(ye) 收入1.75億(yi) 元,同比上升41.66%,實現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dong) 的淨利潤1931.68萬(wan) 元,同比上升29.62%。光韻達表示,公司3D打印業(ye) 務雖按計劃順利進行,但新業(ye) 務大幅提升公司業(ye) 績尚存在不確定性,需要時間積累。
從(cong) 光韻達的主營業(ye) 務來看,包括模板及附屬產(chan) 品、精密金屬零件、激光成型、紫外激光鑽孔、HDI鑽孔、LDS、3D打印以及貿易與(yu) 其他。其中,3D打印在今年半年報中首次列出,營收337萬(wan) 元,占比3.09%,毛利率相比其他各項領域中處於(yu) 較低水平,不足40%。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預計,明年光韻達的3D打印業(ye) 務收入或將達到千萬(wan) ,兩(liang) 年後其營收占比有望超過10%。明霞也預計,未來光韻達3D打印業(ye) 務毛利率水平有望突破50%,有可能成為(wei) 除模板及附屬產(chan) 品業(ye) 務外的另一重要營收業(ye) 務。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