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工業(ye) 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在《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最新一期上發表論文,介紹他們(men) 開創性地設計並製備出的一種全色顯示納米材料,有別於(yu) 傳(chuan) 統材料的發光行為(wei) ,可在不同紅外激光脈衝(chong) 的激發下,發出顏色連續可調的全色域可見光,表現出發光顏色的刺激響應性。專(zhuan) 家認為(wei) ,這種新型納米材料在紅外光激發下罕見的能量上轉換“全色”發光現象,及其超凡的納米級像素空間極限分辨率,拉開了三維真實立體(ti) 顯示的序幕。
“透明無機納米材料可以全色發光,不需要獨立的紅、綠、藍三基色,每個(ge) 納米顆粒就是一個(ge) 像素點,直接把分辨率提高到納米級。”該研究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有機電子與(yu) 信息顯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主任、南京工業(ye) 大學校長黃維教授介紹說,傳(chuan) 統的發光材料受限於(yu) 固定波段、單一顏色發光,運用最廣的二維彩色顯示係統需要通過調控紅、綠、藍三種發光材料的顏色通道以及它們(men) 相互之間的疊加來得到彩色顯示效果,這對加工工藝以及器件穩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也限製了顯示器分辨率的進一步提高。更為(wei) 重要的是,將這些在可見光條件下透明的納米顆粒均勻分散在三維空間中,通過肉眼不可見激光的激發和調製,納米顆粒可以發出多種不同顏色的可見光,從(cong) 而實現真正意義(yi) 上的真實立體(ti) 彩色顯示,並在空間三個(ge) 維度都達到納米級的極限分辨率,突破了傳(chuan) 統顯示方法,為(wei) 立體(ti) 顯示技術提供了一條革命性的思路和途徑,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與(yu) 項目研究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與(yu) 計算工程係洪明輝教授表示,該新型發光顏色刺激響應的能量上轉換納米材料,在生物檢測和防偽(wei) ,特別是貨幣和文件防偽(wei) 等方麵,同樣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將對人們(men) 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產(chan) 生深遠的影響。
據悉,此項創新性研究工作是在江蘇——新加坡有機電子與(yu) 信息顯示聯合實驗室框架下,由南京工業(ye) 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等三所高校的科研人員經過多年努力、通力合作完成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係鄧人仁博士、電子與(yu) 計算工程學係秦飛博士和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yu) 納米技術研究院的陳潤鋒博士參與(yu) 此項研究工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