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nce Abernethy先以普通電鑽作為(wei) 參考,通過onshape 3D的CAD軟件包繪出迷你電鑽的外殼設計圖,然後再使用Ultimaker 2將其3D打印出來。Abernethy選擇使用0.25毫米最小的噴嘴,層高設置為(wei) 0.04毫米,將打印速度設置在每秒僅(jin) 10毫米,並且打印對象沒有使用任何支撐機構。

迷你電鑽的外殼由兩(liang) 片外殼和一個(ge) 固定馬達軸的卡盤三部分組成,打印所有部件總共用時25分鍾左右。Abernethy用助聽器上的電池作為(wei) 電源,並安裝了一個(ge) 小按鈕和一台微型電動機,再將耳機線剝開用於(yu) 內(nei) 部的接線。

相較於(yu) 3D打印零部件,迷你電鑽的組裝過程卻要複雜很多。“我花了3個(ge) 小時焊接、測試,並把所有零件塞進去。當我試圖把它們(men) 連起來時,電線不停地斷掉。我必須努力把它們(men) 固定在一個(ge) 地方,並盡量避免電池短路,這真是一場噩夢。”Abernethy說道。

待完成所有工序後,最終一個(ge) 顏色鮮豔外型小巧玲瓏的無繩電鑽就呈現在人們(men) 眼前了,經測量該電鑽高僅(jin) 17毫米,寬7.5毫米,長13毫米,且擁有一個(ge) 長度為(wei) 0.5毫米的麻花鑽頭,可以鑽透較軟的物體(ti) 。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