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製造業麵臨三大矛盾 “製造強國”少不了創新和匠心

星之球科技 來源:先進製造2015-05-20 我要評論(0 )   

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薄弱、共性技術缺位;資源浪費、汙染嚴(yan) 重麵對我國製造業(ye) 的重重矛盾,必須更加堅定地推動實施中國製造2025

       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薄弱、共性技術缺位;資源浪費、汙染嚴重……麵對我國製造業的重重矛盾,必須更加堅定地推動實施“中國製造2025”。而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腳踏實地、穩打穩紮、精益求精。
  3.6%——這是我國組裝一部蘋果手機獲取的價值。2010年亞洲開發銀行調查發現,生產一部蘋果手機所需的178.96美元成本中,超過60美元流向了日本,30美元流向了德國,23美元流向了韓國,中國所得僅6.5美元。
  80%——這是我國一些高端元器件進口的比重。統計顯示,我國所需的高端芯片80%以上依賴進口;高鐵裝備所需的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80%以上依賴進口;我國80%的機器人依賴進口;目前80%的高端數控機床仍依賴進口……
  兩組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是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的現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從製造業大國轉向製造強國。中國製造到底缺什麽?“藥方”又是什麽?近日,中國工程院“製造強國戰略研究”谘詢項目一期總結暨二期啟動會在北京召開。記者在會議期間,就一係列問題采訪了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專家。
  製造業麵臨三大矛盾
  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薄弱、共性技術缺位,資源浪費、汙染嚴重,是我國製造業麵臨的突出問題。
  大而不強是我國製造業的真實寫照。根據世界銀行統計,早在2012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為23306.8億美元,已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國製造業增加值率僅為21.5%,而工業發達國家均大於35%,美國、德國等甚至超過40%;製造業增加值約占我國GDP的32.6%,但其能源消費卻占全國能耗的58%。
  “我國製造業還麵臨諸多矛盾,較為突出的有三大問題: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薄弱、共性技術缺位;資源浪費、汙染嚴重。”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指出。以創新能力為例,據統計,我國的創新能力指數及全球競爭力指數在世界上僅位於25名到30名左右。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製造業再次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和“製造業回歸”戰略,比如美國製定“先進製造業夥伴計劃”,英國拋出“高價值製造”戰略。與此同時,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也對我國製造業提出挑戰。
  在此背景下,2013年1月中國工程院即組織50名院士和100多名製造領域的專家啟動“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谘詢項目。同年底,作為階段性成果,中國工程院提交製定“中國製造2025”建議。“現在我們有條件也有能力將製造業再推上一個新台階。”中國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說。
  並非德國“工業4.0”
  中國製造的任務要比德國實現“工業4.0”更加複雜、艱巨,發展方式將是“並聯式”的發展過程。
  作為中國邁向製造業強國的第一個十年規劃,“中國製造2025”被很多人視為德國的“工業4.0”。對於這一看法,院士們並不讚同。“德國是工業強國,‘中國製造2025’確實借鑒了‘工業4.0’的部分內容,但不是它的翻版,而是符合中國國情、有中國特色的一項關於中國製造業的總體戰略規劃。”院士們反複強調。
  “工業4.0”,是德國2013年4月在漢諾威通信和信息技術博覽會上正式推出的新工業戰略計劃,其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網絡虛擬係統,使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在柳百成看來,它並不適合中國國情。朱高峰亦持相同看法,“兩國的製造業基礎不同。”德國是製造業強國,普遍處於從工業3.0向4.0過渡的階段;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大而不強,製造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處在工業2.0階段,有的已達3.0階段,僅有極少數接近4.0水平,因此“中國製造2025”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工業4.0”。
  與此同時,我國製造企業的類型更加多樣化,“這就決定了,我們的發展方式必然是‘並聯式’的發展過程,也就是工業2.0、3.0、4.0齊頭並進。”朱高峰說。
  此外,朱高峰認為,對德國製造業而言,技術和產品質量已不成問題,但這正是我國製造業現階段麵臨的一大問題,需下功夫著力解決。有關數據顯示,我國製造業每年直接質量損失超過2000億元,損害了國家信譽和形象。
  簡而言之,“‘中國製造2025’的任務比德國實現‘工業4.0’更加複雜、更加艱巨。”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副院長屈賢明說。“‘中國製造2025’麵向整個製造行業,它不是具體規劃,而是麵向全行業的行動綱領,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是它的三個發展方向。”朱高峰強調。
  工業設計須高度重視
  中國製造企業在工業設計方麵的投入幾乎不到1%。打造中國製造升級版,這一環要補上。
  由大變強,如何破題?中國工程院“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項目開出“藥方”,我國製造業強國進程可分“三步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2035年,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的中等水平;2045年,綜合實力邁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其中,“第一步”即“中國製造2025”要達到的目標。屈賢明向記者透露,“中國製造2025”主要有4大亮點:一是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為主線;二是大力推進智能製造;三是強化工業基礎;四是在十大領域重點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2025”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在屈賢明看來,智能製造有3層含義——產品的智能化,生產過程的智能化,以及管理、服務的智能化。
  除了智能製造,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看來,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還要學習德國工業製造的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他說,近年來,很多製造業企業和工人缺乏對細節的追求和把控,產品功能、質量、可靠性、工藝水平等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
  李伯虎還強調,要高度重視工業設計。“工業設計很早就已成為發達國家製造業競爭的核心動力之一。在歐美發達國家,工業設計的資金投入一般可占到總產值的5%到15%,高的甚至可占到30%,而中國製造企業在工業設計方麵的投入幾乎不到1%。打造中國製造升級版,這一環要補上。”李伯虎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