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解決方案

南海首試激光雷達監測空氣質量

星之球激光 來源:珠江時報2015-09-10 我要評論(0 )   

近日獲悉,南海首度嚐鮮用可視型激光雷達設備監測空氣質量,激光一掃,便知汙染多少。

       以往麵對環境汙染,常見的是“你舉報我處理”;如今,利用激光雷達等高科技手段對空氣質量進行全天候監測,或將改變這種被動格局。
  近日獲悉,南海首度嚐鮮用可視型激光雷達設備監測空氣質量。該設備可24小時不間斷監測10公裏半徑範圍內的顆粒物和氣溶膠(一種成因複雜的煙、固體粉塵等汙染物)等覆蓋情況,更加直觀地對城市汙染源進行監測與追蹤。操作者可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判定汙染源產生成因,從而製定方案管控汙染源等。
  “這是區環保局探索環境監測精細化的重要舉措,如果可以應用到村級工業區的治理上,將改變人工大範圍搜索模糊汙染源的被動局麵。”南海區環境保護監測站副站長簡穎濤對此充滿了期待,“這個設備還能實現立體麵掃描,屆時監測空氣質量變化將更為科學和提前。”
  7月8日至24日,區環保局聯合區氣象局與北京某科技公司合作,對可視型激光雷達設備進行試應用。
  區環保局選取了北約商廈和桂城廣播站兩個點位,利用可視型激光雷達設備掃描近1個月。簡穎濤向記者簡單介紹了該設備運作程序,儀器將綠色激光打入空中,遇到大氣中的顆粒物或其他汙染物時,激光可以感知並將數據傳回。記者看了部分掃描示意圖,在以上述兩個點位為中心,10公裏範圍為半徑的平麵掃描圖上,區域環境情況以餅狀示意圖呈現,結合衛星定位圖,可進一步精準定位汙染源的來源。
  “顏色越趨於紅色,空氣中的顆粒物和氣溶膠越多,顏色越趨於綠色,空氣質量越好。”簡穎濤舉例分析,“在上下班高峰期,這塊汙染源是呈帶狀分布的,這附近是南海大道,能分析出汽車尾氣排放是汙染源的主要來源之一。”
  激光一掃,便知汙染多少。“但目前來說,選點是關鍵,也是難點。要避開高樓大廈的阻擋,也要有一定的區域代表性。”簡穎濤表示,希望能與北京的公司繼續加強合作,將其應用到本地的汙染源治理上,實現精細化監測、科學化管控。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