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解決方案

《光明日報》與激光照排

星之球激光 來源:光明網2015-09-18 我要評論(0 )   

  在從(cong) 事激光照排係統研製的20多年經曆中,有兩(liang) 件大事與(yu) 《光明日報》直接相關(guan) ,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  

  在從事激光照排係統研製的20多年經曆中,有兩件大事與《光明日報》直接相關,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
  第一件事發生在1979年夏天。在電子部的組織協調下,北京大學與濰坊計算機公司、郵電部杭州通信設備廠、無錫計算機廠和新華社緊密合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於1979年7月27日用國產激光照排係統輸出了一版報紙樣張。這一係統是1975~1976年期間在閉關鎖國的情況下設計的,所有的設備和元器件全部是國產的,相當於美國60年代中期的硬件水平。但係統的設計思想卻是超前的:比美國更早采用字形的輪廓描述方法;首次用附加的控製信息描述筆畫的敏感部分以保證字形變小時的質量;首次在激光逐線掃描且不能停頓的條件下,實現了輪廓字形的分段高速複原。1979年夏,英國蒙納公司把它的激光照排係統加上漢字處理功能後,在北京、上海兩地展覽。該係統總體設計落後,但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先進元器件和外設,體積小、可靠性比國產係統高得多。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同誌低估了我們自主創新技術的巨大前景,對蒙納係統的局限性認識不足,因而大力主張全盤引進蒙納技術。當時任國務院進出口管委會負責人的江澤民同誌,在1980年2月22日給國務院領導的一封信中明確否定了引進,建議扶持北大等單位研製的係統,促使其成熟。後來的發展是戲劇性的,1995年方正係統在台灣《中央日報》取代的是該報1989年購買的蒙納係統,比1979年來華展覽的設備顯然更加先進。
  1979年夏我們麵臨巨大壓力,渴望領導和輿論的支持。1979年7月28日方毅同誌來北大,順便參觀了照排係統,並口頭指示可以報道,但國內新聞界領導對此分歧很大。由於係統不可靠,軟件尚未完成,還不能實際使用,反對報道的理由也是可以成立的,何況過去有過很多誇大的報道,到頭來成為笑柄。在總編楊西光的大力支持下,《光明日報》記者朱軍同誌與我們麵談後,深信我們的係統確實是一項重大技術突破,具有深遠意義,所以想方設法,繞過各種困難,於19 79年8月11日用通欄標題和十分突出的形式,在《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照排係統的成果,標題為:“漢字信息處理技術的研究和運用獲重大突破”。還發表了評論員文章。在其他所有的報紙都不報道、也不轉載的情況下,《光明日報》這樣大張旗鼓地宣傳,是要承擔風險和壓力的。在以後的年月中,我一直以這篇報道作為動力,心裏想著:千萬不要辜負這篇報道,要用市場上的實際效果證明 1979年7月的科研成果是一項重大的技術突破。在準備那篇報道的過程中,我和幾位同事與《光明日報》記者朱軍同誌一起熬夜,度過了一個難忘的通宵,第一次體會到報社編輯的辛苦,也促使我後來積極推進報社采編流程的電腦管理。
  第二件事是《光明日報》1995年的“告別紙和筆”。當時配備的是剛剛完成的方正采編流程管理係統的第二代產品,采用客戶器/服務器結構,稿件的修改記錄可以追蹤。在試用過程中,《光明日報》編輯與我們配合默契,提出了很多功能方麵的改進意見,促使係統加快成熟,我們也深感《光明日報》領導推進報社電腦化的決心、遠見卓識和身體力行,從總編直到每個編輯都成為電腦的熟練使用者,有的還成為電腦迷。我經常想,我國報業技術近10年的飛速發展是與報社領導和工作人員對新技術和國產係統的熱心支持分不開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