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在涼意來襲之際,光纖傳(chuan) 感領域“巨頭”山東(dong) 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山東(dong) 大學、兗(yan) 礦集團等13家產(chan) 學研單位選擇了“抱團”——此後若幹年,他們(men) 將各取所長深耕激光檢測和傳(chuan) 感網領域,“掘金”幾千億(yi) 市場藍海。
“大學的優(you) 勢在於(yu) 理論化研究,即誕生‘Idea’,我們(men) 的優(you) 勢在於(yu) 國際化團隊基礎上的科研,而企業(ye) 的長處在於(yu) 應用。我們(men) 三者結合,將打通一個(ge) 鏈條,將各自的平台粘合起來,共同挖掘激光檢測和傳(chuan) 感網的技術深度和產(chan) 業(ye) 廣度。”作為(wei) 激光檢測技術與(yu) 傳(chuan) 感網重點實驗室產(chan) 業(ye) 聯盟的發起人,山東(dong) 省科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院長王英龍十分看好該聯盟在推動製造業(ye) 升級中的支撐作用。
一根光纖從(cong) 地麵深入到幾百米的煤礦礦井之下,即可監測瓦斯濃度、溫度、微震、礦壓等關(guan) 鍵數據的變化。得益於(yu) 光纖傳(chuan) 感隻傳(chuan) 光、不帶任何電能的“本質安全”,山東(dong) 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劉統玉團隊的“基於(yu) 光纖傳(chuan) 感網絡的煤礦安全綜合監控係統”為(wei) 煤礦裝上“聽診器”,為(wei) 安全診脈。
山東(dong) 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昌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激光檢測技術與(yu) 傳(chuan) 感網不僅(jin) 僅(jin) 在安全防護、管道泄漏、礦山安全、食品安全提供保障,還大幅度提高工業(ye) 過程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比如它可以預防如‘11.22黃島管道爆炸事故’,也可以為(wei) ‘山東(dong) 製造’裝上自動化車輪。”
這是激光檢測技術與(yu) 傳(chuan) 感網在現實中應用的一個(ge) 片段。對13個(ge) 雄心勃勃的聯盟創始單位來說,激光檢測技術和傳(chuan) 感網的市場如此誘人:近幾年,中國傳(chuan) 感網市場平均銷售增長率達到了30%,2015年的整體(ti) 市場規模已經達到7500億(yi) 元。
“放眼國內(nei) ,北京占據人才優(you) 勢,高端人才不斷在信息領域發力;而上海、廣州等南方城市產(chan) 業(ye) 化比較好,激光產(chan) 業(ye) 走上了高端信息產(chan) 業(ye) 。”在聯盟副秘書(shu) 長倪家升博士看來,山東(dong) 並不具備北上廣的優(you) 勢,但已經在煤礦和石油領域走到了全國領先位置上,要想實現更多突破,需要解決(jue) 一個(ge) 問題:“那就是省內(nei) 建設的重點實驗室、科技研發機構非常多,涉及專(zhuan) 業(ye) 方向也很廣,但是彼此間缺乏有效的溝通與(yu) 融合。聯盟的成立,便瞄準了這個(ge) 問題。”
在地下幾千米之處采油,高溫、高壓是不可避免的環節,這也意味著用於(yu) 測量的電子器件要經受150℃—350℃左右的高溫,還要忍受井下的高腐蝕環境,這是傳(chuan) 統采油技術無法解決(jue) 的問題。光纖傳(chuan) 感技術因其材料本身可耐上千度高溫、檢測靈敏度高、數百公裏的傳(chuan) 輸距離,是公認的最新傳(chuan) 感技術,已經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測等苛刻環境中應用。
上述光纖傳(chuan) 感網技術是該聯盟正著手解決(jue) 的六大關(guan) 鍵技術之一。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著名光纖傳(chuan) 感技術專(zhuan) 家薑德生為(wei) 首,包括英國皇家學會(hui) 工程院院士KTV Grattan,國內(nei) 光纖傳(chuan) 感頂級專(zhuan) 家劉統玉,上海大學通信與(yu) 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王廷雲(yun) ,兗(yan) 礦集團總工程師孟祥軍(jun) ,國家“千人計劃”專(zhuan) 家、澳大利亞(ya) 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光電子研究中心主任彭綱定教授等國內(nei) 外18名知名專(zhuan) 家組成的聯盟學術委員會(hui) 成就了他們(men) 的科研底氣。
“在國內(nei) ,這是不多見的組織形式。”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產(chan) 學研三支線上的最強力量組合,打通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產(chan) 業(ye) 化鏈條,將打造山東(dong) 激光檢測和傳(chuan) 感網的創新高地,有利於(yu) 快速形成重大產(chan) 出。”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