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2006,2016,閆大鵬經曆了一個10年,又一個10年。看似簡單的數字與時間更迭,飽含著他滿腔的熱愛、無盡的情懷和不倦的求索與奉獻。麵對記者,閆大鵬卻是平淡地這樣說:“一個10年證明我沒有白去,又一個10年證明我沒有白回,這就夠了。”
舉(ju) 家回國創業(ye)
武漢,中國光穀。“國家利益高於(yu) 一切”,幾個(ge) 大字赫然矗立在由閆大鵬任副董事長、總工程師的武漢銳科光纖激光器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閆大鵬之所以把這句話作為(wei) 公司的核心價(jia) 值,並不是偶然的。他說:“對祖國,我總是懷著深深的愧疚。”
時光回到1996年,已屆不惑之年的閆大鵬,事業(ye) 有成,時任華東(dong) 工學院(現南京理工大學)教授。這一年,懷揣夢想的他踏上了公派赴美留學之途。
那時,光纖激光器在美國悄然興(xing) 起,而在中國卻鮮為(wei) 人知。這種激光器由頭發絲(si) 細的光纖來釋放激光能量,可廣泛應用於(yu) 通信、醫療、化工和國防軍(jun) 工等領域。其能量轉換效率比傳(chuan) 統激光器提高20%,耗電低,體(ti) 積小,無噪音、無汙染。這讓閆大鵬看到了廣闊的發展前景,於(yu) 是,他一頭紮了進去。
一年的學習(xi) 期限很快就到了。回去還是不回?此時的閆大鵬,備受情感和理智的煎熬。思前想後,為(wei) 了鑽研技術,他決(jue) 定繼續留美學習(xi) 。
從(cong) 不懈怠的閆大鵬緊迫感更強了。“我從(cong) 來都不敢休假,感恩節、聖誕節都是在實驗室度過的。”
很快,閆大鵬就成長為(wei) 光纖激光業(ye) 的翹楚,獲得美國傑出人才計劃青睞,拿到了美國綠卡。當他發現自己在美國參與(yu) 研發的產(chan) 品被高價(jia) 賣回國內(nei) 時,心如刀絞。51歲的閆大鵬毅然辭職,舉(ju) 家回國創業(ye) 。
打破國際壟斷
2006年,閆大鵬隨海外高端人才代表團到武漢參加“華創會(hui) ”。當時,國內(nei) 激光龍頭企業(ye) 華工科技在尋求一名領軍(jun) 人才。雙方一拍即合,很快創辦了國內(nei) 第一家光纖激光器生產(chan) 企業(ye) ——銳科公司。至此,閆大鵬開啟了改變激光產(chan) 業(ye) 的全球格局之旅。
長期以來,因國外的技術封鎖、價(jia) 格壟斷,國內(nei) 的激光器核心技術、元器件一直處在實驗室階段。銳科公司雖已掌握核心技術,但囿於(yu) 國內(nei) 沒有形成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其產(chan) 品成本高昂,缺乏競爭(zheng) 力。
國產(chan) 光纖激光器要站穩腳跟,融入世界競爭(zheng) 大潮,一定要創造一條“中國人自己的光纖激光器產(chan) 業(ye) 鏈”。這是閆大鵬在美國就暗暗下定的決(jue) 心。為(wei) 此,他四處奔波傳(chuan) 授技術,手把手教一個(ge) 個(ge) 企業(ye) 製作元器件,努力促成光纖激光器的各個(ge) 器件都定點生產(chan) 。他在吸收最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帶領行業(ye) 聯合形成“抱團效應”,一條百分之百國產(chan) 技術光纖激光器產(chan) 業(ye) 鏈終於(yu) 誕生了。
此舉(ju) 打破了國外企業(ye) 在光纖激光器領域的壟斷,也直接拉低了進口產(chan) 品的價(jia) 格,降幅達60%甚至更多。以往,用於(yu) 打標的20瓦脈衝(chong) 激光器美國賣價(jia) 15萬(wan) 元,現在銳科生產(chan) 的賣價(jia) 1.2萬(wan) 元,並且性能完全可與(yu) 國外產(chan) 品分庭抗禮。
2013年,中國首台大功率光纖激光器在銳科公司問世,這一技術是中國工業(ye) 發展的重要裏程碑,標誌著中國光纖激光器自主研發能力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同時,銳科作為(wei) 光纖激光器生產(chan) 商,水平躋身全球第二、規模躋身全球第三,產(chan) 品出口美國、德國等20多個(ge) 國家,企業(ye) 的直接經濟效益今年預計將超過5億(yi) 元。
“目前,美國還是對中國禁運一千瓦以上的大功率光纖激光器,但是我們(men) 已經可以做到一萬(wan) 瓦及以上了。整合好了上遊產(chan) 業(ye) 鏈,現在要多少瓦就可以做多少瓦。”閆大鵬自豪地說。
多項創新產(chan) 品問世
歸國之後,科技支撐計劃和重大項目等紛至遝來。對於(yu) 國家交付的一副副重擔,閆大鵬認為(wei) ,體(ti) 現了國家對像他這樣的歸國人員的充分信任與(yu) 殷切希望。當初送他出國深造的母校恩師也給予他熱忱的首肯。
閆大鵬清楚,光纖激光器不是一個(ge) 人就能做出來的。為(wei) 了壯大隊伍,吸引人才,閆大鵬一直現身說法:“廣袤的土地,處處都是創業(ye) 的好舞台。”
自從(cong) 閆大鵬和華工科技合作,徐進林、肖黎明等多位國際一流技術人才相繼加盟,許多年輕的博士為(wei) 了能夠學到最前沿的技術,紛紛趕來武漢投奔閆大鵬。一時間,業(ye) 內(nei) 竟出現了“閆大鵬效應”。
此外,為(wei) 了吸引人才,閆大鵬甚至拿出了自己的股份吸引李成、盧昆忠等“千人計劃”專(zhuan) 家回國創業(ye) 。人才引來人才,中國的光纖激光器事業(ye) 愈發風生水起、生機勃勃。
“目前,公司的研發團隊有60多人,接近員工總數的1/3,其中擁有3名國家 千人計劃 專(zhuan) 家、8名海歸,還有一大批從(cong) 華中科大、哈工大、北理工等國內(nei) 一流大學招進來的碩士、博士。”閆大鵬自豪地介紹,“這是我們(men)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2011年,三江集團成功控股銳科公司,成為(wei) 銳科最大的股東(dong) 。有了實力雄厚的軍(jun) 工央企作為(wei) 後盾,有了頂尖專(zhuan) 家團隊的支持,閆大鵬的拳腳施展的愈發“勢不可擋”,一係列替代進口、填補國內(nei) 空白的創新產(chan) 品不斷問世,銳科公司在行業(ye) 內(nei) 的名氣迅速擴散,營業(ye) 收入更是由收購當年的4600萬(wan) 元,躍升至2016年的預計5億(yi) 元,年均增長率接近70%。
“雖然各項事務異常繁雜,但我每天至少會(hui) 確保一半的時間投入到產(chan) 品研發和生產(chan) 中。我一天不到實驗室、不到生產(chan) 線就覺得渾身難受。”雖然年近古稀,閆大鵬依然勁頭十足。“公司裏年輕人特別多,天天和他們(men) 打交道,覺得自己也越來越年輕了。工作忙時,熬夜加班,年輕人都比不過我。”
3D激光打印機方興(xing) 未艾,但核心部件激光器基本上還是依賴國外產(chan) 品。閆大鵬絲(si) 毫不敢有所懈怠,他說,“讓3D打印機用上國產(chan) 激光器,更好地服務 製造強國 ,是他和國內(nei) 激光企業(ye) 義(yi) 不容辭的使命。”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