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製定了《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作為指導未來5年智能製造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傳統製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製造,到2025年,智能製造支撐體係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由此可見,在走向智能化製造的路上,實現數字化製造也就是完成數字化轉型成為當今企業的首要戰略目標。
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解讀
構築工業互聯網基礎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製定了《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作為指導未來5年智能製造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傳統製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製造,到2025年,智能製造支撐體係基本建立,重點產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由此可見,在走向智能化製造的路上,實現數字化製造也就是完成數字化轉型成為當今企業的首要戰略目標。
智能製造是必由之路
規劃指出,智能製造在全球範圍內快速發展,已成為製造業重要發展趨勢,對產業發展和分工格局帶來深刻影響,推動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是培育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必由之路,是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製高點的戰略選擇。發展智能製造將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戰略任務。
數字化目標和十大任務
2020年的數字化製造目標包括:智能製造技術與裝備實現突破、發展基礎明顯增強、智能製造生態體係初步形成、重點領域發展成效顯著。為了達成目標,規劃製定了十大任務:加快智能製造裝備發展、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建設智能製造標準體係、構築工業互聯網基礎、加大智能製造試點示範推廣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智能轉型、促進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培育智能製造生態體係、推進區域智能製造協同發展、打造智能製造人才隊伍。
任務的製定是建立在當前中國的製造業現狀之上,規劃指出目前我國製造業尚處於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並存,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發展不平衡的階段,同時,還麵臨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裝備受製於人,智能製造標準/軟件/網絡/信息安全基礎薄弱,智能製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係統整體解決方案供給能力不足,缺乏國際性的行業巨頭企業和跨界融合的智能製造人才等突出問題。
係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重大利好
規劃始終強調裝備、軟件及係統整體解決方案等的協同發展,並提出麵向企業智能製造發展需求,推動裝備、自動化、軟件、信息技術等不同領域企業緊密合作、協同創新,推動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分工協作、共同發展,逐步形成以智能製造係統集成商為核心、各領域領先企業聯合推進、一大批定位於細分領域的“專精特”企業深度參與的智能製造發展生態體係。
國家將通過多種途徑加快培育一批有行業、專業特色係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比如支持自動化、信息技術企業通過業務升級,逐步發展成為智能製造係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到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智能製造係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達到40家以上,係統集成能力明顯提升,基本滿足製造業智能轉型的需要。
構築工業互聯網基礎
作為數字化製造的基礎,工業互聯網的構築顯得尤為重要。十三五期間國家將大力推動製造企業開展工廠內網絡升級改造,同時鼓勵供應商開展工業雲和大數據平台建設,推動有條件的企業開展試點示範,推進新技術、產品及係統在重點領域的集成應用。
規劃提出建設雲製造平台和服務平台,在線提供關鍵工業軟件及各類模型庫和製造能力外包服務,服務中小企業智能化發展 。同時,規劃提到推動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協同創新,鼓勵有條件的大企業搭建信息化服務平台,向中小企業開放入口、數據信息、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