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深度解讀

激光冷卻三原子分子至超低溫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光學期刊網2017-05-15 我要評論(0 )   

含有三個(ge) 原子的分子第一次被激光冷卻到超低溫。這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的John Doyle和同事們(men) 所完成的,他們(men) 使用了一種名為(wei) Sisyphus的冷卻技術,冷卻大約一百萬(wan) 個(ge) 氫氧化鍶分...

含有三個原子的分子第一次被激光冷卻到超低溫。這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的John Doyle和同事們所完成的,他們使用了一種名為Sisyphus的冷卻技術,冷卻大約一百萬個氫氧化鍶分子至750μK。該團隊表示,這項工作為一係列應用開辟了道路,包括量子模擬和精密測量。
在冷卻過程中攝取的羥基鍶分子圖像。分子密度最高的紅色光斑直徑大約為4mm
 
用激光將原子氣體冷卻到超低溫,最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徹底改變了物質量子態的研究。1995年在實驗室製造了首例Bose- Einstein冷凝物, 2003年製造了第一個Fermi–Dirac冷凝物是這一技術的兩個重要裏程碑。該技術依賴於光子攜帶少量動量的事實,並且在某些條件下,原子重吸收和再發射光子可以減少其隨機運動並因此降低其溫度。
 
自由度
 
分子的旋轉和振動自由度讓分子(而不是原子)激光冷卻變得複雜,這影響了它們吸收和發射光子。 因此,光子的吸收和發射可以使分子進入不再參與冷卻過程的“黑暗狀態”。盡管存在諸多挑戰,耶魯大學的David DeMille和同事們在2014年仍設法用激光冷卻氟化鍶雙原子分子。
 
在這項最新的工作中,哈佛大學的John Doyle及其同事現在已經冷卻了三原子羥基鍶分子,該方法是以希臘英雄Sisyphus命名的,Sisyphus被迫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隻為它再滾下去,然後往往複複這項工作直到永遠。Sisyphus冷卻過程就是分子通過“攀爬”由激光駐波產生的勢能山而損失動能的過程。
 
當它們自發地躍遷不再與光相互作用的狀態時,原子達到“峰值”。在這一點上,外加磁場使原子回到原始狀態——準備再次爬升。這個過程重複了很多次,每次循環都會降低原子的動能,從而減少它們的隨機運動和溫度。

快速冷卻
 
Doyle團隊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冷卻過程是在100μs內快速實現的,隻涉及約200個光子與每個分子相互作用。這個速度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分子在冷卻結束之前不太可能進入黑暗狀態。
 
Doyle和同事寫道,他們的技術也可用於冷卻更大和更複雜的基於鍶的多原子分子,例如用甲基代替氫氧化物。 如果該技術可以進一步擴展到手性分子,也可以用於研究為什麽一些生物過程有利於右旋或左旋分子。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