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今日要聞
中國製造業提質升級要直麵“痛點”
星之球科技 來源:網絡2017-12-25
我要評論(0 )
中國製造還有什麽(me) 不能造?還有什麽(me) 造不好?當質量強國成為(wei) 一種國家戰略,中國製造還有哪些短板急需去補強?站在新時代的起跑線,
中國製造還有什麽不能造?還有什麽造不好?當質量強國成為一種國家戰略,中國製造還有哪些短板急需去補強?站在新時代的起跑線,中國製造將迎來怎樣的一個新製造時代?近日,2016年十大依賴進口的工業產品榜單出爐,分別是集成電路、汽車整車和零部件、儀器、儀表、初級形狀材料、顯示麵板、計算機及其零部件、飛機及航空器、電子元器件、醫療產品及器械、鋼材。從這個榜單上我們能看到中國製造短板的影子?為此,一些製造業的業內人士也紛紛表示,中國製造提質升級還需要時間。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製造大國而非製造強國,而從進出口的大數據來看,能夠很清晰地看到中國製造的“短板”與“痛點”。如一些專家所言,從中國十大依賴進口的榜單不難發現:其一,中國的信息及集成控製產品是短板;其二是高端裝備,尤其是高端動力裝備是短板;其三,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是短板,尤其是高端的基礎材料和基礎元器件是短板。
眾所周知,在經濟學裏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木桶理論”,說的是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木桶定律也可稱為短板效應,他提示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麵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因此,整個社會與我們每個人都應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並盡早補足它。
無論是微觀層麵的企業、中觀層麵行業和產業、宏觀層麵的國家製造業發展,其實都適合於“木桶理論”,這也意味著中國製造業的提質升級必須有“問題意識”,從而才能直麵自己的“短板”,從而才能直麵“痛點”予以解決。
經過改革開放30餘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是世界上製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最全的國家,同時也是在全球配置資源最難的國家,但是我們同時也應該看到自身發的“短板”,才能集聚力量,突破這個“短板”,毫無疑問,進口的榜單能夠讓我們看到中國製造的“短板”和“痛點”所在,從而直麵問題,用問題導向來解決“短板”和“痛點”。
事實上,集成電路的問題早已困擾中國製造多年,尤其是其中的“芯片”問題,比如中國已是世界上第一家電製造大國,空調、冰箱等產量均超過世界總產量的一半,整個家電行業帶動的GDP約為2萬億元。然而,這一龐大的產業卻由於一個小小的零部件而受製於人,這就是廣泛應用於空調、冰箱等各類家電的混合信號中央處理芯片(MCU)。
要知道,中國每年進口芯片的金額遠超原油進口額,全球芯片約6成市場在中國,年進口額約2000億美元。從公眾知曉度很高的計算機、智能手機到使用量巨大的空調、彩電,幾乎每一件日常使用到的電子產品都離不開芯片。MCU是家電的“大腦”,是智能電器的核心。而我國家電行業所使用的MCU,特別是高端MCU,幾乎100%是進口歐美日品牌。按一顆MCU進口一般為15元計算,家電行業的MCU進口額達200億元,可這200億元卻能影響甚至控製著2萬億元的產值。打個比方說,是一頭巨牛被一個小小的栓子牽著牛鼻子。
目前,我國半導體下遊應用結構是計算機占29.7%,網絡通信占29.2%,消費電子21.8%,工業控製11.5%,汽車電子3.1%,其他4.6%。可見家電行業在半導體應用中的分量。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智能家電的興起,MCU價值在終端產品產值中的比例會進一步提高,達到3%~5%。在戰略層麵上,由於中國大規模產業升級和提升中國製造水平的需要,市場對於MCU的需求是巨大的。
從更深層次來看,中國相關產業“缺芯”從而在集成電路方麵高度依賴進口的現狀和問題反映的是中國製造在工業基礎方麵的薄弱問題,這也是當前中國製造的一大“短板”和“痛點”。當前,在消費領域,針對消費者的“痛點”進行升級成為主流,而所謂的“痛點”一般是指機構、個人想解決而無法解決的難題,包括IT與研發、生產與工藝、戰略與規劃、市場與營銷等方麵的需求。一切困擾機構、個人,生產、經營、發展的問題,都可以成為痛點。對於中國製造來說,質量和基礎就是其最大的“痛點”,需要直麵並予以解決。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長期以來困擾中國製造的工業基礎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解決,使其質量水平滿足整個產業發展的需要,那麽中國製造的進口“痛點”和“短板”就將永遠無法解決。由此可見,中國製造提質升級必須直麵自身“痛點”,努力補齊“短板”,帶著問題意識去解決問題,才能最終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與效果。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