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yu) 應對美國軍(jun) 事威脅的需求,俄羅斯對於(yu) 太空戰場和太空武器的發展一直抱有很大的熱情。而在如今美國以各型軍(jun) 用衛星為(wei) 核心的太空裝備體(ti) 係日趨完善,且與(yu) 俄羅斯的技術差距還在不斷拉大的情況下,俄羅斯也效仿美國發展反導係統的“抵消”型思路,大力發展其反衛星武器,以增強與(yu) 美國的對抗競爭(zheng) 能力。經過長期的研發和測試,近年來,已經有數種俄羅斯的先進反衛星武器露出了“端倪”。

機載激光武器反衛星作戰示意圖。
據防務宇航網站2018年2月26日報道稱,俄羅斯軍(jun) 工部門已經完成了新型機載激光反衛星武器的研發工作。這一新型激光武器是在別裏耶夫設計局的A-60機載激光實驗室的協助下研發的。該型武器的研發成功,意味著俄羅斯在激光反衛星武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報道稱,俄羅斯軍(jun) 工部門未來還將研製一種新型“特種航空飛行器”,用以裝載該型大型反衛星武器。俄軍(jun) 工部門官員表示,新型大型特種飛機將擁有高精度的雷達和導航係統,能夠精確確定目標航天飛行器的位置,並引導機載激光武器實施打擊行動。
外媒報道稱,俄羅斯新型機載激光反衛星武器於(yu) 2016年首次曝光。在2016年,俄羅斯軍(jun) 工巨頭阿爾瑪茲(zi) -安泰集團宣布,該集團正在研製可以打擊在空中和太空執行任務的偵(zhen) 察飛行器的激光武器係統。該武器係統可以通過光學傳(chuan) 感器發射高能量激光,打擊偵(zhen) 察,導航和軍(jun) 事通信衛星,以及其他部署在太空的軍(jun) 用設備。在研發試驗過程中,該係統裝載於(yu) 一架由伊爾-76MD90E運輸機改裝的A-60機載激光實驗室,依托該平台進行各種測試。不過,如前文所述,基於(yu) 伊爾-76運輸機改裝的特種飛機將不會(hui) 成為(wei) 新型激光反衛星武器入役部署時的載具,而可能隻是在專(zhuan) 業(ye) 搭載平台尚未成型前暫時充作載具使用。

反衛星武器想象圖。
雖然俄羅斯新型激光反衛星武器於(yu) 近期才逐漸曝光,但這型武器的研發曆史卻可以追溯到冷戰末期,且經曆了頗為(wei) 曲折的進程。在冷戰中後期,美軍(jun) 的軍(jun) 用衛星係統獲得全麵發展,在偵(zhen) 察監視、情報獲取、通訊支援等領域都發揮了巨大作用。因此,當時蘇聯軍(jun) 方就開始尋求找到對美軍(jun) 衛星的“反製”措施。在1977年,蘇聯原子能研究所研發出蘇聯首個(ge) 高功率激光武器係統,並將其安裝在伊爾-76運輸機上——這就是如今俄羅斯A-60機載激光實驗室的雛形。A-60實驗室一共改裝建造了2架,並於(yu) 1981年正式啟動了飛行測試。
不過,由於(yu) 蘇聯解體(ti) ,該項目在1993年被取消。在此後的10餘(yu) 年中,在缺乏國家項目的支持與(yu) 資金投入的情況下,俄軍(jun) 工部門隻得勉強保持基本的預研和地麵試驗工作,因而激光反衛星武器係統的研發也進展寥寥。2009至2011年,該項目一度重新啟動,但因缺乏資金而被迫再次中斷。在2012年,激光反衛星武器研發項目第3次啟動,並在俄羅斯國防部的支持下一直持續至今。換言之,近期研發成功的激光反衛星武器係統,仍是對蘇聯時代的軍(jun) 工遺產(chan) 的“消化”與(yu) “補課”。
俄羅斯激光反衛星武器的研發進程堪稱篳路藍縷,但隨著其空基反衛星武器的麵世,俄羅斯已初步形成反衛星作戰體(ti) 係的各類作戰平台和保障體(ti) 係。除前文述及的激光反衛星武器外,俄羅斯還在研製陸基反衛星導彈和包括軌道雷、反衛星衛星在內(nei) 的天際反衛星係統。2015年,俄羅斯就利用“宇宙-2504”衛星進行了疑似“衛星打衛星”的試驗。當時,該衛星在短短4個(ge) 月時間裏完成了11次軌道機動,並與(yu) 發射該星入軌的火箭微風上麵級進行了在軌交會(hui) 。
此舉(ju) 被外界普遍猜測為(wei) 是空間反衛星試驗。同樣在2015年,俄羅斯首次成功試射了“努多利”反衛星導彈。該型導彈是以俄羅斯新型反導係統A-235係統的攔截彈改裝而成的,未來也將納編於(yu) 俄軍(jun) 導彈防禦部隊。在2016年,“努多利”導彈再次進行了試射。此外,俄羅斯空天軍(jun) 主導建設的天基和地麵預警監視係統的設施也在逐漸更新,改善了俄軍(jun) 的太空監視能力和反衛星作戰的空情保障能力。由各型反衛星武器和保障係統構成的反衛星作戰體(ti) 係一旦成型,將對美軍(jun) 的軍(jun) 用衛星構成極大的威脅。從(cong) 裝備體(ti) 係的角度說,激光反衛星武器係統的成功研發,對於(yu) 填補俄軍(jun) 空基反衛星武器和遠程激光武器的空白,提高俄軍(jun) 反衛星實戰能力有較大的助益。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在軌衛星數量約為(wei) 1000顆,其中有400多顆衛星屬於(yu) 美國(包括150多顆軍(jun) 用衛星,250多顆民用衛星)。而美軍(jun) 控製的150多顆軍(jun) 用衛星確保了美軍(jun) 在通信、情報和態勢感知方麵享有遠勝於(yu) 其對手的優(you) 勢。不過,龐大的在軌衛星數量以及對衛星的嚴(yan) 重依賴,也增大了美軍(jun) 太空作戰體(ti) 係的脆弱性,為(wei) 包括俄羅斯在內(nei) 的對手提供了“可乘之機”。
俄軍(jun) 之所以在軍(jun) 費資源緊張的情況下,仍著力於(yu) 研製反衛星武器,就是看中了這種武器對美國太空優(you) 勢起到抵消作用的可能性,以及其可能以相對小的代價(jia) 迫使美軍(jun) 為(wei) 保護太空係統而投入更多資源的軍(jun) 事績效。雖然俄羅斯無法在新興(xing) 的太空作戰領域與(yu) 美國全麵競爭(zheng) ,但俄軍(jun) 通過發展關(guan) 鍵性係統(如反導反衛監視係統)、研發針對對手弱點的進攻型武器以及改革形成太空戰指揮-控製和發展體(ti) 製(俄軍(jun) 近年來整合其防空、反導和航空部隊成立的空天軍(jun) 就是體(ti) 製改革的力證),也摸索出與(yu) 美國展開太空軍(jun) 事競爭(zheng) 的有效手段。而美俄太空競爭(zheng) 的經驗,對於(yu) 其他希望在太空軍(jun) 事競爭(zheng) 中搶占技術和作戰能力製高點的國家來說,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yi) 。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