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蔡之城主管(左)向記者介紹相關技術流程。
體驗職業:激光熔覆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作為整天與鍵盤、紙、筆打交道的記者,來到河北瑞兆激光再製造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約15米、長約200米、寬約40米的高大車間裏體驗激光熔覆技術,的確是一種全新的感受。
一個長約兩米的風機軸被固定後,趙玉柱師傅戴上防護鏡,用鐵刷對破損處進行處理、調整好位置,在另一助手的配合下打開激光器。隻見激光器出口處烈焰噴出,設備緩緩轉動,趙玉柱隻需不時用鐵刷進行清潔,半小時左右就輕鬆將直徑約10厘米的破損處修複如初。
將破損處像3D打印一樣重新修複
趙玉柱使用的是1000瓦光纖激光器。這種激光器的輸出熱量非常小,修複的部件幾乎不發生任何變形。
陪同記者的研發主管蔡之城介紹,這項工作是該公司的核心技術之一,看似輕鬆,實則已將設定的指令輸入電腦,烈焰噴出的是經過嚴格配比、混合的多種金屬粉末。
激光熔覆技術是一種先進的表麵改性技術。它通過在基材表麵添加各種熔覆材料,利用高熱能激光束使之與基材表麵進行熔覆,形成基材表麵與合金粉末完全冶金結合為一體的熔覆層,從而顯著改善基體材料表麵的耐磨、耐蝕、耐熱、抗氧化及電器特性等。
蔡之城介紹,這項技術需要用設備對破損部件進行檢測、探傷,看內部結構是否有改變,然後將“疲勞層”去掉,最後用激光熔覆技術將破損處像3D打印一樣重新修複。對於重要部件,他們要通過逆向測繪、大數據分析等多種技術手段,進行尺寸還原,再進行理化分析,有的還需要進行光譜分析。他們的光譜分析儀,可進行碳、矽、錳、磷、硫、鎳等20多種元素的分析。這種精細的分析技術,目前居於世界領先水平。他們進行的“金相顯微組織分析”,可放大到500倍。
與中國工程院合作建立了河北省院士工作站
對每個元素、特征、含量等分析透徹,才能進行合金粉末的配比。他們根據客戶的需求,在抗衝刷、耐腐蝕、耐磨等方麵,將激光器編程、輸入程序後進行激光熔覆。整個工序完成後,還要在數控加工中心進行仿形加工、打磨、拋光等。
合金粉末材料,有瑞兆公司自主研發的,也有與國內各大科研院所合作開發的。公司與中國工程院徐濱士、陳予恕兩位院士合作建立了河北省院士工作站,與陸軍裝甲兵學院、天津大學、中科院力學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燕山大學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形成了科技創新聯盟。
經激光修複和再製造的機電設備,合金強度高、使用壽命長,其性能甚至優於原品,同製造新品相比,可以實現節約成本50%、節能60%、節約原材料70%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0%以上。在趙玉柱用激光熔覆技術修複風機軸後,記者聞不到任何刺鼻的味道。據介紹,清洗、噴丸、真空浸漆、水洗等環節,全部在封閉的車間內完成,杜絕了任何汙染。修複技術綠色環保,使能源再生,製造過程綠色化率達到95%以上。
已著手與國外企業實施改造升級等項目
在記者采訪當天,該公司電機車間獲頒以趙穩政創新帶頭人命名的“唐山市職工創新工作室”牌匾。該公司自成立以來,大力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攻關、工藝改造、科技研發等工作,先後獲得國家專利授權23項。公司長期聚焦於打造專業化、集成化、資源共享的機電設備再製造服務,擁有4萬平方米再製造服務中心,生產研發設備262台套;擁有德國申克50噸高速動平衡檢測中心和15兆瓦電機實驗檢測中心;年修複再製造能力5萬噸以上。
他們的資源共享服務模式已覆蓋全國22個省市,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帶動下,已著手與摩洛哥、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的企業實施軸流風機再製造、改造升級等項目。他們已開展24小時全天候現場安裝、檢修、在線檢測、現場修複和再製造等服務,累計為182家企業提供了機電設備現場安裝、維保檢修和再製造技術服務,每天有80多名技術人員在全國各地奔波。
公司非常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工裝上標示每個人的名字,維修車輛、辦公室桌椅均統一標識,全部以軍綠色為主打色調,令人印象深刻。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