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以南,南海之濱,是廣東(dong) 。
它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2018年GDP達到9.7萬(wan) 億(yi) 元,近30年連續位居全國第一,經濟總量比肩西班牙。在全球國家中,可以排到13位。
它是世界級製造業(ye) 基地,全省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達4.75萬(wan) 家,基本建成門類較為(wei) 齊全、配套相對完善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它是亞(ya) 太重要交通中心,擁有通達全國和東(dong) 盟的快速鐵路網、高速鐵路網,港口密集度和吞吐量居世界前列。
雨後濃霧纏繞的“小蠻腰”。中新社記者 姬東(dong) 攝
而70年前,廣東(dong) 隻是一個(ge) 落後的邊陲省份。70年間,廣東(dong)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GDP增長4778倍
新中國成立之初,廣東(dong) 還是一個(ge) 比較貧困的省份,經濟主要以農(nong) 業(ye) 為(wei) 主。1949年,廣東(dong) 全省生產(chan) 總值隻有20.3億(yi) 元。
廣東(dong) 老照片:僑(qiao) 鄉(xiang) 風貌。中新社發 廣東(dong) 分社 攝
搭乘改革開放的東(dong) 風,從(cong) 1978年開始,廣東(dong) 經濟迎來了飛速發展,並吸引了全國各地人員南下,尋找發展機會(hui) 。“東(dong) 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dong) ”是當時最為(wei) 流行的一句話。“廣東(dong) ”一度成為(wei) 中國經濟發達的代名詞。
1978年,廣東(dong) GDP總量達到185.57億(yi) 元,在全國排名第五。排第一的是上海,第二名是江蘇,第三名是遼寧,第四名是山東(dong) 。
圖片來源:廣東(dong) 省統計局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開放後,廣東(dong) 和江蘇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兩(liang) 顆璀璨明星。兩(liang) 者的GDP常常不相上下,曾經還上演過“粵蘇爭(zheng) 霸”。
不過,廣東(dong) 自1989年接替江蘇成為(wei) 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後,已連續30年經濟總量位居全國首位。江蘇甩掉山東(dong) 後,也站穩了全國經濟總量第二的位置。
廣州天河中央商務區、珠江及廣州塔。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數據顯示,1978年至今,廣東(dong) 生產(chan) 總值年均增長12.6%,比同期全國平均增速快3.1個(ge) 百分點,比世界平均增速快9.7個(ge) 百分點。70年來,廣東(dong) GDP增長了4778倍。
按照2018年平均匯率約6.6折算,廣東(dong) 地區生產(chan) 總值約1.47萬(wan) 億(yi) 美元,超過了新加坡、西班牙、荷蘭(lan) 、瑞士以及澳大利亞(ya) 等發達國家。
廣州天河中央商務區高樓林立。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廣東(dong) 省社會(hui) 科學院發布的《廣東(dong) 2035:發展趨勢與(yu) 戰略研究》預計,到2035年,廣東(dong) GDP將陸續實現對韓國、俄羅斯、加拿大、意大利、巴西、法國、英國等國家的趕超,提升至相當於(yu) 全球第6位經濟體(ti) 。
深圳CBD夜景。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
伴隨經濟的發展,廣東(dong) 人口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2018年年末,廣東(dong) 省常住人口 11346.00 萬(wan) 人,比上年末增加 177 萬(wan) 人,增幅連續兩(liang) 年超江蘇、山東(dong) 、浙江三省之和。
世界級製造業(ye) 基地
從(cong) 落後邊陲省份成為(wei) 世界級製造業(ye) 基地,廣東(dong) 的蛻變從(cong) 東(dong) 莞開始。
改革開放初期,隨著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以及“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的設立,以深圳、東(dong) 莞為(wei) 代表的珠三角東(dong) 部成為(wei) 香港加工業(ye) 的外遷地。
新會(hui) 會(hui) 城服裝廠。中新社發 廣東(dong) 分社 攝
據《大公報》報道,1978年,四十多歲的香港信孚手袋廠老板張子彌來到東(dong) 莞,並簽下300萬(wan) 的合同訂單,成為(wei) 內(nei) 地改革開放引入“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chang) 貿易)企業(ye) 的第一人, 並為(wei) 東(dong) 莞成為(wei) “世界工廠”埋下了伏筆。
“三來一補”是中國內(nei) 地在改革開放初期嚐試性地創立的一種發展對外貿易的企業(ye) 組織形式,主要由外商提供設備、原材料、來樣,並負責全部產(chan) 品的外銷,由中國企業(ye) 提供土地、廠房、勞力。
該模式的誕生,揭開了東(dong) 莞利用外來資金的序幕。一句“東(dong) 莞塞車,全球缺貨”,可以窺探東(dong) 莞製造業(ye) 曾經在世界的地位。
外來工暢夜遊珠江。中新社記者 劉衛勇 攝
隨著廣東(dong) 特別是珠三角地區逐漸完成工業(ye) 化,廣東(dong) 開始進入高級工化業(ye) 、城市化、國際化的新發展裏程。
深圳鹽田港。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
數據顯示,2018年,廣東(dong) 省三次產(chan) 業(ye) 結構比重已由1949年的60:12.9:27.1提升到4.0:41.8:54.2。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比上年增長 9.5%,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的比重為(wei) 31.5%;先進製造業(ye) 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8%,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的比重為(wei) 56.4%。
中新社記者 鄭誌珣 攝
廣州港南沙汽車碼頭2018年商品車裝卸量曆史性突破100萬(wan) 輛。
從(cong)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到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汽車、智能家電、機器人等先進製造業(ye) ,廣東(dong) 已基本建成門類較為(wei) 齊全、配套相對完善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亞(ya) 太重要交通中心
1949年,廣東(dong) 省沒有一條可貫通一個(ge) 地區的公路。截至2018年末,廣東(dong) 公路通車裏程已達21.8 萬(wan) 公裏。其中,高速公路裏程 9003公裏,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
廣東(dong) 高速公路。中新社記者 嶽路建 攝
作為(wei) 中國名副其實的高速公路第一大省,廣東(dong) 省已經實現了“縣縣通高速”,並且即將“市市通高鐵”。截至2018年年末,廣東(dong) 高鐵客運量占全部鐵路客運量的比重已經達到 67.4%。
去年,廣深港高鐵開通,而且實行“一地兩(liang) 檢”,香港到廣州隻要47分鍾,而過去從(cong) 廣州到香港,開車經常需要四個(ge) 多小時。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2018年9月23日,廣州南站始發、前往香港西九龍站的G6501次高鐵列車停靠在廣州南站站台上。
此外,廣東(dong) 還建設形成了以廣州新白雲(yun) 機場為(wei) 樞紐,深圳機場為(wei) 幹線,湛江、汕頭、梅州、珠海等機場為(wei) 支線的民航運輸格局,機場分布密度為(wei) 全國之最。
其中,白雲(yun) 機場客運量接近7000萬(wan) 人次,深圳機場客運量也超過了4500萬(wan) 人次。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2017年12月26日,廣州白雲(yun) 機場正式對外宣布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500萬(wan) 人次。
在橋梁建設方麵,廣東(dong) 橋梁也為(wei) 中國橋梁發展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8年10月24日,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2019年4月2日,世界第一跨度鋼箱梁懸索橋——南沙大橋正式建成通車。一係列跨江通道的建成,打通了珠江東(dong) 西兩(liang) 岸主動脈。
港珠澳大橋。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在港口建設方麵,廣東(dong) 重點加強廣州、深圳、汕頭、湛江和珠海五個(ge) 樞紐港口建設,港口密集度和吞吐量居世界前列。
2018年,廣東(dong) 省建成億(yi) 噸大港6個(ge) ,港口貨物吞吐量21億(yi) 噸,珠三角港口群集裝箱年吞吐量達6167萬(wan) 標箱,居世界第一。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2019年3月22日,廣東(dong) 茂名港博賀新港區建成投用,年吞吐能力超億(yi) 噸。
目前,廣東(dong) 已成為(wei) 我國乃至亞(ya) 太地區重要的交通中心,並可望在我國南方形成以廣州為(wei) 中心,快速通達全國各地乃至東(dong) 亞(ya) 、東(dong) 盟、南亞(ya) 等地區的立體(ti) 交通網絡。
來源:國是直通車
作者:孫秋霞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