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一下,如果手機、平板、電腦三合一,可以根據使用需要,自由變大或變小,是不是很方便?這並非天方夜譚,得益於(yu) 柔性顯示技術的進步,這一夢想或將很快成為(wei) 現實。
7月量產(chan) 的京東(dong) 方綿陽6代柔性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ti) )生產(chan) 線日前首次向媒體(ti) 開放。京東(dong) 方集團副總裁、綿陽京東(dong) 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常程在開放日上向記者透露,明年折疊產(chan) 品將會(hui) 迎來小爆發式的增長,預計兩(liang) 三年後將迎來真正的爆發期。
折疊屏手機洶湧來襲
薄如紙張,輕輕一吹就可飄起——走進綿陽京東(dong) 方展示大廳,一塊展示中的柔性屏立刻吸引了諸多參觀者。“這塊屏幕的厚度相當於(yu) 一張A4紙。”京東(dong) 方工作人員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不同於(yu) 過去常見的液晶顯示屏,柔性AMOLED顯示以柔性基板代替了傳(chuan) 統的玻璃基板,因為(wei) 采用了可主動發光的有機材料,無需背光源,其最大的特點是輕薄、柔性,便於(yu) 攜帶。
如今在市場上嶄露頭角的折疊屏手機,便是柔性AMOLED技術的一個(ge) 代表性應用。打開是PAD,合上是手機,今年初華為(wei) 發布的首款折疊屏手機Mate X,一度引發熱議。在折疊屏手機領域,華為(wei) 不是第一個(ge) “吃螃蟹”的。早前,三星可折疊式手機Galaxy Fold就已高調亮相,這款手機采用雙折疊內(nei) 屏,打開後屏幕尺寸為(wei) 7.3英寸,折疊起來是4.3英寸。
“目前,以柔性AMOLED為(wei) 代表的高性能新型顯示技術,憑借其在顯示性能、輕薄、可彎曲等方麵獨有的性能優(you) 勢,正加速‘進軍(jun) ’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常程說。
市場調研機構Stone Partners數據預測,2020年,全球主要智能手機品牌采用柔性AMOLED顯示屏的滲透率將提升至21%。從(cong) 全球前三名手機品牌來看,三星柔性屏手機滲透率將從(cong) 2019年的19%增長到24%,華為(wei) 從(cong) 11%增長到18%,蘋果從(cong) 33%大幅增長到65%;OPPO、vivo、小米等品牌也將擴大柔性屏手機的出貨量。
“今年可以看作是折疊產(chan) 品元年。”常程說,目前已經麵世的折疊屏手機是以柔性顯示技術為(wei) 基礎,通過獨特的麵板設計及工藝製程,包括柔性基底開發、窄邊框電路技術、柔性封裝技術等多重技術配合得以實現。“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未來半年或一年內(nei) 可以陸續看到一些折疊產(chan) 品上市。”常程說。
不過,當下的折疊屏手機尚不能做到如紙張般任意折疊或自由彎曲。常程解釋,這是因為(wei) 目前柔性產(chan) 品的各種零部件中,屏走在了最前麵,而手機之所以能夠折疊,主要得益於(yu) 顯示材料的柔性化,但受限於(yu) 依然硬朗的電子元器件,眼下的柔性產(chan) 品還難以做到完全柔性。
“對於(yu) 屏幕而言,柔性屏幕的研發及製造充滿挑戰,如今量產(chan) 後如何結合市場需求更好地應用到終端產(chan) 品,也是我們(men) 將繼續努力的方向。”常程坦陳,目前京東(dong) 方正在研究觸控集成技術方案來簡化器件結構,有效降低整體(ti) 模組厚度並保證觸屏效果,力爭(zheng) 將屏幕做得更薄,以更好實現柔性顯示的彎曲乃至折疊性能。
“隨著技術進一步發展,折疊屏幕可能具有更多形態,比如水滴折疊或者U型折疊,甚至像疊紙般可多次折疊的屏幕都有可能出現。”常程表示。
飛入尋常百姓家指日可待
當然,折疊屏手機的誕生僅(jin) 是個(ge) 開端。支持顯示區任意位置的指紋識別係統、柔性顯示機器人、柔性顯示智能音箱、可卷曲的電子畫卷、車載A柱透明柔性屏……通過將強勁的創新研發能力轉化為(wei) 應用設計,目前京東(dong) 方已推出了一係列柔性顯示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
“柔性顯示因其輕薄、不易破碎和形態自由的特性,未來將被廣泛應用於(yu) 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家用電器、車載顯示等領域產(chan) 品。”常程說。
底氣源於(yu) 柔性顯示無可比擬的優(you) 勢。常程介紹,柔性屏的屏幕比例能從(cong) 傳(chuan) 統的16∶9提升至20∶9,實現超高屏占比;對比度從(cong) 1500∶1一躍而至100000∶1,屏幕顯示更清晰。更重要的是,它還擁有許多傳(chuan) 統屏幕無法比擬的優(you) 勢——柔性,因為(wei) 顯示形態更加自由,易於(yu) 製造成可彎曲、可折疊的屏幕,打破固定的邊界,這就為(wei) 多樣化的顯示提供了無限可能。
因此,柔性AMOLED被認為(wei) 是最具潛力的下一代顯示技術,而柔性屏也隨著技術進步逐漸成為(wei) 顯示市場的“新寵”。國際著名谘詢公司IHS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6年,整體(ti) 智能手機市場麵板出貨量將從(cong) 16億(yi) 片增至16.3億(yi) 片,年複合增長率僅(jin) 為(wei) 0.3%;而柔性麵板將從(cong) 1.59億(yi) 片增至4.81億(yi) 片,年複合增長率約15%。
“隨著更多集成屏下指紋識別技術、屏下攝像頭技術,以及更高刷新率柔性屏的推出,柔性顯示將成為(wei) 眾(zhong) 多終端設備的首選。”常程表示。
那麽(me) ,備受矚目的柔性產(chan) 品何時可以“飛入尋常百姓家”?近日,三星Galaxy Fold折疊屏手機在中國官網上線,並開啟了用戶預約通道,售價(jia) 為(wei) 13600元;華為(wei) Mate X此前公布的國外售價(jia) 達2299歐元;今年底有望在歐洲上市的摩托羅拉RAZR折疊手機,售價(jia) 則為(wei) 1500歐元。
麵對如此“美麗(li) ”的價(jia) 格,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折疊產(chan) 品的普及速度可能不會(hui) 像大家想象的那樣瞬間爆發。”在常程看來,折疊產(chan) 品能否大範圍推廣,主要取決(jue) 於(yu) 供應鏈是否成熟,以及消費者對價(jia) 格的接受程度等。不可否認的是,它將會(hui) 很快迎來一個(ge) “小爆發”。
中國企業(ye) 加速布局
曾經,“缺芯少屏”成為(wei) 中國企業(ye) 難以言說的痛。為(wei) 打破這一尷尬局麵,多年鏖戰,以京東(dong) 方、華星光電等為(wei) 代表的一批中國麵板企業(ye) 成功崛起,改寫(xie) 了全球半導體(ti) 顯示格局。而今當柔性顯示洶湧來襲,這一次中國是否做好了準備?
時間拉回到2017年10月26日。那一天,中國半導體(ti) 顯示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諸多企業(ye) 齊聚成都,共同見證中國首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chan) 線——京東(dong) 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chan) 線量產(chan) 。這一次,韓國在柔性顯示領域的壟斷被打破,中國企業(ye) 站在了全球新型顯示隊伍的前列。
而這僅(jin) 是個(ge) 開始。維信諾近日發布公告稱,擬在廣州投資新建第6代柔性AMOLED模組生產(chan) 線項目,主要從(cong) 事曲麵、對折、穿戴和車載等高端AMOLED模組生產(chan) 、研發及銷售;天馬微電子也在前不久發布公告稱,擬在廈門建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chan) 線項目……
“目前柔性顯示正處於(yu) 市場成長期,京東(dong) 方成都柔性屏生產(chan) 線的綜合良率已經達到70%以上。”京東(dong) 方高級副總裁張宇告訴記者,綿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chan) 線是京東(dong) 方繼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chan) 線後,在柔性顯示領域的又一重要布局。該生產(chan) 線於(yu) 2016年12月28日開工,2019年7月15日量產(chan) 出貨。京東(dong) 方將成熟的蒸鍍工藝和柔性封裝技術應用於(yu) 綿陽柔性生產(chan) 線,未來產(chan) 品主要應用於(yu) 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車載顯示等領域。
“綿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chan) 線玻璃基板尺寸為(wei) 1500mm(毫米)×1850mm,計劃產(chan) 能為(wei) 每月4.8萬(wan) 片,是領先的觸控一體(ti) 化柔性顯示產(chan) 品生產(chan) 線。通過采用觸控一體(ti) 化解決(jue) 方案,能更好地降低模組厚度,使柔性顯示屏更加輕薄。”張宇表示。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