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lodyne,中文譯名“威力登”,全球幾乎壟斷的激光雷達廠商,自動駕駛規模化落地裏的關(guan) 鍵傳(chuan) 感器提供方。
就這樣在中國敗退。
12月9日,消息最先由虎嗅曝出,其後量子位進一步核實獲知:Velodyne中國辦公室確實發生裁員、轉變發展模式,但相關(guan) 人士否認了“退出中國市場”的說法。
所以Velodyne中國辦公室究竟發生了什麽(me) ?又是什麽(me) 原因導致Velodyne在中國的敗退?
難道全球第一的激光雷達廠商,就這樣在自動駕駛爬坡前夜放棄最大市場?
Velodyne敗退事實
核心關(guan) 鍵一句話:Velodyne不再直接麵向中國市場銷售。
也就是說,Velodyne把市場銷售統歸總部了。
但在此之前,Velodyne中國辦公室的地位和實際處境,其實也為(wei) 這樣的決(jue) 定奠定了基礎。
因為(wei) 中國辦公室,算不上重視。
Velodyne創辦於(yu) 1983年,音箱業(ye) 務起家,其後因為(wei) 激光雷達站上風口,加之自動駕駛進程開啟,得以站上浪潮之巔。
但直到2015年,Velodyne才開始尋求建立中國辦公室,2016年12月,正式注冊(ce) 中國子公司——北京威力登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而且這還是“被動”為(wei) 止的結果,當時百度開始發力自動駕駛,一躍成為(wei) Velodyne在中國最重要的大客戶,於(yu) 是無論是出於(yu) 銷售還是後續服務,Velodyne開始在亞(ya) 太區之下,增設中國辦公室。
跟其他外企銷售部門位於(yu) 朝陽CBD不同,Velodyne——威力登的中國辦公室就在海澱融科資訊中心。
層級關(guan) 係上,Velodyne中國辦公室直屬於(yu) 亞(ya) 太區,由亞(ya) 太區總監翁煒負責,核心任務就是銷售和銷售支持。
人員規模上也非常精簡,截至這次調整前,全員不過20多人。
並且從(cong) 知情人士反饋來看,這次調整核心:比裁員更明顯的是“後撤”,從(cong) 職能方向調整便可管窺一二:
不再直接麵向中國市場銷售產(chan) 品,而是成為(wei) 一個(ge) 為(wei) 中國大客戶提供服務的部門。而更多的中國市場小客戶,將會(hui) 通過代理進行銷售。
於(yu) 是這就令人意料之外,一方麵中國是毫無疑問的全球新經濟市場之王,另一方麵則是自動駕駛落地展現的規模前景……
於(yu) 情於(yu) 理,大家都在紛紛加碼中國,為(wei) 何Velodyne威力登,此時一腳登出這樣的變化?
Velodyne敗退原因
首先被聯係起來的是競爭(zheng) 加劇。
在激光雷達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除了Velodyne,還有初創公司速騰聚創、禾賽,以及正在加速入局的DJI大疆創新……
雖然Velodyne是激光雷達領域的霸主——之前對外披露成績:一度雄霸全球80%以上的訂單。
而且在自動駕駛創業(ye) 浪潮迎來爆發後,激光雷達作為(wei) 核心傳(chuan) 感器更是必不可缺。以及機器人廠商比如波士頓動力,都是它的客戶。
甚至一度出現過這樣的場景:有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對外融資BP中,Velodyne激光雷達囤積和供應保證,竟然成為(wei) 重要競爭(zheng) 力。
另外光從(cong) 產(chan) 品線而言,Velodyne也頗為(wei) 齊備,從(cong) 16線到128線,從(cong) 機械式到嵌入式固態激光雷達兼備。
可以說,Velodyne不缺技術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
但最關(guan) 鍵的問題在於(yu) :實在太貴了!太貴了!太貴了!
64線激光雷達,最高時賣到80萬(wan) 一台。16線雷達產(chan) 品要8000美元,人民幣在5萬(wan) 6左右。
相對應的是,中國創業(ye) 公司速騰聚創的16線產(chan) 品,據稱售價(jia) 隻有2萬(wan) 8左右,隻有它的50%。
而且速騰也不僅(jin) 僅(jin) 隻是有16線產(chan) 品,還有32線產(chan) 品。借助價(jia) 格低廉,速騰也獲得了不少合作夥(huo) 伴,比如地平線、菜鳥、Sensible 4、AutoX等企業(ye) 。
在低端產(chan) 品上是速騰,高端產(chan) 品上它遇到的是禾賽:主要產(chan) 品是40線機械激光雷達,64線機械激光雷達、Pandar GT固態激光雷達、Pandora 多傳(chuan) 感器融合套件等等。
雖然價(jia) 格並沒有太多消息透露出來,但百度——Velodyne的投資者已經開始用禾賽替換Velodyne的產(chan) 品了,背後優(you) 勢可見一斑。
當前禾賽也是眾(zhong) 多L3及以上無人車公司的主要客戶,比如百度、圖森、文遠知行、Nuro等等,甚至產(chan) 品在國外還吃得開,比如Lyft和博世等等。
此外,這兩(liang) 年激光雷達市場也有“價(jia) 格屠夫”入場,比如大疆DJI。
通過投資Livox,大疆推出了Livox Mid-40激光雷達,國內(nei) 售價(jia) 僅(jin) 為(wei) 3999元。
遠遠低於(yu) 當前的激光雷達產(chan) 品,而且穩定性可靠性高,體(ti) 積也不大。
當然也有缺點,一方麵功能實現上比較單一,隻支持40度的視角,需要時間開發適配激光雷達算法等等。
然而Velodyne並非沒有殺手鐧。
激光雷達第一玩家,在當前仍然具備量產(chan) 優(you) 勢,其位於(yu) 加州聖何塞的新工廠,麵積20萬(wan) 平,最高產(chan) 能宣稱可以達到100萬(wan) 個(ge) /年。
這幾乎令中國競爭(zheng) 者們(men) 難以匹及。
之前甚至有刻薄的比喻說,相比Velodyne的激光雷達,中國玩家的甚至就像手工作坊裏的打磨物。
但毫無疑問,手工作坊也並非毫無戰鬥力。
雖然量產(chan) 交付和性能方麵無法全方位與(yu) Velodyne競爭(zheng) ,但在價(jia) 格能力方麵,中國玩家再次展現性價(jia) 比一麵。
最後直接結果,就是切走了低線、小企業(ye) 方麵的份額。
當然,一城一池小市場份額,原本不算什麽(me) ,但Velodyne麵對競爭(zheng) 形勢變化背後的策略,顯得過於(yu) 幼稚:
在中國區降低售價(jia) ,比全球稍微低一些來展現“誠意”。
而不是根本上通過規模化量產(chan) 並大幅度降低激光雷達產(chan) 品成本和售價(jia) 。
早在2015年百度第一次將無人車駛上五環,當時對於(yu) 自動駕駛何時商用落地的探討便已開始。
而Velodyne對於(yu) 激光雷達規模化量產(chan) 和成本價(jia) 格大幅降低的預估,才導致出現了那句詬病至今的“3年商用5年量產(chan) ”。
然而幾年已過,當初預估會(hui) 從(cong) 80萬(wan) 元下降的64線激光雷達,實際降幅有限。
或許處於(yu) 行業(ye) 壟斷地位,Velodyne自身變革的決(jue) 心也並不強烈。
以致到今天,Velodyne的激光雷達仍然奇貨可居,並且能夠穩定獲得Velodyne的供應,還是一家公司的實力體(ti) 現。
而更多有雄心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隻能山不過來人過去,不斷打磨技術,在多傳(chuan) 感器融合方麵下功夫,然後從(cong) 128線、64線……一點點實現用更便宜的32線甚至16線完成目標。
最後,外企的“水土不服”、“不接地氣”,也在分析中被提起。
Velodyne方麵因為(wei) 明確的銷售導向,對於(yu) 需求的售前售後服務非常有限。
獲得穩定供貨已屬不易,更何況需要“最低消費”才會(hui) 進一步獲得更多直接售前售後服務。
比如之前隻有一次性100萬(wan) 美元的訂單,才能獲得Velodyne的銷售配套服務。
但能夠一下子做到這樣境界的大客戶,其實全球也就主機廠為(wei) 主,中國,估計隻有明確押注自動駕駛的百度。
所以整體(ti) 來說,與(yu) 其說Velodyne敗退中國,更不如看做這家銷售導向的公司,覺得單設一個(ge) 辦公室不劃算。
畢竟在中國,直接服務的客戶及其有限。
對於(yu) 更多國產(chan) 自動駕駛廠商來說,要麽(me) 直接有美國渠道——畢竟那幾家明星自動駕駛公司都有美國分舵,要麽(me) 走代理渠道,雖然會(hui) 費率高一些。
而Velodyne謀求IPO上市的計劃也已曝光,或許精兵簡政,就是其壓縮成本的方式之一。
但無論如何,行業(ye) 裏的核心傳(chuan) 感器廠商“節流”,可能也是整個(ge) 行業(ye) 發展進程裏的風向標。
往往“開源”進展不利,才會(hui) 思考節流。
對於(yu) 這家80年代創辦的公司,似乎在“不惜一切代價(jia) ”抓住這波基於(yu) 完成IPO上市。
音響起家的激光雷達頭雁
Velodyne原本是一家誕生於(yu) 矽穀的音頻公司,創辦於(yu) 1983年。
從(cong) 2005年開始,這家公司開始從(cong) 事激光測距儀(yi) 的開發。
到2016年,Velodyne的激光雷達部門正式從(cong) 母公司中剝離,開始轉向自動駕駛領域。
同年8月,Velodyne獲得了福特和百度投資的1.5億(yi) 美元,一時風頭無兩(liang) 。
而且更早之前,包括Google無人車在內(nei) 的自動駕駛玩家,就把Velodyne激光雷達當做了核心傳(chuan) 感器,導致後者供不應求,在銷售方麵話語權強勢。
按照Velodyne之前接受采訪時透露,在2015和2016年的銷量分別為(wei) 3000台和5000台——當然,供求端可不止需要這麽(me) 少,而且還不包含等待期。
所以Velodyne激光雷達雖技術性能得到認可,但量產(chan) 卻一直是頭等難題。
2017年,該公司在加利福尼亞(ya) 州聖何塞開設了全自動大型工廠,以加快生產(chan) 速度,同時降低傳(chuan) 感器成本。
於(yu) 是,2017年Velodyne在全球總計銷售了十多萬(wan) 個(ge) 激光雷達,是2016年的20多倍。
在這其中,亞(ya) 太地區占到了四分之一,主要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ya) 、新西蘭(lan) 等國,但是中國並不是亞(ya) 太地區的最主要市場。
因為(wei) 自動機駕駛在當時還不是最主要客戶。之前Velodyne亞(ya) 太負責人接受車東(dong) 西采訪時也表示,不管是在中國還是海外,Velodyne的多數雷達其實都賣到了地圖、保險、安防、科研等領域,自動駕駛公司的需求量目前還比較小。
但即便如此,Velodyne在激光雷達的地位也已經建立。
這才有了IPO上市的計劃。
今年6月,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Velodyne與(yu) 美銀美林、花旗銀行、加拿大皇家銀行和威廉·布萊爾合作,準備進行IPO。
Velodyne希望IPO時能有超過18億(yi) 美元的估值,並在2019年底之前完成上市。
但行情不好,Velodyne的上市之路遭遇了挫折,公司更傾(qing) 向於(yu) 采用Spotify那樣直接上市的方式,拋棄IPO。
其後市場進一步變化,該計劃進展並不順利。
直到今天,我們(men) 依然沒有聽到關(guan) 於(yu) 其上市的任何消息。Velodyne在今年年底實現上市的希望渺茫。
一次不合時宜的“狀告”
雖然IPO上市無望,但對於(yu) Velodyne,技術評價(jia) 仍然有口皆碑。
在前幾天剛剛發布的全球無人機雷達市場2019報告中,被稱為(wei) 全球該領域中的頂級玩家。技術實力可以說是十分過硬。
隻是技術出眾(zhong) ,並不代表企業(ye) “情商”也跟得上。
在2019年8月——太平洋兩(liang) 岸風雲(yun) 變化之時,Velodyne在美國以侵犯專(zhuan) 利為(wei) 由把中國創業(ye) 公司禾賽和速騰聚創告上法庭。
雖然,這並不是Velodyne第一次因專(zhuan) 利而發起訴訟,之前也因類似理由起訴過矽穀激光雷達公司Quanergy。
但中興(xing) 事件剛結,華為(wei) 紛爭(zheng) 還在膠著,如此時間、地點和緣由。
讓外界怎麽(me) 想?
或許從(cong) 那天起,Velodyne的中國敗退就隻是時間問題。
隻是它手裏還有好牌,但打的方式得更聰明一點。
你說呢?
送溫暖一則
最後,在此次Velodyne調整中受到影響的中國員工,如果希望繼續在AI、自動駕駛領域發光發熱,量子位也很開心開路架橋——幫你直送簡曆。
微信添加量子位小助手:量靚小助手(qgod001),提供簡曆、說明有意向的公司,我們(men) 會(hui) 直接幫你投遞至相關(guan) 負責人。
AI有溫度,一起過個(ge) 安心年^_^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