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連續數月下降
近日,美國最具權威的製造業指數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采購經理人指數顯示,2019年12月美國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從48.1下降至47.2。該指數已經連續五個月下降,並創下2009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也是過去九個月中的第八次下跌。經濟學家此前預計該指數將上升。
從分項指數看,導致ISM製造業指數惡化的原因是,新訂單指數和生產指數均創下2009年4月以來最低。這意味著美國工廠仍然受到國內商業投資回落、全球需求疲軟以及貿易爭端帶來的困擾。波音公司737MAX飛機空難導致的困境,也是ISM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難以迅速恢複的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2019年12月,ISM製造業就業指標跌至2016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表明即使美國勞動力市場整體強勁,但製造業招聘情況依然疲軟。從行業表現看,2019年最後一個月,美國18個製造行業中有15個宣布出現萎縮,以服裝和木製品行業為主。
從2019年全年看,ISM指數平均報51.2,也是十年來的最低水平,比2018年的平均水平下降了7.6,為2001年以來的最大降幅。
就業麵臨多重壓力
美國製造業整體表現不佳的同時,就業矛盾也愈發突顯。美國經濟複蘇的過程中,美國就業表現保持穩定改善,但是製造業就業情況卻明顯落後。
美國勞工部1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美國失業率環比維持在3.5%,與50年來最低點持平。但是,美國製造業的就業情況明顯落後於各行業。2019年12月,美國零售貿易行業新增4.1萬個職位,醫療保健行業增加2.8萬個,但製造業卻削減了1.2萬個工作崗位。去年全年,美國非農部門新增就業崗位數量為210萬個,月均增幅17.6萬個,是2011年以來最低值,其中製造業淨增加就業崗位僅為4.6萬個,與2018年新增26.4萬個就業崗位差距較大,表現很不理想。
製造業就業不理想,並非缺乏工作機會,更多是緣於人才短缺。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仍有47.7萬個職位空缺,較上年同期下降不到5%。雖然數據顯示製造業有空缺的職業需求,但是企業卻麵臨招不到人的尷尬,製造業招聘率下降了18%以上。
近年來,美國製造業就業崗位的工作缺口不斷增加,製造業人才短缺的情況非常普遍。很多美國本土製造企業表示,即使製造業能夠回流美國,帶來相應的工作崗位,招到合適的熟練技能工人也是一個挑戰,造成這一局麵的原因是美國勞工技能培訓出現短板。
美國一家私募股權公司CEO羅森表示:“你看到很多職位空缺,但現在似乎沒有訓練有素、技能更高的勞動力。快速變化的經濟中,終身就業將很難實現,過去25年擁有的技能現在可能用不上。所以,要確保員工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行業環境。”
一些分析師認為,2019年製造業就業數據不佳的原因還包括汽車工人罷工。2019年,美國爆發了12年來規模最大的罷工,持續時間較長,給美國製造業就業造成很大影響。此後,隨著通用汽車罷工工人重返就業市場,11月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的就業人數增加了4.13萬人,在製造業新增就業人口5.4萬人中占據較高比例。
製造業乏力拖累經濟
過去三年,美國政府呼籲大力重振美國製造業,不僅通過增加稅收優惠等措施吸引美國企業海外製造回流,也對美國當前已處於優勢地位的高端製造業加強了保護。但截至目前美國製造業振興效果卻並不顯著,甚至成為美國經濟的拖累。
通用汽車罷工案隻是美國傳統製造業困境的一個縮影,波音737MAX危機則顯示美國在高端製造業方麵也麵臨一定考驗。美國製造業欲振乏力,麵臨內外挑戰,對美國經濟的貢獻度也明顯下降。
從統計數據看,早在去年第二季度,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就顯示,美國製造業增加值占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1%,已經降至1947年以來的新低。
彭博社此前報道,美國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擾亂了企業供應鏈,妨礙了企業投資並導致招聘放緩。美國對主要貿易夥伴商品加征關稅,導致美國製造業陷入衰退。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的ISM采購經理人指數在2018年夏季達到峰值,此後持續下滑。在美國的主要行業中,製造業去年衰退最為嚴重。
製造業深陷困境,不但不能給美國經濟帶來更多貢獻,反而將製造業風險蔓延到其他行業,對美國經濟造成不利影響。有分析稱,目前製造業指數連續數月下滑,預示美國經濟在未來數月仍可能繼續運行在趨勢之下的水平。
展望未來,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製造業已陷入溫和衰退且短期內複蘇可能性甚微。未來數月,製造業疲軟將拖累就業增長和資本支出。也有一些比較樂觀的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製造業有可能正在觸底,2020年有望出現增長。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