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受進口和出口影響很大,一定要未雨綢繆。活下去是硬道理,我們(men) 首先要能夠活下來,要高度重視糧食問題。”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實習(xi) 生 趙方園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陳荻雁
核心觀點:
1。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不會(hui) 在短期內(nei) 得到恢複,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在疫情後,要預防全球經濟進入大蕭條的可能性,需求量可能也會(hui) 大量減少。出口訂單減少導致企業(ye) 經營壓力增加,解決(jue) 企業(ye) 的問題關(guan) 鍵在訂單上,也許不是在資金流上。
2。疫情後,各國著手構建更獨立、完整、安全的產(chan) 業(ye) 鏈會(hui) 是一個(ge) 趨勢,會(hui) 出現逆全球化的陰影。不過,在短期內(nei) 各個(ge) 國家很難構造出獨立的產(chan) 業(ye) 鏈和工業(ye) 體(ti) 係,全球產(chan) 業(ye) 鏈也難以在短期內(nei) 發生逆轉性的變化,全球產(chan) 業(ye) 鏈在短期內(nei) 不會(hui) ,也無法與(yu) 中國脫鉤。
3。如果沒有防疫物資等傳(chuan) 統的製造業(ye) ,我們(men) 也要嚴(yan) 重依賴進口。中國必須應該有一個(ge) 長期繁榮昌盛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否則中國經濟就無法實現獨立自主。
4。這次的危機是史無前例的,我們(men) 首先要能夠活下來,再求下一步的發展。現在不要在乎GDP增速多少,應該把國家安全、社會(hui) 穩定作為(wei) 第一目標。
全球疫情仍未迎來拐點時刻,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國家高層最近表示,我們(men) 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疫情蔓延全球,中國出口承壓,從(cong) 企業(ye) 家角度看,要不要救企業(ye) ,尤其是外貿出口的企業(ye) ?新京報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曹德旺認為(wei) ,這一次中國企業(ye) 遇到的危機和之前遇到的危機完全不一樣,是外國受疫情影響訂單減少導致企業(ye) 經營壓力增加,用什麽(me) 方式救企業(ye) 考驗政府的智慧。“政府在救助企業(ye) 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同時還可以考慮普惠性的政策,比如取消企業(ye) 在疫情期間的增值稅、允許大企業(ye) 免提折舊費等。”
疫情不隻改變著微觀企業(ye) 的命運,也在重構全球經濟政治的秩序。在曹德旺看來,疫後各國著手構建更獨立、完整、安全的產(chan) 業(ye) 鏈會(hui) 是一個(ge) 趨勢,或許逆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避免,並最終會(hui) 成為(wei) 定局。“但在短期內(nei) 各個(ge) 國家很難構造出獨立的產(chan) 業(ye) 鏈和工業(ye) 體(ti) 係,全球產(chan) 業(ye) 鏈也難以在短期內(nei) 發生逆轉性的變化,全球產(chan) 業(ye) 鏈短期內(nei) 不會(hui) ,也無法和中國脫鉤。”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隨著製造業(ye) 成本的升高,出現了部分產(chan) 業(ye) 鏈轉移到東(dong) 南亞(ya) 的現象。在曹德旺看來,中國必須應該有一個(ge) 長期繁榮昌盛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必須要留住這些企業(ye) ,否則中國經濟無法實現獨立自主。
當下全球經濟仍處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曹德旺認為(wei) ,此次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的危機,是非常特別的,相信沒有先例。“中國經濟受進口和出口影響很大,一定要未雨綢繆。活下去是硬道理,我們(men) 首先要能夠活下來,要高度重視糧食問題。”
企業(ye) 管理層要帶頭減薪
新京報:近期福耀通過超短融資券融資4億(yi) ,以維持正常運營和發展。經過國內(nei) 外疫情雙重衝(chong) 擊,福耀能挺過去嗎?
曹德旺:疫情衝(chong) 擊,公司肯定會(hui) 遭受很大的損失。但福耀的負債(zhai) 率一直很低,沒有亂(luan) 投資,我相信這次可以堅持過去。現在看,雖然疫情衝(chong) 擊,但我們(men) 一季度業(ye) 績還勉強。
新京報:國內(nei) 外疫情雙重衝(chong) 擊對中國製造業(ye) 影響多大?
曹德旺:在國內(nei) 疫情蔓延時,中國已經停產(chan) 停工了兩(liang) 個(ge) 月。現在海外疫情蔓延,我們(men) 要陪著全世界繼續停產(chan) 停工。大多數的製造業(ye) ,尤其是外貿出口的製造業(ye) 企業(ye) 的日子會(hui) 比較難過、難熬,有些企業(ye) 甚至可能很難熬過去。現在很多企業(ye) 麵臨(lin) 著兩(liang) 難的局麵——如果留住工人,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工人的工資是一筆很大的支出。如果裁員,這些年一直招工難,等疫情恢複之後,可能就招不回來了。
新京報:你對企業(ye) 家有什麽(me) 建議?
曹德旺:企業(ye) 家首先要自己有思路,要想辦法自救、自保。適者生存,企業(ye) 家一定要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自己的經營思路。根據市場的需要,如果要減薪,管理層要帶頭減,如果要適當的裁員,那麽(me) 一定要嚴(yan) 格按照國家補償(chang) 標準,補償(chang) 給被遣散的員工。另外,企業(ye) 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現金流,隻有充足的現金流才能保證企業(ye) 未來重新正常運轉起來。
越是在困難的時刻,我們(men) 越要反思和總結,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的企業(ye) 禁不起疫情的折騰?因為(wei) 不少企業(ye) 在這些年進行多元化投資,現金流本來就很緊張,很多企業(ye) 經不起疫情的衝(chong) 擊,一下子就倒下了。我們(men) 要記住,企業(ye) 家要對經手的錢樹立高度的責任心,無論這錢是從(cong) 銀行借的,還是投資人投的,都叫錢,要無條件守護好。
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恢複
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
新京報:出口是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現在很多人在討論如何救助企業(ye) ,尤其是外貿出口的企業(ye) 。對此,你怎麽(me) 看?
曹德旺:企業(ye) 一旦倒閉,就很難再恢複起來了。中國的出口企業(ye) 以中小企業(ye) 為(wei) 主,這些龐大的中小企業(ye) 創造了中國大部分的外匯。如果可以話,還是應該給與(yu) 企業(ye) 一定的救助。
但這一次中國企業(ye) 遇到的危機和之前遇到的危機完全不一樣,這就加大了救助企業(ye) 的難度:第一,現在全球的供應鏈已經斷掉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疫情在全球蔓延,海外市場的需求已萎縮,我們(men) 生產(chan) 出來的東(dong) 西賣給誰呢?從(cong) 長遠看,經過這次疫情,會(hui) 有很多不起眼的小工廠倒下,但這些小工廠是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中重要的一環,一旦倒閉再重新建起來,就需要一個(ge) 過程。因此,我相信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不會(hui) 在短期內(nei) 得到恢複,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第二,此次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各國政府為(wei) 救市消耗了大量的財力。就像一個(ge) 人生了大病,體(ti) 能在受到破壞的同時,又增加了看病花錢的負擔。在疫情後,要預防全球經濟進入大蕭條的可能性,需求量可能也會(hui) 大量減少。而且現在飛機停飛、很多卸貨的碼頭工人回家,我們(men) 生產(chan) 出來的東(dong) 西往外運輸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出口訂單減少導致企業(ye) 經營壓力增加,解決(jue) 企業(ye) 的問題關(guan) 鍵在訂單上,也許不是在資金流上。單純用給錢的方式解決(jue) 不了企業(ye) 當前訂單需求下降的問題,政府在救助企業(ye) 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這就需要我們(men) 的政府去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還有一些普惠性的政策也許可以考慮。在稅收上,我們(men) 實行的是增值稅製度,也就是說企業(ye) 虧(kui) 本的話也要交稅,很多企業(ye) 希望政府在疫情期間取消企業(ye) 的增值稅,減輕企業(ye) 的虧(kui) 損壓力。此外,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救助企業(ye) 時,修改了會(hui) 計法,類似方式我認為(wei) 也可以借鑒。
新京報:中國還有一個(ge) 14億(yi) 人口的消費市場,轉向內(nei) 銷能否成為(wei) 外向型企業(ye) 的出路?
曹德旺:這個(ge) 估計也有一定的難度。我們(men) 是有一個(ge) 龐大的消費市場,但我們(men) 大多數人最大的消費支出可能就是花錢買(mai) 房子了。除了房子,可能大多數人平常真正的消費需求和支出並沒有多少。而且疫情還沒有真正過去,消費還會(hui) 受到一定的影響。
我們(men) 一定要警惕
疫情後全球產(chan) 業(ye) 鏈去中國化
新京報:此次疫情暴露了全球產(chan) 業(ye) 鏈太長的風險,疫情之後,全球產(chan) 業(ye) 鏈是否會(hui) 發生變化?
曹德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世界各國立足於(yu) 全球化並從(cong) 中獲益,每個(ge) 國家的產(chan) 業(ye) 鏈都無法獨善其身,必須嵌入到全球的產(chan) 業(ye) 鏈中。但這次疫情之後,各國的不信任度將增加。相信各個(ge) 國家會(hui) 對產(chan) 業(ye) 鏈政策做出一定的調整,各國著手構建更獨立、完整、安全的產(chan) 業(ye) 鏈會(hui) 是一個(ge) 趨勢。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被簡化的趨勢下,會(hui) 出現逆全球化的陰影。或許逆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避免,並最終會(hui) 成為(wei) 定局,但逆全球化會(hui) 給各國巨大的傷(shang) 害,對全球經濟也是巨大的災難。
新京報:現在很多人在討論,全球產(chan) 業(ye) 鏈是否會(hui) 加速和中國脫鉤?
曹德旺:在疫情後,各國都想建立獨立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全球產(chan) 業(ye) 鏈會(hui) 被簡化。疫情後,全球產(chan) 業(ye) 鏈會(hui) 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我們(men) 一定要警惕全球產(chan) 業(ye) 鏈去中國化。
不過,在短期內(nei) 各個(ge) 國家很難構造出獨立的產(chan) 業(ye) 鏈和工業(ye) 體(ti) 係,全球產(chan) 業(ye) 鏈也難以在短期內(nei) 發生逆轉性的變化。有的國家有構造獨立產(chan) 業(ye) 鏈的能力,有的國家卻沒有這個(ge) 能力。即使是美國、歐洲的發達國家,想要在疫後形成獨立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歐洲很多發達國家一直實行去工業(ye) 的政策,大力發展虛擬經濟,現在看這些國家的工業(ye) 化已經被去的差不多了,很多產(chan) 業(ye) 已經斷代。如果要重新恢複製造業(ye) ,形成獨立的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有很大的難度——第一缺乏進行產(chan) 業(ye) 投資的人、缺老板。無論日本、韓國,還是歐美,很多製造業(ye) 企業(ye) 的二代不願意接班經營工廠、做製造業(ye) ,更願意去做互聯網、金融等虛擬經濟;第二缺乏勞動力,去工業(ye) 化導致年輕人去從(cong) 事了金融、房地產(chan) 等行業(ye) ,製造業(ye) 缺乏年輕的工人。在美國、歐洲,最便宜的是電、天然氣等能源資源,最貴的就是勞工成本,發達國家的勞動成本高於(yu) 中國。第三缺乏管理人員;第四缺乏資金。此外,工會(hui) 製度的存在,勞資雙方的緊張阻礙了美國、歐洲製造業(ye) 發展,這一難題很難處理。這是因為(wei) 兩(liang) 黨(dang) 競選機製與(yu) 競選綱領是勞資關(guan) 係緊張的主要根源,這一問題短期內(nei) 無法解決(jue) 。
現在一些產(chan) 業(ye) 鏈往東(dong) 南亞(ya) 轉移,但是現在的東(dong) 南亞(ya) 就像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一樣,基礎設施很差——道路很差導致交通物流不暢,水電的供應也經常不穩定,而且要到另外一個(ge) 地區重新設立一個(ge) 工廠要至少兩(liang) 三年的時間,這些都是企業(ye) 要考慮到的成本。
從(cong) 中國的社會(hui) 經濟環境看,中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相互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球供應鏈和產(chan) 業(ye) 鏈和中國脫鉤的話,對雙方都會(hui) 帶來巨大的傷(shang) 害。而且,現在放眼全世界,從(cong) 俄羅斯、日本、韓國,再到歐洲、美國,全世界隻有我們(men) 勤勞的中國工人還在認真做事。
因此,在短期內(nei) ,全球產(chan) 業(ye) 鏈很難找到替代中國的經濟體(ti) 或者解決(jue) 辦法,全球產(chan) 業(ye) 鏈無法、不會(hui) 與(yu) 中國脫鉤。同時,我們(men) 也必須反省,隨著勞動力成本的升高、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中國製造業(ye) 的成本在上升,中國製造正在國際上失去原有的競爭(zheng) 力,出現了產(chan) 業(ye) 鏈向東(dong) 南亞(ya) 轉移的現象。
製造業(ye) 競爭(zheng) 力的下降,會(hui) 引起國家競爭(zheng) 力的下降,這必須引起我們(men) 全體(ti) 中國人的反省。
沒有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中國經濟無法實現獨立自主
新京報:也有很多人認為(wei) ,遷往東(dong) 南亞(ya) 地區的產(chan) 業(ye) 是低端製造業(ye) ,不必留住這些低端企業(ye) 和低端產(chan) 業(ye) 。
曹德旺:中國工業(ye) 化的基礎本來就很差,這些企業(ye) 都搬走了,我們(men) 還剩下什麽(me) 呢?我認為(wei) ,必須要留住這些企業(ye) ,否則將來我們(men) 一定會(hui) 後悔的。
我們(men) 中國人、中國的企業(ye) 太急功近利了,經常把產(chan) 業(ye) 分為(wei) 高端和低端。在很多人眼裏,互聯網、大數據、信息化是高端產(chan) 業(ye) ,製造業(ye) 意味著廉價(jia) 勞動力,是低端產(chan) 業(ye) 。但是這次疫情發生之後,一個(ge) N95口罩在美國最高賣到了175美金,成為(wei) 了高端產(chan) 品。從(cong) 這裏我們(men) 可以總結出:天下隻有低端品位的人,沒有低端產(chan) 業(ye) 。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men) 也要反思,如果沒有防疫物資等傳(chuan) 統的製造業(ye) ,我們(men) 也要嚴(yan) 重依賴進口。中國必須應該有一個(ge) 長期繁榮昌盛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否則中國經濟就無法實現獨立自主。當然,在疫情後中國要建立起獨立完備的工業(ye) 體(ti) 係,除了要重視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還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沒有核心技術,就不得不受製於(yu) 國外的產(chan) 業(ye) 鏈。
同時,製造業(ye) 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如果沒有基礎的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很多所謂的高端產(chan) 業(ye) 根本發展不起來。在我看來,互聯網也好、芯片技術也好、大數據也好,這些技術或者工具可以提高經濟運行和發展的效率。但是如果沒有製造業(ye) ,高端產(chan) 業(ye) 的發展根本無從(cong) 談起。就好像桌子上擺滿了漂亮精致的刀叉,如果沒有食物,這些刀叉用來做什麽(me) 呢?隻能是擺設而已。在國民經濟中,各個(ge) 產(chan) 業(ye) 誰也離不開誰,沒有高端、低端之分,各個(ge) 產(chan) 業(ye) 要協調發展,這樣才能形成完備的工業(ye) 體(ti) 係。
新京報:如何留住這些企業(ye) ?
曹德旺:過度的房地產(chan) 投資導致銀行的資金、勞工等資源都會(hui) 流向房地產(chan) ,推高了製造業(ye) 的成本。不再盲目搞房地產(chan) ,大批的勞動力、資金就剩下來了。
這次危機史無前例
我們(men) 首先要能活下來
新京報:當前複雜的國內(nei) 外經濟形勢下,你最憂慮什麽(me) ?
曹德旺:疫情之下,航班停飛、封國封城,全世界亂(luan) 成了一鍋粥——疫情完全打亂(luan) 了全球的秩序。正因為(wei) 全球供應鏈已經淩亂(luan) ,疫情的破壞力才如此巨大。這一次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的危機,遠遠不是2008年金融危機可以類比的,這一次危機應該是史無前例的。
中國經濟受進口和出口影響很大,我們(men) 必須要意識到當前麵臨(lin) 的內(nei) 外部形勢非常嚴(yan) 峻,一定要未雨綢繆。活下去是硬道理,我們(men) 首先要能夠活下來,在解決(jue) 了溫飽問題之後,再求下一步的發展,再求好、求精。我們(men) 現在不要在乎GDP增速多少,應該把國家安全、社會(hui) 穩定作為(wei) 第一目標。
我現在最關(guan) 心糧食問題。我是經曆過糧食困難的人,知道餓肚子的滋味。雖然我們(men) 的主糧供給是充足的,但有關(guan) 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糧食問題。現在很多國家都在禁止出口糧食,我們(men) 也應該珍惜每一粒糧食,同時應向三農(nong) 傾(qing) 斜資金,以防萬(wan) 一。
新京報:謝謝你接受新京報的采訪。
曹德旺:我的這些意見不一定全部正確,但我不是為(wei) 了我個(ge) 人利益,全部都是為(wei) 國家著想,我是替國家著急。
我今年已經74歲了,我不知道我說這些話、做這些事情是不是自作多情。但我對這個(ge) 國家很有感情,我認為(wei) ,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整個(ge) 中國都應該倡導以國家利益為(wei) 重。我們(men) 必須勒緊褲腰帶,統一思想跟總書(shu) 記走,渡過這次的難關(guan) 。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