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自3月刊以來就開始對新冠疫情(COVID-19)影響下製造業(ye) 動向進行持續報道,在全球疫情的進一步蔓延中,一個(ge) 更嚴(yan) 峻的話題擺在了我們(men) 眼前⸺全球供應鏈的危機及未來風向,有人召回駐外生產(chan) 投資,有人堅持最初的選擇,還有人在物色新的目的地。本期中,我們(men) 就來一探究竟。
從(cong) 頭部企業(ye) 戰略調整中窺見供應鏈風向
3月2日,三星越南公司宣布開始在河內(nei) 市西湖西都市區建設東(dong) 南亞(ya) 最大規模的工業(ye) 4.0技術研發中心,總投資額約2.2億(yi) 美元,建築麵積11,603平方米。通過建設現代化的研發中心,三星旨在提高越南工程師的研發能力,不僅(jin) 在產(chan) 品開發方麵、而且在人工智能、萬(wan) 物互聯、大數據、5G網絡等研究領域。
目前三星在海外共有45個(ge) 生產(chan) 基地,其中,在東(dong) 南亞(ya) 地區越南有8個(ge) 工廠,印度也有1個(ge) ,而在2019年10月關(guan) 閉在中國廣東(dong) 惠州的工廠之後,三星已經“清零”了在中國的所有生產(chan) 基地。
廉價(jia) 的勞動力,寬鬆的關(guan) 稅政策……三星似乎是近年來跨國企業(ye) 們(men) 轉戰東(dong) 南亞(ya) 的一個(ge) 縮影。
1月,隨著新冠疫情席卷中國,工廠停工。來自中國供應鏈的斷供立刻讓全世界感受到了“疼痛”:2月5日,韓國現代汽車因為(wei) 線束零部件供應缺口,暫停在韓國的所有生產(chan) ;日產(chan) 汽車也因為(wei) 同樣的原因暫停位於(yu) 日本九州工廠的生產(chan) ;日本遊戲公司任天堂則在2月6日通過推特向消費者宣布,新版Switch受到疫情影響將延遲銷售;2月18日,美國蘋果公司發出財務預警稱,由於(yu) 在中國的代工廠受疫情影響恢複生產(chan) 比預期慢,至3月底為(wei) 止的季度營收可能無法達到原定的630-670億(yi) 美元的目標……
當中國供應鏈按下暫停鍵
根據統計,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當中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當中,中國有220多種工業(ye) 產(chan) 品的產(chan) 量居全球第一。
麥肯錫谘詢公司2019年發表的中國與(yu) 世界報告指出,自2003年以來,中國對全球經濟的依賴在降低,但是全球經濟對中國的依賴卻在增加。報告指出,中國自2009年成為(wei) 全球最大出口國,2013年成為(wei) 最大貨物貿易國,全球貨物貿易占比從(cong) 2000年的1.9%提升到2017年的11.4%。同時中國也是33個(ge) 國家的最大出口國,65個(ge) 國家的最大進口國。該報告估算,中國對全球製造業(ye) 的貢獻達35%,其中零部件占外國品牌手機的35%-50%、農(nong) 業(ye) 機械的60%-80%、電動汽車的60%-75%。
中國的“斷供”使不少跨國企業(ye) 都在思考供應鏈多元化的可能性,而不是將“雞蛋放在一個(ge) 籃子裏”。
4月10日,日本政府提出一項總額108萬(wan) 億(yi) 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根據這一計劃,日本政府將拿出約2,400億(yi) 日元,幫助日本企業(ye) 把設在包括中國在內(nei) 的各國的工廠撤回日本國內(nei) 。
無獨有偶,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同日表示,美國政府應該全額資助企業(ye) 從(cong) 中國回遷。
隨後,有關(guan) 跨國企業(ye) 會(hui) 否會(hui) 整體(ti) 遷離中國的擔憂被重新點燃,而有關(guan) 東(dong) 南亞(ya) 是否會(hui) 取代中國成為(wei) 世界製造中心的話題再次成為(wei) 了人們(men) 議論的焦點。
東(dong) 南亞(ya) ,會(hui) 是下一個(ge) 供應鏈藍海嗎?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認為(wei) ,此次疫情可能會(hui) 使企業(ye) 重新思考最優(you) 庫存問題,電子和通信業(ye) 可能會(hui) 加快把部分供應鏈轉移到海外。
本刊駐菲律賓記者KathrynGerardino-Elagio也認為(wei) ,新冠疫情將影響一些全球型大企業(ye) 的投資和貿易格局,一部分產(chan) 業(ye) 將向東(dong) 南亞(ya) 轉移,而這將抵消疫情對東(dong) 南亞(ya) 疫情帶來的衝(chong) 擊。
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igination)4月17日公布的實時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確診新冠肺炎1,995,983例,死亡131,037例。南亞(ya) 地區,印度4月14日確診病例突破1萬(wan) 例,印度總理莫迪當日宣布將繼續實施為(wei) 期18天的全國封城,進一步夯實抗疫取得的成果。東(dong) 南亞(ya) 地區,菲律賓、印度尼西亞(ya) 、泰國、馬來西亞(ya) 、越南5國累計確診病例突破2萬(wan) 例,各國政府紛紛下達“封城令”,號召企業(ye) 居家辦公或實行輪班製。
據金融信息公司IHSMarkit日前公布的最新報告數據顯示,3月份,東(dong) 盟製造業(ye) PMI從(cong) 2月份的50.2下降至萎縮區的43.4,所有評估組別數據都跌至近年來新低。其中,以產(chan) 出和新訂單總數跌幅最為(wei) 顯著。IHSMarkit稱,東(dong) 盟製造業(ye) PMI大幅下跌,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成人們(men) 活動減少和消費需求下降、生產(chan) 鏈部分停頓、供應鏈不暢等所致。
從(cong) 國別看,參與(yu) 調查的菲律賓等其它6個(ge) 國家製造業(ye) PMI也分別創新低。盡管菲律賓等6個(ge) 東(dong) 盟國家的情況稍好於(yu) 新加坡,但製造業(ye) PMI均呈下降態勢。菲律賓製造業(ye) PMI為(wei) 39.7,是自2016年1月份以來首次跌入衰退區;越南製造業(ye) PMI為(wei) 41.9,創曆史新低,連續兩(liang) 個(ge) 月出現下降,表明製造業(ye) 活動大幅減少;印度尼西亞(ya) 製造業(ye) PMI在2月份取得擴張之後,3月份回落至新低點45.3;泰國製造業(ye) PMI下降至46.7,雖然相對降幅較小,但也創下新低;馬來西亞(ya) PMI延續了下滑趨勢,由2月份的48.5稍降至48.4,但該數據為(wei) 2016年6月份以來最低,顯示馬來西亞(ya) 製造業(ye) 遭遇打擊。
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統計,中國作為(wei) 全球重要的中間品提供商,對64個(ge) 國家中間品的出口占當地國家的比重超過10%,其中越南41.6%,菲律賓30.8%,印度尼西亞(ya) 26.8%,印度25.5%,泰國24.8%,馬來西亞(ya) 22.1%,可以說東(dong) 南亞(ya) 各國都已深深嵌入中國所搭建的產(chan) 業(ye) 鏈中,而對於(yu) 供應鏈長,集成度高的汽車、機械設備和光學電子設備而言,供應鏈上任何一環出現差錯都是致命的。
《財經》雜誌認為(wei) ,中國圍繞產(chan) 業(ye) 形成的服務鏈、價(jia) 值鏈體(ti) 係是完整的,是經過幾十年市場跨國界合作形成的,“盡管此次疫情帶來的衝(chong) 擊很大,但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仍然穩固。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服務鏈轉移的成本高昂,轉移的速度也不會(hui) 那麽(me) 快。”
新加坡AC貿易谘詢公司AngeliaChew則表示,盡管歐美客戶希望分散風險,但東(dong) 南亞(ya) 國家無論在基礎設施、工人數量和技術上都無法立即承接轉單,全球對中國製造的依賴短期內(nei) 無法取代,“隻要能克服這次挑戰,需求還是在”。

榮格東(dong) 盟汽機車 零部件峰會(hui) 現場
毫無疑問,新冠疫情將重塑全球製造業(ye) 的格局,但它究竟以何種方式呈現?又將帶來何種影響?隻有時間能告訴我們(men) 答案。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