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加速擴散蔓延,給我們(men) 帶來新的挑戰。號稱“世界工廠”的廣東(dong) ,怎樣從(cong) 疫情之“危”中把握產(chan) 業(ye) 轉型之“機”?作為(wei) 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dong) 再前進的新動能在哪裏?
新動能,來自新技術。疫情中“危”與(yu) “機”並存。一方麵,一些傳(chuan) 統行業(ye) 受衝(chong) 擊較大,疫情在倒逼這些企業(ye) 走上轉型升級之路;另一方麵,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
新動能,來自新消費。廣東(dong) 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也是中國第一消費大省。領導幹部帶頭消費、政府發放億(yi) 元消費券、政企聯手促消費……目前廣東(dong) 各地紛紛出招,提振新型消費、升級消費,釋放出巨大的經濟乘數效應。
新動能,來自新基建。《廣東(dong) 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發布,5G、城際軌道等新基建按下“快進鍵”,將成為(wei) 廣東(dong) 重要的發展新引擎,成為(wei) 創新的有力支撐。
直麵困難、向上突圍,尋找發展新動能,正考驗著各級政府和企業(ye) 的智慧。
“世界工廠”化危為(wei) 機,新動能何在
號稱“世界工廠”的廣東(dong) ,怎樣從(cong) 疫情之“危”中把握產(chan) 業(ye) 轉型之“機”?作為(wei) 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dong) 再前進的新動能在哪裏?
廣東(dong) 是影響全球的重要製造基地,“廣東(dong) 塞車,全球缺貨”成為(wei) 現象級影響力。2018年廣東(dong) 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3.23萬(wan) 億(yi) 元,其中製造業(ye) 2.94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1/8,以此參與(yu) 世界製造業(ye) 排名,已經躍升到第五位。廣東(dong) 生產(chan) 了全世界近一半的智能手機、三分之一的液晶電視、三成的空調。
然而,國外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給全球市場帶來了巨大衝(chong) 擊。2月底以來,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歐美等發達經濟體(ti) 迅速擴散,導致國外封城封境、商業(ye) 停擺,部分產(chan) 業(ye) 停滯甚至工廠關(guan) 閉,海外訂單萎縮。作為(wei) 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上的重要一環,廣東(dong) 製造正麵臨(lin) 重大考驗。
疫情中“危”與(yu) “機”並存。《南方》雜誌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方麵,一些傳(chuan) 統行業(ye) 受衝(chong) 擊較大,疫情在倒逼這些企業(ye) 走上轉型升級之路;另一方麵,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
“疫情對產(chan) 業(ye) 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部署會(hui) 議上表示,“要以此為(wei) 契機,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
主動換擋,彎道超車
全球產(chan) 業(ye) 鏈環環相扣,一個(ge) 環節阻滯,上下遊企業(ye) 都無法運轉。疫情蔓延全球,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受到的衝(chong) 擊也將是全球化的。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南方》雜誌記者調研發現,一方麵,廣東(dong) 製造麵臨(lin) 著“大而不強”的尷尬,一些關(guan) 鍵設備、關(guan) 鍵技術、關(guan) 鍵原材料還需要依賴進口。由於(yu) 國外物流中斷、部分產(chan) 業(ye) 停滯甚至工廠關(guan) 閉等原因,給廣東(dong) 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帶來衝(chong) 擊;另一方麵,這也倒逼著廣東(dong) 企業(ye) 掌握核心技術,主動向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中高端不斷攀升。
以芯片為(wei) 例,粵港澳大灣區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場。據統計,全球將近1.4萬(wan) 億(yi) 元的半導體(ti) 芯片市場份額,近60%的芯片市場在中國,中國近60%是在珠三角。而國內(nei) 90%左右的芯片仍然依靠進口。粵芯半導體(ti) 市場及營銷副總裁李海明表示,受全球疫情影響,很多海外芯片廠商停產(chan) ,這將加速國產(chan) 芯片對進口的替代。
2019年9月,粵芯半導體(ti) 第一條12英寸芯片生產(chan) 線正式投產(chan) ,被外界譽為(wei) “廣州第一芯”的誕生。這是國內(nei) 第一座以虛擬IDM為(wei) 營運策略的12英寸芯片製造公司,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唯一進入量產(chan) 的12英寸芯片生產(chan) 平台。
疫情大考下,正處於(yu) 爬坡量產(chan) 的粵芯化危為(wei) 機,產(chan) 能“不降反升”。今年第一季度,粵芯在受到疫情影響人力銳減21%的情況下,產(chan) 出高出預期25%。今年2月,粵芯二期項目成功擴產(chan) 簽約,新增投資65億(yi) 元,生產(chan) 高精度數模轉換芯片、高端電源管理芯片、光學傳(chuan) 感器、車載及生物傳(chuan) 感芯片等產(chan) 品,將帶動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超百億(yi) 元產(chan) 值。
廣東(dong) 是製造大省,而芯片製造是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鏈中的重中之重。“縱觀當前疫情趨勢,風險避之不去,我們(men) 需要思考的不隻是‘活下去’,而是從(cong) ‘危’中窺‘機’,這是廣東(dong) 製造企業(ye) 該有的姿態和動作。”粵芯半導體(ti) 總裁陳衛表示,芯片製造是聯結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鏈的核心紐帶,往上是芯片設計、往下是封測,粵芯深耕在粵港澳大灣區,這裏孕育著巨大的芯片潛在發展市場。
疫情給全球產(chan) 業(ye) 鏈帶來衝(chong) 擊,也倒逼著廣州奧鬆電子加快創新的腳步。“傳(chuan) 感器是智能製造的第一道基礎配件。”廣州奧鬆電子董事韓水平向《南方》雜誌記者描述道,目前全球傳(chuan) 感器市場有超過2萬(wan) 種產(chan) 品,其中大多由美國、日本、德國的幾家龍頭公司主導。其中,國內(nei) 的中高端傳(chuan) 感器進口占比達80%,傳(chuan) 感器芯片進口更是達90%。
奧鬆電子從(cong) 事了17年的傳(chuan) 感器研發製造,其研發的MEMS半導體(ti) 溫濕度傳(chuan) 感器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已全部量產(chan) 投放國內(nei) 市場。韓水平表示:“全球疫情持續升溫,國際市場的傳(chuan) 感器供應充滿不確定性,這給像奧鬆電子這樣的國內(nei) 企業(ye) 帶來了發展機會(hui) 。”
這段時間,韓水平明顯地感覺到來自國內(nei) 家電企業(ye) 的訂單正持續增多。“原來國內(nei) 家電企業(ye) 的大多傳(chuan) 感器依賴於(yu) 進口,為(wei) 了對衝(chong) 全球疫情帶來的供貨風險,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ye) 選擇用國內(nei) 傳(chuan) 感器作為(wei) 替代。”韓水平舉(ju) 例道,作為(wei) 一家全球500強家電企業(ye) 的供應商,奧鬆電子生產(chan) 的溫濕度傳(chuan) 感器原本占據其采購量的30%。疫情期間已經上升到其采購量的70%。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dong) 省總商會(hui) 副會(hui) 長、雪鬆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勁表示,雖然全球疫情對經濟的衝(chong) 擊是暫時的,但其所反映出的一些供應鏈“卡殼”“斷鏈”等經濟安全問題凸顯出來。這警示我們(men) ,要以此次疫情為(wei) 契機,進一步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從(cong) 而增強廣東(dong) 企業(ye) 在全球供應鏈體(ti) 係中的競爭(zheng) 力和不可替代性。
張勁建議,要製定有針對性的創新政策,引導核心企業(ye) 在關(guan) 鍵技術和領域爭(zheng) 取全球市場話語權。同時,從(cong) 長期看,還應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聚焦基礎領域、前沿領域和顛覆性領域,重點突破若幹關(guan) 鍵核心技術。
從(cong) 眼前危機中捕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潛力
“體(ti) 溫過高,請配合檢查。”最近,一場師生返校複課的“突發疫情應急演練”活動,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舉(ju) 行。學生經過指定區域,如果體(ti) 溫不正常,測溫係統在幾米之外就能發現並自動發出警報。
這款校園AR(增強現實)實景防疫管理平台,來自於(yu) 以物聯網、人工智能為(wei) 核心業(ye) 務,位於(yu) 廣州的高新興(xing) 集團。高新興(xing) 集團董事長劉雙廣告訴《南方》雜誌記者,該平台一分鍾最多能測試100人,以一個(ge) 3000人規模的院校為(wei) 例,半個(ge) 小時即可完成測溫。同時,這項技術還能識別學生是否佩戴口罩,完全可以滿足複學後高峰期學生的測溫需求。
校園AR實景防疫管理平台的誕生,隻是高新興(xing) 在疫情期間推出的諸多高科技產(chan) 品的縮影。劉雙廣表示,高新興(xing) 陸續研發推出了疫情防控大數據平台、律師會(hui) 見係統、5G測溫巡邏機器人等產(chan) 品,形成了完整的公共安全疫情防控體(ti) 係。目前,這些產(chan) 品已在全國全麵鋪開應用。
《南方》雜誌記者在調研中發現,疫情發生以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wei) 支撐的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迅速“補位”,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
在廣州,佳都科技研發的AI(人工智能)體(ti) 溫人臉追蹤監測係列設備及係統解決(jue) 方案,已覆蓋廣東(dong) 、江西、山東(dong) 等17個(ge) 省份的28個(ge) 城市,並出口至伊朗等國家和地區。“疫情帶來的是危機與(yu) 機遇並存。”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董事長劉偉(wei) 告訴《南方》雜誌記者,在疫情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將更好地指導未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從(cong) 而為(wei) 高科技企業(ye) 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在佛山,僅(jin) 用了50天時間,年產(chan) 量1100萬(wan) 台微波爐的格蘭(lan) 仕工業(ye) 4.0示範基地一期建成投產(chan) 。一條生產(chan) 線平均每隔6.7秒,就有一台微波爐產(chan) 品下線。“疫情期間,格蘭(lan) 仕沒有停下智能轉型的腳步。”格蘭(lan) 仕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梁昭賢介紹,物聯網芯片“BF-細滘”已經完成全麵測試,很快將可以量產(chan) 。而更高端的物聯網芯片“NB-獅山”正在歐美地區及國內(nei) 的深圳、佛山順德等地加快推進。
…… ……
“一些企業(ye) 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基於(yu) 抗疫場景進行研發創新,推出新產(chan) 品,提供新服務,優(you) 化商業(ye) 模式,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全國人大代表、陽江市工商聯副主席李鐵建議,企業(ye) 要及時把握市場需求,提升產(chan) 品品質向高質、高端、高水平邁進;要高度重視智能化生產(chan) 的重要作用,加強企業(ye) 數字化、智能化建設;要引進培育科技領軍(jun) 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不斷提升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
國際市場、國內(nei) 市場雙向發力
國外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全球經貿活動受到嚴(yan) 重影響。當前,廣東(dong) 企業(ye) 麵臨(lin) 的最直接影響是市場問題、訂單問題。
“國內(nei) 剛打完‘上半場’,國外繼續‘下半場’,外貿業(ye) 則是要‘打全場’。”這句話道出了許多廣東(dong) 外貿企業(ye) 的心聲。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國蔓延,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春節後廣東(dong) 企業(ye) 在複工複產(chan) 的道路上一波三折:剛剛解決(jue) 招工、原材料供應等複工難題,卻又麵臨(lin) 著國際訂單萎縮的巨大壓力。
作為(wei) 中國外貿第一大省,廣東(dong) 進出口總量占了全國將近1/4。去年,廣東(dong) 外貿進出口總額繼續超過7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外貿依存度為(wei) 66.35%,外貿對GDP的貢獻率為(wei) 14.23%。可以說,全球市場的波動,對廣東(dong) 尤其是珠三角經濟發展影響重大。
以線上交易的方式把“廣東(dong) 的優(you) 質商品、優(you) 質供應鏈帶到全世界”,正在成為(wei) 新趨勢。廣交會(hui) 被外界稱為(wei) 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4月7日舉(ju) 行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決(jue) 定,第127屆廣交會(hui) 於(yu) 6月中下旬在網上舉(ju) 辦。將這個(ge) 創辦60多年的國際貿易盛會(hui) 搬上雲(yun) 端,既是應對全球疫情的務實之舉(ju) ,也是創新發展的重大舉(ju) 措。
在此次全球疫情中,線上交易給廣東(dong) 企業(ye) 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以廣州一家頭部B2C(公司對客戶)跨境電商企業(ye) 為(wei) 例,其出口品類涉及服裝、電子、手機及手提電腦配件等諸多領域,有2萬(wan) 多家核心供貨商,50%以上來自廣東(dong) 。這家跨境電商企業(ye) 在美國、澳大利亞(ya) 、日本以及歐洲國家布局了7個(ge) 海外倉(cang) ,在此次疫情期間保證國外市場配送發揮著重要作用。
“此次全球疫情從(cong) 短期來說給企業(ye) 帶來了危機,但長期來說反而是一種機會(hui) 。疫情期間,國外大量的商場、超市關(guan) 閉,傳(chuan) 統的貿易方式行不通了,越來越多的歐美客戶選擇線上消費。”該跨境電商企業(ye) 副總裁接受采訪時表示,政府可以出台扶持政策,精準培育更多的跨境電商企業(ye) ,引導更多的外貿企業(ye) 實現線上交易。
與(yu) 此同時,全球經濟低迷,那麽(me) 中國市場究竟蘊藏著怎樣的發展空間?幾年前,“中國遊客瘋搶日本馬桶蓋、電飯煲”的新聞曾引發熱議。這一現象的背後,是中國老百姓對消費升級的強烈需求。統計顯示,中國目前已經成為(wei) 世界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南方》雜誌記者在調研中發現,許多外貿企業(ye) 瞄準正在逐漸複蘇的國內(nei) 市場,直播帶貨、微信銷售,試圖接下國內(nei) 訂單。
陽江是全球著名的刀剪製造基地。全球每10把刀剪,就有7把產(chan) 自陽江。目前,陽江刀剪有著1500多家上下遊企業(ye) ,年產(chan) 值超過550億(yi) 元,產(chan) 量占全國的70%,出口量占全國的85%。4月初,陽江市五金刀剪行業(ye) 協會(hui) 對47家代表性企業(ye) 進行調查,外貿型刀剪企業(ye) 全部受嚴(yan) 重衝(chong) 擊,取消訂單、延期出貨、暫停生產(chan) 約占訂單的30%之多。
巨大的國內(nei) 市場,為(wei) 廣東(dong) 企業(ye) 帶來了更多發展空間。為(wei) 了應對疫情衝(chong) 擊,原來大多以出口為(wei) 主的陽江刀剪企業(ye) ,開始積極拓展國內(nei) 市場。陽江市五金刀剪行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廣東(dong) 金輝刀剪總經理鍾敏告訴《南方》雜誌記者,以其所在的金輝刀剪為(wei) 例,公司年產(chan) 值4億(yi) 多元,75%以上的份額依賴於(yu) 海外市場。目前2000多萬(wan) 元的海外訂單至少被延期兩(liang) 個(ge) 月交貨,讓他大傷(shang) 腦筋。最近,公司嚐試進駐電商平台,兩(liang) 天的銷售額就達到了20多萬(wan) 元。
全球疫情仍在持續蔓延,中國經濟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5月1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hui) 會(hui) 議。會(hui) 議強調,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和內(nei) 需潛力,構建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