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具影響力的行業(ye) 組織——印度工商業(ye) 聯合會(hui) (FICCI)近日發布該國製造業(ye) 季度表現顯示,雖然印度已經啟動新冠防疫工作常態化下的複工複產(chan) ,但製造業(ye) 產(chan) 能利用率極為(wei) 低下,根據FICCI麵向印度大中小型企業(ye) 的300多名受訪者所做的調查,今年4月至6月僅(jin) 有約10%的企業(ye) 提高了產(chan) 能,環比下挫10%。今年第一季度的產(chan) 能利用率僅(jin) 為(wei) 61.5%,環比降幅超過14%。
據印度《經濟時報》7月20日報道,目前大多數國際和印度評級和金融分析機構均預測,印度經濟將在本財年的最新季度(4月至6月)出現大幅萎縮。印度國家銀行的調查報告認為(wei) ,印度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降幅可能高達45%,印度投資信息和信貸評級公司(ICRA)則相對樂(le) 觀,認為(wei) 該季度經濟將萎縮25%。但隨著印度新冠確診病例7月20日突破110萬(wan) ,泰米爾納德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北方邦等地已經重新啟動封鎖措施,這可能將進一步削弱印度經濟增長預期。《印度快報》18日援引印度分析機構CRISIL經濟學的分析稱,在本財年印度經濟將下滑5%。
印度經濟檢測中心認為(wei) ,6月印度全國失業(ye) 率從(cong) 高峰時的23.5%降至11%,盡管仍高於(yu) 疫情前的平均水平,但已有明顯好轉。ICRA首席經濟學家納亞(ya) 爾表示,“5月份的數據比預想得好一些,隨著複工複產(chan) 逐步鋪開,市場對各行業(ye) 的需求也有所提升”。
但在此次調查中有85%的受訪企業(ye) 表示未來3個(ge) 月沒有擴招崗位工人的計劃,製造業(ye) 活動後續仍然乏力。印度多個(ge) 生產(chan) 部門公開抱怨“勞動力嚴(yan) 重短缺”。參與(yu) 調查的大多數公司工人複工率隻有33%至57%。分析認為(wei) ,這可能與(yu) 勞動力跨邦流動不便有關(guan) ,居高不下的累計確診病例也助推了工人擔心複工染疫的情緒。
印度政府發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經濟態勢不容樂(le) 觀。印度經濟領域的八大核心產(chan) 業(ye) 在今年5月出現了23.4%的萎縮, 4月的萎縮程度為(wei) 37%。其中,除化肥部門生產(chan) 規模提高7.5%之外,煤炭、電力、油氣、鋼鐵、水泥等行業(ye) 增長數據均為(wei) 負數。美國評級公司惠譽20日宣布,將印度國有石油公司的長期外國貨幣發行人違約評級降至“BBB-”,前景展望為(wei) 負麵。
《印度斯坦時報》最近的一篇報道認為(wei) ,印度經濟表現即使短期有所好轉也隻能算是“帶病複蘇”。“帶病”不僅(jin) 體(ti) 現在衛生領域需要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防疫挑戰,也體(ti) 現在印度經濟早在新冠疫情之前就已經進入“減速區間”,本身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早已埋下需求不振和出口疲軟的禍根。 印度總理莫迪上周罕見地兩(liang) 次召集財長西塔拉曼召開會(hui) 議,重點討論印度如何在“後疫情時代”實現經濟複蘇。分析人士認為(wei) ,雖然印度政府在今年5月提出總額高達約2700億(yi) 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但政府早已債(zhai) 台高築,經濟刺激計劃中的絕大部分都將通過信貸方式而非直接注入流動性的方式實現,印度公共銀行目前因擔心壞賬大幅增多而產(chan) 生了嚴(yan) 重的惜貸、慎貸情緒,經濟複蘇之路恐怕還需要依靠打開外部市場來實現突圍。
《印度快報》援引專(zhuan) 家的分析稱,由於(yu) 高度勞動力密集化的產(chan) 業(ye) 和薄弱的衛生設施,印度經濟複蘇的過程將最終由疫情好轉程度所決(jue) 定。▲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