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高端製造業在創新中突圍

星之球科技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2020-08-23 我要評論(0 )   

近日,與(yu) 製造業(ye) 有關(guan) 的兩(liang) 則消息受到各界關(guan) 注。專(zhuan) 注於(yu) 顯示麵板和電視機製造的TCL科技斥資110億(yi) 元收購半導體(ti) 企業(ye) 中環集團,TCL創始人李東(dong) 生宣布將半導體(ti) 材料研發作為(wei) 未來的...

近日,與(yu) 製造業(ye) 有關(guan) 的兩(liang) 則消息受到各界關(guan) 注。

專(zhuan) 注於(yu) 顯示麵板和電視機製造的TCL科技斥資110億(yi) 元收購半導體(ti) 企業(ye) 中環集團,TCL創始人李東(dong) 生宣布將半導體(ti) 材料研發作為(wei) 未來的核心業(ye) 務,提出“科技芯能,引領視界”的戰略口號。

另一家對於(yu) 很多人來說可能還陌生的電子產(chan) 品代工廠——立訊精密的市值已突破3700億(yi) 元,超越代工界巨頭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集團,輿論感歎第二個(ge) “富士康”已誕生。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yu) 變局中開新局,中國製造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奮勇前進。“芯能”被確立為(wei) TCL新戰略、立訊精密等代工廠迅速崛起的背後,是我國高端製造業(ye) 進軍(jun) 高技術領域、在創新中突圍所付出的努力。


國內(nei) 企業(ye) 積極布局高端製造業(ye)

“半導體(ti) 矽片是我國集成電路發展必須要解決(jue) 的材料短板問題。我們(men) 將聯合中環半導體(ti) 將半導體(ti) 材料研發作為(wei) 未來的核心業(ye) 務,為(wei) 中國集成電路發展貢獻新的力量。”日前,TCL創始人李東(dong) 生在TCL新動能戰略發布會(hui) 上的發言受人矚目。

TCL是一家全球化的智能科技企業(ye) ,其電視麵板、LTPS智能手機麵板、電視整機出貨量和品牌電視均進入全球前二。中環半導體(ti) 公司主要從(cong) 事光伏矽片與(yu) 半導體(ti) 矽片的研發與(yu) 生產(chan) ,而矽材料是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最為(wei) 基礎的材料,位於(yu) 整個(ge) 電子產(chan) 業(ye) 的最上遊。公開資料顯示,中環集團於(yu) 2017年12月啟動8至12英寸矽片項目建設,規劃8英寸矽片總產(chan) 能為(wei) 105萬(wan) 片/月,12英寸矽片總產(chan) 能62萬(wan) 片/月。

據媒體(ti) 報道,12英寸矽片主要用於(yu) 90納米以下製程的集成電路芯片,包括邏輯芯片、存儲(chu) 芯片等。而8英寸矽片則主要用於(yu) 包括模擬電路、射頻芯片等在內(nei) 的90納米以上製程的特色工藝芯片。

芯片是高端製造業(ye) 的基石,重要性毋庸置疑。兩(liang) 年前,李東(dong) 生曾向媒體(ti) 直言“國內(nei) 外芯片差距大”“500億(yi) 元造芯片遠遠不夠”。如今,即便風險高、投入巨大、回報周期長,眾(zhong) 多國內(nei) 企業(ye) 都在積極布局半導體(ti) 集成電路領域。在此背景下,無論是中環集團所處的光伏新能源產(chan) 業(ye) 或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都很符合TCL尋找新增長動能的訴求。

在拿出110億(yi) 元收購中環集團後,李東(dong) 生還宣布未來三年對中環的投資將超過60億(yi) 元,並提出了新能源材料綜合實力全球第一、組件前三,半導體(ti) 材料規模和綜合競爭(zheng) 力邁入全球前五的目標。

“過去這一年全球經濟形勢比較嚴(yan) 峻,如果用一個(ge) 比喻就是上坡。上坡的時候你可以換擋,也可以上坡加油,超越別人。我們(men) 采取的策略就是上坡加油,追趕超越。”李東(dong) 生表示。

近年來,我國製造業(ye) 在精密製造領域迅速發展,被稱為(wei) 第二個(ge) “富士康”的立訊精密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正是富士康在大陸的第一批工人。從(cong) 1988年10月起,她在富士康線裝事業(ye) 部工作了10年,做到大陸員工的最高職位後離開並自主創業(ye) 。2004年,王來春在深圳創建了立訊精密,幹起跟富士康一樣的老本行業(ye) 務:研發、生產(chan) 、銷售各種電子連接線和連接器。

與(yu) 通常的代工廠不同,立訊精密對研發創新極為(wei) 重視。研發人員占到員工總數的9.33%,研發經費投入也占到公司總營收業(ye) 績的7%。

記者在立訊精密官網看到,早在2015年8月,立訊精密就在全球首先取得了USB-C接口連接器產(chan) 品認證。作為(wei) 一家技術導向公司,立訊精密如今專(zhuan) 注於(yu) 連接器的研發、生產(chan) 、銷售以及高頻產(chan) 品開發,產(chan) 品主要應用於(yu) 計算機、通訊、消費電子和汽車等領域,並在2017年成為(wei) 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的代工廠。

今年7月17日的一則公告,再度讓這家公司引發關(guan) 注。公告稱,立訊精密將以33億(yi) 元的價(jia) 格收購緯創投資(江蘇)有限公司及緯新資通(昆山)有限公司的100%股權。這一舉(ju) 動被認為(wei) 是承接了緯創中國的iphoness製造業(ye) 務。

據媒體(ti) 報道,緯創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廠之一,與(yu) 富士康、和碩共享iphoness整機代工訂單。緯新資通則是緯創在江蘇省昆山市打造的智能終端產(chan) 品主要廠區。相關(guan) 市場分析人士都很看好立訊精密的這筆交易。

緯創集團全球製造總經理周泓任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yu) 舊觀念相反,代工業(ye) 的技術含量其實很高,尤其是電子產(chan) 品這類更新換代很快的領域。

“10多年前的筆記本電腦、手機,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為(wei) 了滿足客戶訂單要求,代工廠必須不斷更新生產(chan) 線、改進生產(chan) 方式,甚至研發新技術。”周泓任說,這個(ge) 行業(ye) 需要多年的技術積累,一般企業(ye) 很難直接跳進來接手。

立訊精密的大客戶不止蘋果公司。記者注意到,2018年11月華為(wei) 舉(ju) 辦的第十二屆全球核心供應商大會(hui) 上,立訊精密獲得了華為(wei) “2018全球核心供應商金獎”。

最近兩(liang) 年,在富士康頻頻去印度、美國建廠,將生產(chan) 轉移到東(dong) 南亞(ya) 及其他地區的同時,以比亞(ya) 迪、聞泰科技、立訊精密等為(wei) 代表的中國大陸代工廠紛紛崛起,承接了國產(chan) 手機、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等產(chan) 品的訂單,並在智能製造領域走在前列。

TCL和立訊精密的努力,是國內(nei) 企業(ye) 積極布局高端製造業(ye) 的縮影。


全球供應鏈是環環相扣的整體(ti)

幾天前,“華為(wei) 麒麟高端芯片或成絕版”的消息上了網絡熱搜。這源於(yu) 美國商務部發布新規則,限製華為(wei) 使用其他芯片製造商產(chan) 品的權限。

修訂後的禁令擴大到非美國公司,隻要使用“美國技術”為(wei) 華為(wei) 供貨就會(hui) 受到影響,涵蓋了廣泛可用的現成芯片。占據全球市場份額過半的芯片代工巨頭台積電因此宣布,將在緩衝(chong) 期到期時“斷供”華為(wei) 。

目前,放眼國內(nei) 暫時還找不到能替代的方案,華為(wei) 自研芯片的生產(chan) 道路被徹底封堵。華為(wei) 消費者業(ye) 務CEO餘(yu) 承東(dong) 對此表示,今秋即將上市的華為(wei) 手機所搭載的麒麟9000芯片,可能是麒麟高端芯片的“絕版”。

針對華為(wei) 的境遇,外交部於(yu) 8月18日發表聲明稱,美方所作所為(wei) 徹底戳破了美方一貫標榜的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zheng) 原則的“遮羞布”,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破壞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價(jia) 值鏈,這也必將損害美國國家利益和自身形象。

事實也證明,多數芯片製造商股價(jia) 應聲下跌。據媒體(ti) 報道,包括三星電子、海力士在內(nei) 的存儲(chu) 芯片製造商,以及索尼和聯發科等企業(ye) 都要評估美國最新限製措施帶來的負麵影響。

個(ge) 中道理也很簡單,對於(yu) 企業(ye) 來說,最重要的是做出的產(chan) 品能賣出去。已經談成的生意、計劃好的訂單由於(yu) 突如其來的限製產(chan) 生變數,徒增的成本甚至成品“砸在手裏”的嚴(yan) 重後果,是誰都不願意承擔的。

此前,華為(wei) 一直被認為(wei) 是全球供應鏈合作的典範之一。華為(wei) 很早就對全球資源進行整合,致力於(yu) 實現全球化的供應能力。

最為(wei) 業(ye) 界津津樂(le) 道的是華為(wei) 和徠卡的合作。雙方共同建立了一支工程師團隊,共同參與(yu) 鏡頭設計、傳(chuan) 感器、圖像信號處理和畫質調校的開發設計,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研發和改進,“徠卡認證”成為(wei) 華為(wei) 手機區別於(yu) 其他同類產(chan) 品的優(you) 勢之一。

即便困難重重,華為(wei) 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仍能同比增長13.1%,其中消費者業(ye) 務收入同比增長15.85%。在第一季度手機銷量下滑17%的情況下,電腦、可穿戴、路由器等設備的增長彌補了相關(guan) 損失,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通力配合不可或缺。

華為(wei) 也公開表示,麵對複雜的外部環境,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開放合作和互信愈發重要。不管遇到什麽(me) 樣的困難,都將致力履行與(yu) 客戶和供應商的義(yi) 務,繼續努力生存和向前發展,為(wei) 全球數字經濟和科技發展作貢獻。

通過多年來的發展,華為(wei) 在全球供應鏈已經占據了重要位置。美國打壓華為(wei) 等科技公司,實質上是在打壓全球高端產(chan) 業(ye) 鏈。

芯片供應商首當其衝(chong) 。原本,華為(wei) 計劃采購大批聯發科的手機芯片作為(wei) 斷貨備用,而新的禁令使得這一計劃也隻能擱淺。此外,華為(wei) 是索尼在圖像傳(chuan) 感器領域僅(jin) 次於(yu) 蘋果的最大客戶,據稱索尼已經減少了圖像傳(chuan) 感器的產(chan) 量。

有評論指出,美國最新限製措施是把“雙刃劍”,也將衝(chong) 擊美國芯片製造商,至少短期內(nei) 是如此,因為(wei) 這些公司要想繼續與(yu) 華為(wei) 合作都必須去申請符合新規定的許可證,而獲得許可的很多規則和細節無從(cong) 得知。另據外媒報道,美國芯片巨頭高通曾在今年5月遊說特朗普政府,擔心自己每年數十億(yi) 美元的市場份額受到損失。

影響並不隻在近期。業(ye) 界有觀點認為(wei) ,歐洲和日本等全球供應鏈其他科技公司也會(hui) 對“美國技術”有更多的顧慮。任何國家、產(chan) 業(ye) 聯盟、企業(ye) 如果不想在未來被美國“卡脖子”,就必須注意平衡“美國技術”的含量。


在全球化進程中發揮中國製造優(you) 勢

近日,關(guan) 於(yu) “中國作為(wei) 世界工廠的時代已結束”的論調在網絡流傳(chuan) 。相關(guan) 公司後來發布澄清聲明稱言論被媒體(ti) 過度解讀,標題存在曲解誤導情況。8月20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回應稱,中國在全球製造業(ye) 中的地位不會(hui) 動搖。

高峰表示,中國是製造業(ye) 大國,已連續11年成為(wei) 全球貨物貿易出口第一大國。中國有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當中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中國的製造業(ye) 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已深度融合。

據7月份進出口數據,中國7月出口同比增長7.2%,大超市場預期的0.7%。中國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出口均較上個(ge) 月有大幅回升。在出口占比中,高新技術產(chan) 品和機電產(chan) 品出口大增。

“今年以來,中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及時出台了一係列穩外貿穩外資的政策,包括外資企業(ye) 在內(nei) 的各類企業(ye) 付出了艱苦的努力。”高峰說,中國製造經受住了考驗,中國用實際行動維護了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穩定和安全。

小到螺絲(si) 釘,大到機床,中國都可以迅速生產(chan) ,這是中國製造幾十年發展積累的成果,不是三言兩(liang) 語、幾個(ge) 月時間就能被誰替代的。豐(feng) 富的高素質勞動力資源、完善的產(chan) 業(ye) 配套和基礎設施、14億(yi) 人口的巨大市場,決(jue) 定了中國製造業(ye) 長遠發展的綜合競爭(zheng) 優(you) 勢。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製造業(ye) 仍然挑戰重重。仍以芯片為(wei) 例,由於(yu) 國外的技術封鎖,我國的芯片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還處於(yu) 中低端水平。而美國持續加大對華為(wei) 等高科技公司的打壓力度,使得矛盾進一步凸顯。

近年來,雖然芯片行業(ye) 的國產(chan) 化正在加速,但是以目前產(chan) 量仍不能有效滿足各行業(ye) 的需求量。同時加之部分產(chan) 業(ye) 對於(yu) 高端芯片的進口依賴,使得我國芯片的進口量一直處於(yu) 高位。

根據海關(guan) 數據,2019年我國芯片的進口金額為(wei) 3040億(yi) 美元,遠超排名第二的原油進口額。但是這一數字較2018年減少了80億(yi) 美元,同比下降2.6%。

與(yu) 此同時,國務院發布相關(guan) 數據,我國芯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而2019年僅(jin) 為(wei) 30%左右。

然而,技術壁壘非一朝一夕能突破。據媒體(ti) 報道,以芯片設計軟件EDA為(wei) 例,3家美國公司壟斷了95%以上的中國芯片設計市場,而中國最大的EDA廠商隻占1%的市場份額。

另一方麵,即便自行設計了芯片,也要依賴工藝極其複雜精細的EUV光刻機才能製造。2018年5月,中芯國際向荷蘭(lan) 設備商ASML訂購了一台EUV光刻機,最終由於(yu) 美國幹預未能交付。

當前,全球隻有英特爾、台積電、三星等少數企業(ye) ,掌握最先進的芯片生產(chan) 線。即便像華為(wei) 這樣深耕芯片自研領域多年的廠商,也陷入無人給造的困境。

要清醒看到,全球化是曆史潮流,勢頭不可阻擋。與(yu) 美國打壓的“回頭浪”相比,中國與(yu) 其他多數國家一起選擇的全球化道路才是正道。

針對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必須從(cong) 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在加快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要更多依靠科技創新。

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應客觀冷靜看待現狀,一方麵要堅持自主研發,更好地發揮我國全世界最大規模產(chan) 業(ye) 鏈的優(you) 勢,融入全球產(chan) 業(ye) ,下真功、下苦功發展自己;另一方麵,又要注重引進高端產(chan) 品和先進技術,“兩(liang) 條腿走路”。

半個(ge) 多月前,國務院印發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和軟件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政策》令業(ye) 界興(xing) 奮不已。該文件製定出台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chan) 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八個(ge) 方麵政策措施扶持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發展。其中最後一項“國際合作政策”明確,深化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和軟件產(chan) 業(ye) 全球合作,積極為(wei) 國際企業(ye) 在華投資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推動集成電路產(chan) 業(ye) 和軟件產(chan) 業(ye) “走出去”。

如今,得益於(yu) 5G、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主要領域的高速發展,我國高端製造業(ye) 在創新中破局正當其時。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