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中國從製造業大國到製造業強國還有多遠?

星之球科技 來源:熱點我見2020-08-25 我要評論(0 )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按現價(jia) 美元測算,2010年中國製造業(ye) 增加值首次成為(wei) 全球第一,並在此後連續多年穩居第一。現在中國已經成為(wei) 世界公認的“世界工廠”,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按現價(jia) 美元測算,2010年中國製造業(ye) 增加值首次成為(wei) 全球第一,並在此後連續多年穩居第一。現在中國已經成為(wei) 世界公認的“世界工廠”,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中位於(yu) 樞紐位置,具有舉(ju) 足輕重的作用。

然而,盡管中國是製造業(ye) 大國,但從(cong) 製造業(ye) 增加值率、勞動生產(chan) 率、創新能力、擁有的核心技術、關(guan) 鍵零部件生產(chan) 、高端產(chan) 業(ye) 占比、產(chan) 品質量和著名品牌等各方麵衡量,中國製造業(ye) 大而不強、發展質量不夠高的問題十分突出,建設製造業(ye) 強國和發展先進製造業(ye) 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當前中國製造業(ye) 各個(ge) 領域的比較優(you) 勢在逐步削弱,尤其在今年疫情衝(chong) 擊下麵臨(lin) 全球產(chan) 業(ye) 鏈調整和外企搬遷,中國製造業(ye) 正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一方麵,企業(ye) 用地成本越來越高,經營壓力增加;

另一方麵,隨著中國人口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hui) ,農(nong) 村剩餘(yu) 可轉移勞動力有限,企業(ye) 用工成本也在增加。再加上融資成本仍然偏高,特別是民營企業(ye) 、中小微企業(ye) 融資方麵還有不小的壓力,企業(ye) 利潤率很低,掙不到太多的錢,中國傳(chuan) 統低端製造業(ye) 的發展優(you) 勢很小。

目前,中國僅(jin) 有68家世界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何為(wei) 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就是那些在製造業(ye) 的細分行業(ye) 占據支配地位,但是在普通消費者當中知名度卻不高的中小企業(ye) 。

全球德國的隱形冠軍(jun) 企業(ye) 數量最多,達1300多家,美國有360家,日本有220家。這一指標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印證了我國作為(wei) 一個(ge) 製造業(ye) 大國與(yu) 製造業(ye) 強國的差距。

長期以來,我國的製造業(ye) 走的是勞動密集型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加上正處於(yu) 人口紅利期,帶來了我國的經濟迅速騰飛,使我國迅速成長為(wei) 製造業(ye) 大國。

但是,勞動密集型的發展道路有著顯而易見的弊端。首先就是利潤微薄,技術薄弱,由於(yu) 企業(ye) 資本和技術積累不足,導致企業(ye) 無法在某些細分領域建立起足夠的技術優(you) 勢,技術壁壘。

另外,我們(men) 對知識產(chan) 權的重視程度不夠、保護力度也不強,任何一項技術,辛辛苦苦開發出來了,隻要一麵世,迅速就會(hui) 被其他廠家仿製。以至於(yu) 企業(ye) 研發的積極性受到挫傷(shang) ,與(yu) 其自己投入資金,冒風險去搞研發,還不如去山寨、竊取別人的研發成果。

這樣做對於(yu) 一家企業(ye) 來說,影響不大,但對於(yu)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行業(ye) 來說,其後果就是高精尖技術和產(chan) 品被外國人所壟斷。一個(ge) 簡單的實用新型專(zhuan) 利可以被輕易竊取,看起來沒有多少技術含量,但是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這些個(ge) 不起眼的專(zhuan) 利匯集起來,就會(hui) 成為(wei) 一道無法逾越的障礙。

就拿芯片來說,一個(ge) 小小的芯片之中,凝集了成千上萬(wan) 的知識產(chan) 權,如果我們(men) 沒有這些知識產(chan) 權的積累,那麽(me) 芯片就會(hui) 成為(wei) 經濟發展中難以逾越的障礙。

今年八月,《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排行榜又如期公布了。從(cong) 已公布的數據看,中國製造業(ye) “大”和“強”都沒有超過美國,僅(jin) 是數量超過了而已。

首先,看營業(ye) 收入,世界500強中,美國第一為(wei) 9.8063萬(wan) 億(yi) 美元,占全球500強企業(ye) 總和的29.45%,中國第二為(wei) 8.2949%萬(wan) 億(yi) 美元,占全球500強企業(ye) 總和的24.91%,日本第三為(wei) 3.1241萬(wan) 億(yi) 美元,占全球500強企業(ye) 總和的9.38%。可以看出中國企業(ye) 的營業(ye) 收入與(yu) 美國企業(ye) 還差了1.5萬(wan) 億(yi) 美元。

其次,看利潤,2020年全球500強公司利潤總和為(wei) 20613.17億(yi) 美元,美國公司利潤達8447.71億(yi) 美元,占比高達40.98%,我國公司利潤總和4437.18億(yi) 美元,占比為(wei) 21.43%穩居第二。盡管美國企業(ye) 僅(jin) 占500強企業(ye) 數量的24.2%,但其利潤占比卻達40.98%,可見美國企業(ye) 的盈利能力顯然超過了全球水平。

最後,看利潤率,因為(wei) 利潤率直接體(ti) 現了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沙特排名世界第一,第2至第15的排名為(wei) :比利時17.07%,俄羅斯13.91%,馬來西亞(ya) 13.74%,愛爾蘭(lan) 12.83%,澳大利亞(ya) 12.5%,巴西9.25%,加拿大8.85%,美國8.61%,瑞典8.3%,奧地利7.47%,瑞士7.45%,中國5.33%,中國台灣4.94%,英國4.9%。

從(cong) 利潤率排名看我國企業(ye) 利潤率還不錯,不過金融業(ye) 企業(ye) 占了很大因素。31家利潤率超過5%的中國500強企業(ye) 中,總共隻有7家製造企業(ye) ,但如果把金融類(銀行、保險)去掉,利潤率一下就從(cong) 5.33%降到了2.99%。

從(cong) 世界500強企業(ye) 的對比看,製造業(ye) 的差距還是十分明顯的。美國入選500強的企業(ye) 中有75家企業(ye) 利潤率超過了5%,比我國的31家多出了一倍還多。

對比一下中美74家世界500強製造業(ye) 公司,美國36家,中國38家,按照各個(ge) 企業(ye) 的利潤排名,利潤前25名的企業(ye) 中國隻有華為(wei) 排在第8位,上汽排在第23位,其餘(yu) 23家都是美國公司。

36家美國企業(ye) 利潤總額為(wei) 2249.1億(yi) 美元,而38家中國企業(ye) 的利潤隻有494.8億(yi) 美元,美國占據了壓倒性優(you) 勢,其中蘋果公司以552.6億(yi) 美元的利潤排名第一,比上榜的38家中國製造500強企業(ye) 的利潤總和還多。

從(cong) 中美製造業(ye) 的利潤來源進行對比,美國500強製造的利潤主要來自8個(ge) 行業(ye) :ICT(包括軟硬件和服務企業(ye) )製造+醫療器械製藥+日用消費品+食品飲料+軍(jun) 工航空航天+機械(工程機械和農(nong) 用機械)+汽車+煙草。

中國500強製造的利潤主要來自5大產(chan) 業(ye) :ICT製造+汽車+軍(jun) 工航空航天+日用消費品(家電)+鋼鐵和金屬加工。

從(cong) 以上對比中可以看出,ICT製造業(ye) +醫療器械製藥+軍(jun) 工航空航天+機械(工程機械和農(nong) 用機械)+汽車是5個(ge) 美國最具優(you) 勢的賺取利潤的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

在以上5個(ge) 領域中國企業(ye) 在其中4個(ge) 都有公司位列其中,唯獨在醫療器械和製藥領域中,我國目前還沒有公司能夠進入其中。

ICT產(chan) 業(ye) 是美國賺取超額利潤的核心產(chan) 業(ye) ,所以在當前全球製造業(ye) 的激烈競爭(zheng) 中,美國要竭盡全力地瘋狂打壓華為(wei) 和TikTok,就是因為(wei) 它們(men) 在ICT領域顯示出後來居上的發展趨勢,已經威脅到了美國世界第一的寶座。

而在醫療器械和製藥業(ye) 領域由於(yu) 中國還遠遠落後於(yu) 美國,因此,在這個(ge) 領域美國對中國企業(ye) 盡可放心,任其發展而不予理睬。

目前,我國正處於(yu) 經濟轉型和產(chan) 業(ye) 升級的關(guan) 鍵時期,而轉型和升級的目的,就是要改變製造業(ye) “大而不強”的現狀,由製造業(ye) 大國向製造業(ye) 強國邁進。而一旦轉型升級完成,中國就將成功地進入世界製造業(ye) 強國的行列。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