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持續降雨的上海悶熱依舊,臨(lin) 港產(chan) 業(ye) 區兩(liang) 港西大道南側(ce) 的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裏一派熱火朝天,工人們(men) 正為(wei) 全年15萬(wan) 輛整車生產(chan) 目標全力衝(chong) 刺。
“通過全力提高產(chan) 能,當前Model 3車型周產(chan) 能已超過3000輛。”特斯拉中國有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第二款國產(chan) 車型Model Y項目主體(ti) 廠房已基本完工,並已進行生產(chan) 線設備安裝調試,有望明年一季度正式投產(chan) 。
當年開工、當年投產(chan) 、當年交付,作為(wei) 中國首個(ge) 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一期工程創造了全球汽車製造業(ye) 新紀錄。今年6月,特斯拉在國內(nei) 純電動汽車市場銷量份額更是攀升至23%。“特斯拉在與(yu) 上海合作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令人驚歎的‘上海速度’。這得益於(yu) 中國良好的營商環境,也充分展現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決(jue) 心與(yu) 行動。”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
製造業(ye) 擴大開放按下加速鍵
上海特斯拉是我國製造業(ye) 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標誌性項目之一。
截至2017年底,我國一般製造業(ye) 已全部放開,在製造業(ye) 31個(ge) 大類、179個(ge) 中類和609個(ge) 小類中,完全對外資開放的已有22個(ge) 大類、167個(ge) 中類和585個(ge) 小類,分別占71%、93.3%和96.1%。
2018年4月10日,我國決(jue) 定在擴大開放方麵采取一係列新的重大舉(ju) 措,為(wei) 放寬汽車行業(ye) 等製造業(ye) 外資股比限製按下了加速鍵。
僅(jin) 僅(jin) 過了一周,國家發改委便公布了汽車工業(ye) 全麵開放的時間表——2018年取消專(zhuan) 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製;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製;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製,同時取消合資企業(ye) 不超過兩(liang) 家的限製。
2018年6月28日,《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麵清單)2018年版》發布,明確2018年放開專(zhuan) 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製;取消船舶行業(ye) 、飛機製造行業(ye) 外資股比限製。
汽車產(chan) 業(ye) 新一輪對外開放加速落子:
——2018年7月1日,汽車整車關(guan) 稅降至15%,汽車零部件關(guan) 稅降至6%。
——2018年7月,特斯拉獨資建廠協議簽訂,總投資達500億(yi) 元,規劃年產(chan) 能50萬(wan) 台。
——2018年10月,華晨寶馬合資股比調整破冰。根據協議,2022年,寶馬在合資企業(ye) 中的股比將由50%提升至75%。
——2020年5月29日,大眾(zhong) 汽車決(jue) 定對江淮汽車的母公司江淮集團入股50%,同時到2022年在江淮大眾(zhong) 合資公司增資持股到75%。
“大眾(zhong) 汽車集團歡迎中國汽車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我們(men) 會(hui) 進一步加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資力度,利用好進一步擴大開放帶來的機會(hui) 。”大眾(zhong) 汽車集團(中國)CEO馮(feng) 思翰說。
跨國企業(ye) 深耕中國市場
中國製造業(ye) 擴大開放足音鏗鏘,每一個(ge) 負麵清單條目的取消或放寬都增強著我國製造業(ye) 對各類資源要素的吸聚力,也激發著跨國企業(ye) 加大在華投資的熱情。
進入的外資更多了。
5月30日,巴斯夫(廣東(dong) )新型一體(ti) 化項目的首批裝置正式在廣東(dong) 省湛江市開建,標誌著這一總投資額達100億(yi) 美元的項目步入土建階段。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外商在華新設企業(ye) 18838家。其間,外資項目持續落地,1億(yi) 美元以上外資大項目到資占比達68%,埃克森美孚、寶馬、豐(feng) 田等跨國公司不斷加大在華投資。
中外企業(ye) 合作愈加深入。
從(cong) 今年7月開始,寶馬集團新下線的BMW車型將搭載同級別首個(ge) 在線視頻應用程序——車載“西瓜視頻”。
“中國將引領未來出行的發展,寶馬正不斷深化與(yu) 中國科技企業(ye) 的合作關(guan) 係。”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le) 說,寶馬已聯手阿裏巴巴在上海建立聯合創新基地,與(yu) 騰訊簽訂長期戰略合作協議。“我們(men) 將把騰訊小場景與(yu) 微信車載版引入寶馬車內(nei) 。”
同處汽車行業(ye) ,大眾(zhong) 汽車集團也在積極攜手中國企業(ye) ,探索相關(guan) 智能網聯汽車解決(jue) 方案。其中,奧迪與(yu) 華為(wei) 在車聯網技術和自動駕駛方麵進行了合作,與(yu) 阿裏巴巴共同打造了奧迪connect互聯科技,大眾(zhong) 汽車品牌更是加入了百度Apollo開放平台。
中國在跨國企業(ye) 全球布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2019年4月,鬆下集團決(jue) 定設立覆蓋中國及東(dong) 北亞(ya) 地區的區域性事業(ye) 公司——鬆下電器中國東(dong) 北亞(ya) 公司,並將總部設在北京。“這是鬆下百年來第一次將經營決(jue) 策機構放在日本以外的國家。”鬆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趙炳弟說。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院長王鵬表示,中國製造業(ye) 的擴大開放為(wei) 跨國企業(ye) 提供了廣闊的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跨國公司隻有在中國成為(wei) 領軍(jun) 者,才能成為(wei) 全球領軍(jun) 者。”
推動中國品牌做大做強
“製造業(ye) 是我國開放最早的領域,也是市場競爭(zheng) 最充分的領域。改革開放實踐證明,在一定發展基礎上,隻有開放才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隻有開放才能倒逼企業(ye) 創新,隻有開放才能集聚國內(nei) 外資源。”國家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shu) 福認為(wei) ,進一步擴大開放,有利於(yu) 中國品牌汽車提高競爭(zheng) 力和研發水平,為(wei) 用戶提供更多更好的產(chan) 品,不斷提高市場份額。為(wei) 盡快掌握核心技術、提升核心競爭(zheng) 力,近10年來,吉利控股集團研發總投入累計超1000億(yi) 元,共有2萬(wan) 餘(yu) 名研發設計人員,專(zhuan) 利總數達17677件,並形成了四大全球化基礎模塊架構,持續引領中國品牌汽車技術變革。
加大技術創新、品牌創新、營銷創新力度,一汽集團也取得了突破。8月23日,對標德係豪華品牌的全新中大型豪華轎車紅旗H9正式上市,今年上半年,紅旗品牌累計銷量突破7萬(wan) 輛,同比增長111%。
特斯拉今年以來火熱的銷售勢頭,給中國品牌新能源車企帶來了壓力,更增添了創新的動力。
上汽乘用車8月正式推出新能源汽車品牌榮威“R”,全新設計、更安全高效的電池包技術、超過620公裏的純電續駛裏程、全新互聯網汽車智能係統、首次嚐試“新零售”合夥(huo) 人模式……讓榮威“R”品牌首款車型ER6一上市就成為(wei) 市場熱點。
“擴大開放是提升我國企業(ye) 和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重要途徑。”王鵬說,中國企業(ye) 在國內(nei) 市場上應對跨國企業(ye) 的競爭(zheng) 挑戰,與(yu) 跨國企業(ye) 同台競技,這有利於(yu) 提升自身能力和技術水平,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