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hui) 議,科學分析研判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就“加快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出了一係列要求。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迎來了以國內(nei) 需求為(wei) 導向、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的轉型發展新機遇。
以鋼鐵、水泥、通用設備製造等為(wei) 代表的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部門,是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投資和消費需求聯係最為(wei) 緊密的基礎性產(chan) 業(ye) 部門之一,也是當前轉型升級需求較為(wei) 迫切的部門。在加快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需全麵、辯證地看待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充分認識和理解當下麵臨(lin) 的發展新機遇,聚焦重點問題,采取務實舉(ju) 措,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我國製造業(ye) 邁向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
進一步明確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重要地位
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麵優(you) 勢和有利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當前,我國仍處於(yu) 工業(ye) 化的進程中,麵臨(lin) 著改造提升已有產(chan) 業(ye) 的“機會(hui) 窗口”,需抓住這一重要機遇深入推進工業(ye) 化進程。
其中,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是我國工業(ye) 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健康發展對我國工業(ye) 化進程具有深遠影響。
第一,工業(ye) 化發展仍然需要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貢獻力量。近年來,我國第二產(chan) 業(ye) 占GDP比重從(cong) 2015年的42.5%下降至2018年的36.1%;就業(ye) 比重已從(cong) 2015年的29.3%下降至2018年的27.6%,工業(ye) 化發展“降速提質”特征明顯。在此背景下,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十分重要。從(cong) 總量層麵看,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ye) 、通用設備製造業(ye) 、非金屬礦物製品業(ye) 作為(wei)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代表部門,其規模以上企業(ye) 數量分別占工業(ye) 規模以上企業(ye) 總數的3.91%、6.31%和9.27%,是我國生產(chan) 體(ti) 係的重要部分。從(cong) 效率層麵看,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對整個(ge) 工業(ye) 部門效率的提升至今仍然發揮著積極作用。
第二,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在應對衝(chong) 擊中具有特殊的“穩定器”作用。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形成較大衝(chong) 擊,第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速就實現了由負轉正,工業(ye) 增加值平均增速為(wei) 4.36%,高於(yu) GDP增速,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相較於(yu) 服務業(ye) 以及其他製造業(ye) 部門,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具有緩衝(chong) 周期長、抗波動能力強等特征,這使得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在穩定工業(ye) 增長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從(cong) 這一角度看,強有力的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能夠提高經濟體(ti) 抵禦罕見衝(chong) 擊的經濟韌性,對穩定國民經濟有重要意義(yi) 。
第三,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在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能發揮重要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的加快也對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5G基站、特高壓和新型交通軌道建設等依然需要特種鋼材、特種水泥以及其他金屬製品等高質量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產(chan) 品。目前,凸顯中高端產(chan) 品、特種產(chan) 品需求的新型基礎設施市場已經初步形成,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也將會(hui) 進入新的市場開拓階段。在此背景下,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國內(nei) 市場仍然具有很大拓展空間,這為(wei)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機會(hui) 。
新發展格局對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在我國加快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麵臨(lin) 來自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方麵的新挑戰。
一方麵,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要求難以適應並且精準匹配國內(nei) 多層次需求的現狀。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區的市場發育水平也存在差異,使得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在區域間順暢轉移較為(wei) 困難。根據當代國際工業(ye) 化標準,我國東(dong) 部沿海發達地區已進入工業(ye) 化後期,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麵臨(lin) 著向內(nei) 陸轉移的壓力。雖然中西部地區處於(yu) 工業(ye) 化快速發展階段,但是受製於(yu) 市場發育水平、生態環境約束和區域政策條件等,中西部難以完全承接東(dong) 部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轉移。與(yu) 此同時,東(dong) 部地區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製造業(ye) 的技術含量有更高要求,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驅動力將更大;而中西部地區處於(yu) 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傳(chuan) 統建築業(ye) 等仍具有一定生命力,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現實經濟激勵不強。
另一方麵,我國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需尋找擴展國際市場的新思路。受全球疫情衝(chong) 擊,世界經濟衰退,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循環受阻,我國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產(chan) 品出口也麵臨(lin) 挑戰。在供給方麵,我國製造業(ye) “低成本”優(you) 勢逐漸弱化,勞動生產(chan) 率、供應鏈效率等新的比較優(you) 勢尚在孕育之中,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如何在國際循環中邁向附加值更高的產(chan) 業(ye) 鏈上遊,是需要解決(jue) 的重要問題。在需求方麵,過去,我國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產(chan) 品的主要出口市場是歐洲與(yu) 北美,但是受到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多變的影響,大宗商品市場動蕩,這些市場對我國大宗商品的需求有可能出現萎縮。如何尋找替代市場,是我國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麵臨(lin) 的又一重要挑戰。
推動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現實路徑
麵對新形勢新挑戰,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需積極探索以增強滿足內(nei) 需能力為(wei) 主線,同時提升國際大循環地位的轉型升級路徑。
一要增強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滿足國內(nei) 需求的能力。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創新驅動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戰略持續深入推進,這為(wei) 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更好參與(yu) 國內(nei) 大循環提供了新的機遇。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需積極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在技術研發、產(chan) 品設計和市場營銷等環節切實發力,在與(yu) 國家戰略的有機銜接中實現轉型升級。同時,在參與(yu) 國內(nei) 大循環的過程中,探索傳(chuan) 統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方向與(yu) 路徑。
二要堅持核心技術研發與(yu) 開拓國際新市場並重,培育製造業(ye) 參與(yu) 國際合作與(yu) 競爭(zheng) 的新優(you) 勢。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在基礎技術、生產(chan) 能力、市場份額等方麵的比較優(you) 勢明顯,需要進一步補齊核心技術方麵的短板,發揮優(you) 勢,謀求發展。特別是要針對製造業(ye) “低成本”優(you) 勢逐漸弱化的情況,加快培育勞動生產(chan) 率、供應鏈效率等方麵的新競爭(zheng) 優(you) 勢。為(wei) 此,傳(chuan) 統製造業(ye) 需在深耕現有領域的同時,努力向有共同技術基礎的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工藝方向轉型,積極投入與(yu) 主營業(ye) 務相關(guan) 的技術研發。與(yu) 此同時,抓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與(yu) 城市化的機遇,努力開拓海外新市場。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