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推動高質量發展,既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9月16日至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臨(lin) 湖南考察,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wei) 湖南發展錨定新坐標、明確新定位、賦予新使命,是謀劃推動湖南“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
如何以習(xi) 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為(wei) 指引,加快湖南高質量發展?《湖南日報》特約專(zhuan) 家學者建言獻策。
乘勢而進,發奮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ye) 高地
鄧子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南考察調研時囑托湖南,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ye) 高地。
湖南資源豐(feng) 富、交通便利,製造業(ye) 基礎雄厚。2019年,全省規模工業(ye) 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37310.77億(yi) 元,同比增長6.1%,比全國平均增速高2.3個(ge) 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870.81億(yi) 元,同比增長6.6%;全省工業(ye) 39個(ge) 大類行業(ye) 中,有38個(ge) 行業(ye) 實現盈利,23個(ge) 行業(ye) 利潤保持增長。其中專(zhuan) 用設備製造業(ye) 實現利潤293.53億(yi) 元,增長44%,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ye) 實現利潤58.20億(yi) 元,增長1.17倍。
與(yu) 此同時,我省製造業(ye) “大而不強”問題依然存在。具體(ti) 表現為(wei) 關(guan) 鍵核心技術與(yu) 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產(chan) 業(ye) 結構不夠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鏈條不夠完善、智能化程度不高、對內(nei) 對外開放水平有待提高,以及金融、人才、創新要素仍然缺乏等等。
當前,新一輪產(chan) 業(ye) 科技革命蓬勃興(xing) 起,智能製造推動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模式和企業(ye) 形態深刻變革,大型複雜產(chan) 品設計與(yu) 製造能力成為(wei) 製造業(ye) 競爭(zheng) 的製高點。湖南應乘勢而進,借力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的重大契機,奮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ye) 高地、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
搶抓數字經濟機遇,完善服務網絡,推動製造業(ye) 提質強基(小標題)
一是提質,提升智能化水平。抓住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發展機遇,著力打造國家智能製造中心:充分利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推動製造業(ye) 模塊與(yu) 下遊應用模塊融合;大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chan) 品,突出“芯屏器合”“大智移雲(yun) ”“集終生智”產(chan) 業(ye) 布局;率先在具備條件的製造業(ye) 集群內(nei) 試點建設一批應用場景,加快新興(xing) 技術產(chan) 業(ye) 化;狠抓20條工業(ye) 新興(xing) 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建設,推動製造業(ye) 加速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方向延伸拓展,加快形成參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競爭(zheng) 合作的新優(you) 勢。
二是強基,完善製造業(ye) 服務體(ti) 係。加強頂層設計,建立以創新中心為(wei) 核心載體(ti) 、以公共服務平台和工程數據中心為(wei) 重要支撐的製造業(ye) 創新網絡;圍繞完善高端製造產(chan) 業(ye) 鏈的服務環節配套,建設工業(ye) 互聯網、開展高端裝備維修再製造;弘揚企業(ye) 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努力提升湖南製造業(ye) 品質尤其是“湖南智造”的質量信譽和品牌影響力;強化經濟數據分析、監測,大力培育製造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種子企業(ye) 、瞪羚企業(ye) ,做強做優(you) 龍頭企業(ye) ,形成製造業(ye) 梯度培育體(ti) 係與(yu) 後備體(ti) 係。
聚焦“兩(liang) 鏈融合”,提升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現代化水平(小標題)
突破製造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占據創新鏈高端。瞄準製造業(ye) 國際前沿,推進基礎材料、關(guan) 鍵芯片、高端元器件、新型顯示器件、關(guan) 鍵軟件等先進製造業(ye) 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圍繞識別技術、實時定位係統、信息物理融合係統、網絡安全技術、係統協同技術等智能製造五大關(guan) 鍵技術進行攻關(guan) ,形成一批原創性成果,並加快成果轉化,打通科技與(yu) 製造業(ye) 結合的“任督二脈”;堅持以企業(ye) 為(wei) 創新主體(ti) ,通過開展係統性、持續性研發活動積累知識經驗,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
以創新鏈穩定產(chan) 業(ye) 鏈,提升現代化水平。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源鏈,做好製造業(ye) “強鏈”“補鏈”“延鏈”工作,強化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再造,攻克製造業(ye) 重點領域產(chan) 業(ye) 鏈“薄弱缺”環節,增強其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建立製造業(ye) 供應鏈預警體(ti) 係,推動產(chan) 業(ye) 平台、產(chan) 業(ye) 集群帶動產(chan) 業(ye) 供應鏈的參與(yu) 者尤其是中小企業(ye) 聯合建立供應鏈“彈性體(ti) 係”,推進製造業(ye) 供應鏈全流程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鞏固完善我省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供應鏈基礎結構和基本體(ti) 係,重點提升產(chan) 業(ye) 鏈能級水平、國際化程度。
推動產(chan) 能協作,匯聚、共享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加快構建“雙循環”新格局(小標題)
強化產(chan) 能合作。我省應立足“一帶一部”區位優(you) 勢,加強與(yu) 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產(chan) 能對接,著力構建區域製造業(ye) 大循環體(ti) 係:支持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車、農(nong) 業(ye) 機械等製造業(ye) 優(you) 勢企業(ye) 和優(you) 質產(chan) 品充分利用長江經濟帶與(yu) 大灣區的國際網絡強化“走出去”,廣泛、深度參與(yu) 國際產(chan) 能合作;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大數據等製造業(ye) 相關(guan) 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引進更多創新企業(ye) 、創新平台與(yu) 創新成果;加大製造業(ye) 出口信保承保支持力度,加快打通優(you) 勢製造業(ye) 產(chan) 品“一帶一路“物流通道。
實現要素集聚共享。充分發揮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先試優(you) 勢,實現有利於(yu) 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的人才、資金、創新、大數據等優(you) 質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完善股權激勵代持、科技研發人員持股等製度,推動製造業(ye) 人才價(jia) 值市場發現、市場評價(jia) 、市場回報,探索以柔性流動等方式引進先進製造業(ye) 高端人才;發揮政府產(chan) 業(ye) 投資基金的杠杆作用,推動開展境內(nei) 外雙向投資,建立覆蓋製造業(ye) 發展全過程的科技金融綜合體(ti) 係;建立促進數據流通交易的規則體(ti) 係,加快數據開放共享、產(chan) 業(ye) 化開發利用,深化大數據在打造先進製造業(ye) 集群中的應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