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爾街日報》25日報道稱,盡管特朗普政府對數千億(yi) 美元(約3700億(yi) 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guan) 稅,意圖重建美國的製造業(ye) 基地,但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並未扭轉美國製造業(ye) 下滑的現狀。美國總體(ti) 貿易逆差創曆史新高,工作崗位尚未流回美國。
報道稱,美國的總體(ti) 貿易失衡比此前更大,並且繼續攀升。8月已經飆升至840億(yi) 美元,創曆史新高。部分原因在於(yu) 美國進口商轉向了更廉價(jia) 的商品來源地,如越南,墨西哥等國家。
文章稱,在疫情期間,美國與(yu) 中國的貿易逆差有所增加,回到了特朗普上任之初的水平。特朗普政府的另一個(ge) 目標也沒有實現,即美國製造業(ye) 回流。美國製造業(ye) 的就業(ye) 增長在2018年7月開始放緩,製造業(ye) 產(chan) 量在2018年12月達到頂峰。以此文章認為(wei) ,美國對華施加關(guan) 稅適得其反。
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在一次采訪中宣稱,關(guan) 稅“正在發揮將製造業(ye) 工作崗位帶回美國的作用”。他引用的統計數據顯示,從(cong) 2016年11月到2020年3月,美國製造業(ye) 淨增加了40萬(wan) 個(ge) 工作崗位,而在2020年3月,新冠疫情迫使大量工廠關(guan) 閉。
然而,其中約75%的製造業(ye) 就業(ye) 增長,發生在2018年7月美國針對中國的第一輪加征關(guan) 稅生效之前,當時製造業(ye) 就業(ye) 人數的年增長率見頂,然後開始下降。到2020年初,甚至在美國暴發新冠疫情之前,製造業(ye) 的就業(ye) 增長就已經停滯,在截至3月份的6個(ge) 月中,有4個(ge) 月美國工廠是在裁員。
美國聯邦儲(chu) 備委員會(hui) 對各行業(ye) 的分析顯示,在與(yu) 中國有貿易往來的行業(ye) 中,關(guan) 稅確實幫助促進了0.3%的就業(ye) ,因為(wei) 關(guan) 稅在更廉價(jia) 的中國進口產(chan) 品麵前保護了一些美國國內(nei) 行業(ye) 。
但算上從(cong) 中國進口零部件的成本上升後,這些增長就被抵消了,這導致美國製造業(ye) 就業(ye) 人數減少了1.1%。分析發現,中國針對美國出口產(chan) 品征收的報複性關(guan) 稅導致美國工廠就業(ye) 崗位減少了0.7%。
文章稱,特朗普大幅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guan) 稅,代表著二戰後世界經濟史的一個(ge) 重大轉折。自二戰以來,美國領導了一輪又一輪旨在降低關(guan) 稅的全球貿易談判。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貿易專(zhuan) 家查德鮑恩(Chad Bown)表示:“自大蕭條時期的斯姆特-霍利關(guan) 稅(Smoot-Hawley tariff)以來,這是美國使用關(guan) 稅手段最多的一次,經濟影響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顯現出來。”
據悉,斯姆特-霍利關(guan) 稅法案在1930年將2萬(wan) 多種美國進口商品的關(guan) 稅提升到曆史最高水平。該法案通過之後,許多國家對美國征收了報複性關(guan) 稅,使美國的進口額和出口額都驟降50%以上。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wei) ,該法案是導致美歐之間貿易規模從(cong) 1929年的曆史高位急速衰退到1932年曆史低位的催化劑——這次衰退伴隨著的是大蕭條的開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