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新辦在“十三五”工業(ye) 通信業(ye) 發展成就發布會(hui) 上宣布,2019年,我國製造業(ye) 增加值達26.9萬(wan) 億(yi) 元,占全球比重28.1%,連續十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居安還需思危,取得喜人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目前許多國家正以低廉的勞動力和大力度政策福利吸引外資,大力發展製造業(ye) ,部分發達國家也在有意識回引本國企業(ye) ,我國製造業(ye) 發展壓力增大,要穩固製造業(ye) 第一大國的地位,還需加足馬力,再下苦功。
持續深化經濟體(ti) 製改革,優(you) 化製造業(ye) 發展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ye) 快速發展、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不斷提高,得益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激發的強大活力。持續推進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要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變化,進一步優(you) 化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加快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要推動高新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數字化經濟帶動製造產(chan) 業(ye) 數字化,以“智造”推動“製造”,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優(you) 質服務等領域激活新發展動能。同時,企業(ye) 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you) 先,推動發展由速度、數量向質量和效能轉變。要緊盯國內(nei) 外消費需求,在人工智能、生活體(ti) 驗等方麵創造更多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chan) 品,推動中國製造深入人心、走出國門。
持續擴大全麵對外開放,優(you) 化製造業(ye) 發展環境。
中國多年來一直是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外商直接投資中超過一半的份額投入到了製造業(ye) 領域。推動製造業(ye) 做大做強,要加速推進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要依托國際國內(nei) 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建設,不斷優(you) 化營商環境,探索開放性政策,堅持“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對外融資策略,吸引更多外來企業(ye) 家和優(you) 秀人才到本地投資,與(yu) 外資企業(ye) 實現合作共贏。尤其是自由貿易試驗區,要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優(you) 水平的經貿規則,加大同有關(guan) 國家地區的合作,與(yu) 國內(nei) 其他自貿區建立健全合作發展機製,確保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和供應鏈安全穩定,確保開放發展、安全發展相統一,為(wei) 製造業(ye) 發展創造更優(you) 營商環境。
大力培養(yang) 高素質人才隊伍,壯大製造業(ye) 發展力量。
發展高端製造業(ye) 不僅(jin) 需要高端裝備、高端技術,更需要高端的技能人才隊伍。從(cong) 世界工業(ye) 發展史看,但凡工業(ye) 強國,都是技師技工大國。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技術工人缺乏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乏、技能形成缺少頂層設計、產(chan) 業(ye) 工人職業(ye) 發展通道不暢等問題仍然存在。為(wei) 此,要大力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型技術型人才,通過高等院校、研究院、高職院校等平台,與(yu) 市場需求接軌,大力培養(yang) 適應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人才,解決(jue) 市場對“高精尖”人才的需求,以先進發展理念和科學技術創新能力引領製造業(ye) 發展。要大力培養(yang) 複合型領導幹部,推動政府部門以優(you) 質的管理能力服務製造業(ye) 發展,在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製定、打破發展瓶頸、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方麵提供更專(zhuan) 業(ye) 和更具針對性的指導,讓政府部門成為(wei) 製造業(ye) 發展的堅強後盾。
根據國家發改委通報情況,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0.7% ,累計增速年內(nei) 首次轉正,這與(yu) 我國強大的製造力和龐大的消費市場有緊密相關(guan)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yu) 經濟複蘇的關(guan) 鍵時期,在即將邁入“十四五”和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嶄新征途,我們(men) 更要加足馬力、再下苦功,以奮鬥之姿直麵挑戰,搶占市場先機,續創我國製造業(ye) 輝煌。
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文章
熱門資訊
精彩導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