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印度製造業,真有實力取代中國嗎?

星之球科技 來源:科技創新資訊平台2020-11-02 我要評論(0 )   

早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甚至更早,就有“印度將成為(wei) 未來的製造業(ye) 大國”之說,然而時至今日,印度似乎還隻是停留在口頭和紙麵上的、“未來的”製造業(ye) 大國。  莫迪不是神...

早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甚至更早,就有“印度將成為(wei) 未來的製造業(ye) 大國”之說,然而時至今日,印度似乎還隻是停留在口頭和紙麵上的、“未來的”製造業(ye) 大國。

  莫迪不是神仙

  首先必須承認,被許多中國網民戲稱為(wei) “莫迪老仙”的莫迪,是印度近年來對製造業(ye) 最為(wei) 看重、也最“下本”的一位領導人。

  

  莫迪上台後,便開始著手改變印度經濟現現狀,大刀闊斧提出了十多項改革目標,立言要把21世紀變成“印度世紀”。

  其中最為(wei) 重要的部分,就是高調啟動“印度製造”計劃,提出將印度打造成新的“全球製造中心”。

  “印度製造”計劃定下目標:將製造業(ye) 占國民生產(chan) 總值的比例從(cong) 目前的 16% 提升到 25%,到2020年底將印度發展成為(wei) 世界第五大製造業(ye) 中心,到2022年增加一億(yi) 個(ge) 製造業(ye) 工作崗位。

  不得不說,至2019年初,印度近 90% 的行業(ye) 已對外國投資者開放,外商投資機製也趨於(yu) 簡化,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包括製造業(ye) 在內(nei) 印度經濟的發展。

  藍圖雖然宏偉(wei) ,道路卻難免曲折。

  莫迪並不是神仙,盡管他使盡渾身解數,印度的營商環境仍然是公認較差的。

  世界銀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將印度的營商環境排在 190 個(ge) 經濟體(ti) 中第 100 位,而在印度開辦企業(ye) 的難易度排名則更低,隻有第 156 位,排名甚至遠遠低於(yu) 許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

  很顯然,如此營商環境對製造業(ye) 、尤其大規模高水平製造業(ye) 的發展是極為(wei) 不利的。

  莫迪上任以來,極力扭轉發展缺乏統一規劃和協調的混亂(luan) 局麵,但效果則和付出並不成正比:

  以“特區”為(wei) 例,印度見中國搞特區經濟卓有成效,自辛格時代開始效仿,一下搞出上百個(ge) 特區來,莫迪2014年上任後指出“特區太多”“特區不特”,希望進行整合、優(you) 選,突出特區優(you) 勢,但效果如何呢?

  印度《經濟時報》報道指出,至2018年1月,印度經濟特區總數竟達到驚人的 423 個(ge) 。

  這種“撒豆子”的建設、布局方式,與(yu) 製造業(ye) 、尤其大規模高水平製造業(ye) 的發展需求格格不入。

  同時,他在2017年推動的GST稅改,也讓印度企業(ye) 、尤其中小企業(ye) “很受傷(shang) ”。

  所謂的“人口紅利”含金量低

  被認為(wei) 是印度最大利好因素的“人口紅利”,也遭遇了部分學者的質疑。

  曾有人將擁有13億(yi) 人口的印度形容為(wei) “兩(liang) 個(ge) 國家”:1億(yi) 城市精英和12億(yi) 城市及農(nong) 村赤貧。

  這“兩(liang) 個(ge) 國家”在很多層麵上並不交集:印度經濟已持續多年高速發展,但城鄉(xiang) 就業(ye) 率卻停滯不前,都市貧民窟和廣大農(nong) 村貧困依舊,且受教育率也停滯不前。

  據數據統計,印度赤貧人口數為(wei) 7300 萬(wan) 人,是僅(jin) 次於(yu) 尼日利亞(ya) 、世界赤貧人口最多的國家。

  事實上,大部分年輕勞動力的增長來自印度最貧窮的地區,印度幾乎近一半的勞動力仍從(cong) 事和農(nong) 業(ye) 相關(guan) 的活動。

  盡管印度多年來一直維持著 7.2% 的較高經濟增長率,但失業(ye) 率卻一直居高不下。(官方宣稱2015~2018年平均增速高達7.2%,這個(ge) 數據在國際間也有爭(zheng) 議)

  《印度標準財經》2019年初援引一份泄露的政府就業(ye) 報告稱,2017年印度失業(ye) 率高達 6.1%,且更令人擔心的是,青年失業(ye) 率比平均失業(ye) 率高得多(15-29歲城市失業(ye) 率為(wei) 男性18.7%、女性27.2%)。

  這意味著“印度製造業(ye) 神話”的最重要論據之一——豐(feng) 富而便宜的年輕勞動力人口,實際上並沒有什麽(me) 幫助。

  盡管誠如一些人士所言,印度人口65%在35歲以下,每年有 1000-1200 萬(wan) 人進入勞動力市場,“可以源源不斷供給製造業(ye) ”,國內(nei) 市場會(hui) 不斷擴大,經濟增長和製造業(ye) 發展就會(hui) 被帶動激活,從(cong) 而實現良性循環。

  但所有這一切都要建立在“青年充分就業(ye) ”的前提下,現實卻是印度年輕人中每5人就有1人找不到工作!

  這還僅(jin) 僅(jin) 是紙麵上的狀況,實際情況更糟。

  

  勞工短缺問題最嚴(yan) 重的部分國家,其中印度排第二

  一些曾在印度設廠的朋友也抱怨,印度當地管理人員管理不規範,工人紀律性不足、基本素質和工作習(xi) 慣“不適應工業(ye) 化需要”。

  具體(ti) 到製造業(ye) 產(chan) 品上,就表現為(wei) “非標件多、成品率低、品質不穩定”,這顯然與(yu) 當代製造業(ye) 日新月異的要求背道而馳。

  能否讓慢節奏的印度工人適應高強度的工作節奏,管理成本及效率能否提高,也將是值得商榷的問題。也就是說,印度所謂的“人口紅利”,是“紅利”也是“負擔”。

  印度含金量如此低的“人口紅利”,又如何能構成迅速發展現代製造業(ye) 的基石?

  沙灘上的大廈

  目前,印度製造尚缺基因,尤其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在印度的城市與(yu) 農(nong) 村皆十分突出。

  交通擁堵、能源匱乏、公共衛生設施落後,缺少港口、公路和鐵路運輸貨物,缺少可靠的能源供應維持工廠運轉。

  我們(men) 都知道,製造業(ye) 的崛起要有基礎設施的保證。

  包括交通、電力、供水、三通一平;要有充足而素質足夠的廉價(jia) 勞動力;

  要有穩定的社會(hui) 秩序和有序的行政管製;

  要有穩健而有吸引力的外資政策,要有完善的上、下遊市場和配套。

  而僅(jin) 僅(jin) 具備這些,還隻能從(cong) 最基礎的“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料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chang) 貿易)做起。

  而要完成這一切的配套,對於(yu) 印度這樣一個(ge) 中等國家在沒有外力強力輸血的前提下,需要至少20年時間,在此期間還需要政策的延續性和沒有大的社會(hui) 波瀾及經濟衝(chong) 擊。

  就拿交通最基本的“三通一平”(水通、電通、道路通和場地平整)來說吧,印度的公路等級不高,鐵路運力有限且速度不快,機場建設難以滿足需求,港口又阻塞嚴(yan) 重。

  這樣的交通運輸狀況如何配合印度政府要建設“全球製造業(ye) 中心”的美麗(li) 願景呢?

  於(yu) 是,2014年莫迪上台之初,雄心勃勃推出7條高鐵、3條準高鐵的建設計劃,重中之重則是建設時速 300 公裏的鐵路,將工商業(ye) 發達地區聯係起來,從(cong) 而形成一個(ge) 大的“黃金走廊”。

  “要想富,先修路”可以說是中國摸索出來的一大絕招,但印度土地私有的問題極大限製了基礎設施的發展。

  但時至今日,“重中之重”的孟買(mai) -艾哈邁達巴德高鐵(全長僅(jin) 508公裏)還在“龜行”中,卻已付出了巨大代價(jia) 。

  而目前全印度最快的鐵路,仍然是時速僅(jin) 120 公裏的老孟買(mai) -艾哈邁達巴德鐵路。而且,艾哈邁達巴德還是莫迪的大本營,基礎設施推動得到他處難以比擬的政策、資金傾(qing) 斜,結果進展速度不過如此,別處可想而知。

  目前,從(cong) 印度的北方向南方運送貨物往往需要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而且有些時候不論是時間成本還是運輸成本都比從(cong) 中國深圳發貨到印度的加爾各答港還慢還貴。

  電力方麵,2012年7~8月間印度大停電是全球迄今最嚴(yan) 重的停電事故。

  全印度逾 6.2 億(yi) 人口、22個(ge) 邦受到波及,生產(chan) 、行政、商業(ye) ,甚至普通居民日常生活都飽受影響,全國上百個(ge) 城市街頭紅綠燈失靈,400多對列車因失去信號而不得不“趴窩”。

  盡管莫迪上台後加大了對電力部門的投入,但仍然有 480 萬(wan) 個(ge) 生活在城市、被統計到的印度人不得不忍受每天超過 6 小時的停電,低於(yu) 6 小時的停電更是司空見慣。

  製造業(ye) 特別是大規模和高端製造業(ye) 所需的電能尤其巨大,目前印度三大電網保障現有印度生產(chan) 、生活供電尚且吃力,又如何為(wei) “印度製造”的騰飛保駕護航?

  比“三通一平”更大的隱患,是管理規劃的“任性”,這令許多項目難以如期推進。

  印度的法律法規也在給製造業(ye) 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在印度不論是新開工廠還是改善原有廠房,即便按合法的流程去走都要花費不少時間和金錢去填寫(xie) 大量的表格和疏通“關(guan) 係”。

  不僅(jin) 如此,印度各邦之間還存在著其他的行政障礙,會(hui) 進一步導致產(chan) 品的運輸被拖延。

  而且,由於(yu) 印度政策的朝令夕改、自相矛盾和管理混亂(luan) 、效率低下,肯德基、可口可樂(le) 等“久經考驗”的國際品牌也曾在印度被整得“出出進進”,至今發展也不算順暢。

  最典型案例就是沃爾瑪,由於(yu) 印度政府對海外投資的管理過於(yu) 嚴(yan) 格,這個(ge) 零售業(ye) 巨頭遊說多年卻不得進入,最終於(yu) 2014年10月宣布放棄印度零售市場。

  落後的基礎設施、複雜的監管環境、低下的管理效率以及製造文化的缺乏,都成為(wei) 阻礙印度製造發展的致命因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種種問題,在印度社會(hui) 早已成了“文化現象”,很難在短期內(nei) 得以卒除。

  如若無法從(cong) 根本上扭轉這些弊端,“印度製造”即便勉強“上馬”,充其量也就是一座被建造在沙灘上的大廈,看似巍峨雄偉(wei) ,實則一觸即潰。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