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獨立報》網站報道,麻省理工學院和滑鐵盧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這種被稱為(wei) 量子級聯激光器的裝置提供了非常先進的成像能力,可能會(hui) 對從(cong) 探測癌細胞到辨識爆炸物的各種應用產(chan) 生“立竿見影的影響”。
報道稱,這種激光器早在2002年就已發明,但事實證明,讓它們(men) 在零下75攝氏度以上的溫度下運轉極為(wei) 困難,於(yu) 是一些科學家猜測有某種根本性的物理原因在阻礙它。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穎的定製結構來克服這些障礙,使之能夠在不需要實驗室設備進行冷卻的溫度下正常工作。
“在作業(ye) 溫度較高的情況下,我們(men) 終於(yu) 可以把它並入一個(ge) 小巧的便攜式係統,讓這項突破性技術走出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的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胡青說。
“這樣一來就能實現便攜式太赫茲(zi) 成像和光譜係統,它將對醫學、生物化學、安全和其他領域的廣泛應用產(chan) 生立竿見影的影響。”
這種激光器的長度隻有幾毫米,比人類的頭發還要細。與(yu) 袖珍攝像頭搭配,它們(men) 現在可以在任何有電源插座的地方操作——隻需要用一個(ge) 便攜式冷卻器使之保持大約零下23攝氏度的作業(ye) 溫度。
報道稱,在醫療環境下,這種激光器可以在皮膚癌檢查過程中實時成像,甚至在手術期間去除皮膚癌組織。
它們(men) 能探測氣體(ti) 、毒品和爆炸物,因而也可用於(yu) 在機場安檢時搜尋違禁品和爆炸物。
當地時間周一出版的科學期刊《自然·光子學》月刊,詳細介紹了這項研究成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