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和製造業(ye) 的複蘇回暖,我國勞動力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目前製造業(ye) 企業(ye) 招工難問題已經顯現,缺工現象不僅(jin) 出現在珠三角、長三角等東(dong) 部沿海地區,在中西部地區也會(hui) 出現。一方麵,製造業(ye) 的產(chan) 能尚處於(yu) 擴張狀態,需要大量一線工人,而智能製造升級的漸進性,為(wei) 用工轉型提供充分空間;另一方麵,勞動力供給減少,也加劇了市場的缺工狀態。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消費和製造業(ye) 的複蘇回暖,各行各業(ye) 用工需求持續上升。
人社部日前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招聘大於(yu) 求職‘最缺工’的100個(ge) 職業(ye) 排行”顯示,與(yu) 二季度相比,製造業(ye) 複蘇明顯,人才需求旺盛。新進排行的28個(ge) 職業(ye) 中,有19個(ge) 與(yu) 製造業(ye) 直接相關(guan) ,占比67.9%;短缺程度加大的15個(ge) 職業(ye) 中,有5個(ge) 職業(ye) 與(yu) 製造業(ye) 直接相關(guan) ,占比30%。
不缺訂單缺工人
根據人社部發布的相關(guan) 數據,100個(ge) 職業(ye) 的招聘需求人數,從(cong) 二季度的148.9萬(wan) 人下降到131.6萬(wan) 人,下降11.6%;求職人數從(cong) 二季度的74.3萬(wan) 人下降到49.2萬(wan) 人,下降33.8%;缺口數從(cong) 二季度的74.6萬(wan) 人上升到82.4萬(wan) 人,上升10.5%。總體(ti) 求人倍率(招聘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的比值)從(cong) 二季度的2.01上升到2.67,上升32.8%。“這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出,二季度複工複產(chan) 帶來的反彈需求出現回落,市場整體(ti) 供求恢複常態,但‘最缺工’的100個(ge) 職業(ye) 供求關(guan) 係仍然比較緊張。”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ye) 研究所發布的2020年三季度《中國藍領就業(ye) 市場景氣指數報告》也指出,從(cong) 2020年5月開始到2020年9月,藍領指數呈現顯著上升趨勢。隨著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和複工複產(chan) 的推進,我國勞動力市場需求不斷增加。三季度藍領就業(ye) 市場企業(ye) 招聘需求同比大幅上升。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需求量排名前10的職業(ye) 藍領指數顯示,普工、操作工、包裝工和組裝工需求量較大。
“不缺訂單,缺的是人。”這是記者近期在山西大同、江西景德鎮等地調研時,不少縣域企業(ye) 和小微企業(ye) 發出的呼聲。眼下,缺乏熟練工人,尤其是缺乏綜合素質較強的複合型技能人才,已成為(wei) 企業(ye) 發展“攔路虎”。
“有些訂單找上門,我們(men) 卻不敢接,主要是怕產(chan) 量跟不上。”山西省天鎮縣騰飛服飾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佳田說。
不僅(jin) 是製造業(ye) 缺工,服務業(ye) 也缺工。從(cong) 養(yang) 老護理到家政服務、從(cong) 嬰幼兒(er) 照護到健康照護,近年來生活性服務業(ye) 需求激增、人員缺口巨大。
人社部職業(ye) 能力建設司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從(cong) 業(ye) 態發展現狀來看,全國養(yang) 老護理員缺口很大;家政服務員尤其是中高端服務供給不足。“全麵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每年至少需要職業(ye) 育嬰員、保育員近1000萬(wan) 人次。與(yu) 此同時,我國失能半失能老人已達4000多萬(wan) 人,對養(yang) 老照護、康複護理的需求也很大。
就業(ye) 還有新空間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表示,“用工荒”本身並非新話題,目前製造業(ye) 企業(ye) 招工難問題已經顯現,缺工現象不僅(jin) 出現在珠三角、長三角等東(dong) 部沿海地區,在中西部地區也會(hui) 出現。究其原因,一方麵,製造業(ye) 的產(chan) 能尚處於(yu) 擴張狀態,需要大量一線工人,而智能製造升級的漸進性,為(wei) 用工轉型提供充分空間;另一方麵,勞動力供給減少,也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缺工狀態。
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發布的一項調研指出,人工智能內(nei) 生出來的智能製造產(chan) 業(ye) 鏈,就業(ye) 效應廣泛。比如,機器人產(chan) 業(ye) 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在研發和維護等領域已創造出不少新的就業(ye) 機會(hui) 。
“據估算,2018年我國工業(ye) 機器人保有量約為(wei) 65萬(wan) 台。根據我們(men) 經驗,以工業(ye) 機器人係統集成商為(wei) 例,一個(ge) 工業(ye) 機器人設備平均需要兩(liang) 個(ge) 人進行操作和運維。如果按照65萬(wan) 台的保有量來計算,這一行業(ye) 需求的人才數量將達到百萬(wan) 級別。”北京華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南江說,無論是營銷類、技術應用類、工藝生產(chan) 類的崗位,工業(ye) 機器人係統操作員和運維員都是基礎。不過,隨著工業(ye) 機器人在各個(ge) 行業(ye) 的應用不斷增多,一個(ge) 新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技能人才稀缺。
不僅(jin) 如此,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減少,長期的新生勞動力供給呈現減少趨勢。從(cong) 短期看,智能裝備行業(ye) 和機器人技術等發展,增加了應用人才的需求量。企業(ye) 對機器人研發、組裝調試和銷售、售後維修維護技術人員以及技術顧問等人才需求缺口較大。從(cong) 長期看,智能製造帶動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等新產(chan) 業(ye) 發展,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將呈增長趨勢。
“很多高校都是在近幾年才開設工業(ye) 機器人技術專(zhuan) 業(ye) 和機器人工程專(zhuan) 業(ye) ,最早一屆學生畢業(ye) 也不超過兩(liang) 年,目前這類人才處於(yu) 供不應求的狀態,機械、電氣和機電等與(yu) 工業(ye) 機器人相近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隻要願意從(cong) 事這項工作,公司都全部招收。”北京華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彭賽金說。
技能培訓不可少
麵對突出的就業(ye) 結構性矛盾,職業(ye) 技能培訓仍是破解矛盾的關(guan) 鍵舉(ju) 措。
“今年以來,我們(men) 快速跟進出台線上培訓政策措施,推出‘互聯網+職業(ye) 技能培訓計劃’,實施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讓勞動者可以便捷參與(yu) 線上職業(ye) 技能培訓。”人社部職業(ye) 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說。
記者注意到,近一個(ge) 時期,各項針對重點群體(ti) 的專(zhuan) 項培訓計劃紛紛出台。5月份推出農(nong) 民工穩就業(ye) 職業(ye) 技能培訓計劃,年底前將培訓農(nong) 民工超700萬(wan) 人次,促進農(nong) 民工職業(ye) 技能提升,改善農(nong) 民工就業(ye) 結構;7月份啟動長江流域禁捕退捕漁民職業(ye) 技能培訓,幫助禁捕退捕漁民提升其就業(ye) 創業(ye) 能力,實現上岸轉移就業(ye) ;10月份啟動實施康養(yang) 職業(ye) 技能培訓計劃,計劃在2020年至2022年,培養(yang) 培訓各類康養(yang) 服務人員500萬(wan) 人次以上,其中養(yang) 老護理員200萬(wan) 人次以上;11月份啟動的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創業(ye) 培訓“馬蘭(lan) 花計劃”,提出力爭(zheng) 使全國創業(ye) 培訓機構突破5000家,培育一支覆蓋各類培訓課程的創業(ye) 培訓師資隊伍。
一些地方也在創新培訓形式和內(nei) 容,以期豐(feng) 富創業(ye) 帶動就業(ye) 模式。浙江省人社廳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浙江借助直播帶貨等“風口”,推動“網紅”等各類新業(ye) 態培訓,豐(feng) 富創業(ye) 帶動就業(ye) 模式。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浙江省組織培訓500多期,培訓2.65萬(wan) 餘(yu) 人。同時,通過將“網紅”直播職業(ye) 培訓列入計劃,引導各地整合市場資源、提高培訓效率和質量。如浙江省金華市率先製定全國首個(ge) 網絡直播營銷專(zhuan) 項職業(ye) 考核規範,重點圍繞外貿企業(ye) ,通過企業(ye) (園區)自主培訓、政府免費培訓、培訓機構培訓等形式,為(wei) 企業(ye) 開展專(zhuan) 業(ye) 培訓;浙江省衢州市舉(ju) 辦職工職業(ye) 技能大賽,首次將“村播”項目列入技能比賽,評選出“村播”技術能手,進一步提高“村播”影響力。
“接下來,人社部將加大對重點群體(ti) 的培訓,為(wei) 企業(ye) 在崗職工、困難企業(ye) 轉崗職工、失業(ye) 人員、農(nong) 民工、未就業(ye) 大學生和貧困勞動力等提供技能培訓服務。同時,通過加強培訓結業(ye) 考核,嚴(yan) 格證書(shu) 管理,嚴(yan) 把職業(ye) 資格、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等考評環節,以確保培訓效果紮實有效。”張立新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