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guan) 鍵時期,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及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融合發展的大趨勢,先後出台多個(ge) 文件以加快培育兩(liang) 業(ye) 融合發展新業(ye) 態新模式。如2019年11月頒布的《關(guan) 於(yu) 推動先進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年8月頒布的《推動物流業(ye)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等。
隨著製造業(ye) 服務化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經顯現出了一定的融合發展效應。比如在電商領域,已有企業(ye) 成功實現了設計、生產(chan) 與(yu) 消費之間的無縫對接;在消費品領域,很多企業(ye) 通過私人定製服務和生產(chan) 流程再造,更好地滿足了客戶的多樣化需求。積極推動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深度融合,成為(wei) 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yi) 。
順應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
當前, 全球經濟已進入服務經濟時代各界對此已基本達成共識,產(chan) 業(ye) 結構的服務化特征日趨明顯。
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球服務業(ye) 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達到65%左右,其中高收入國家為(wei) 70%,中等收入國家為(wei) 55%。從(cong) 不同經濟體(ti) 來看,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該數值的占比分別為(wei) 77%、71%和69%,而“金磚國家”的平均水平也已達到50%以上。
我國內(nei) 地服務業(ye) 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2015年首次超過50%,2019年達到53.9%,而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更是高達88%和94%。從(cong) 發展趨勢上來看,各國服務業(ye) 增加值占比仍將繼續提高。除服務業(ye) 增加值占比逐年上升外,服務業(ye) 就業(ye) 人數占全社會(hui) 總就業(ye) 人數的比重也在穩步上升。實際上,早在2014年,世界貿易報告就曾指出,服務性活動創造的經濟價(jia) 值已占到總價(jia) 值的三分之二,這意味著由生產(chan) 製造環節創造的價(jia) 值隻占三分之一。
全球製造業(ye) 所處的經濟和社會(hui) 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發展的不確定性明顯上升。技術和知識發展對經濟增長方式帶來根本變革,有形產(chan) 品或無形服務的價(jia) 值創造將更多地取決(jue) 於(yu) 服務要素的投入力度。在逆全球化以及全球價(jia) 值鏈重構的背景下,世界各國相繼提出了加快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深度融合的戰略及舉(ju) 措,如美國工業(ye) 互聯網、德國工業(ye) 4.0、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由此可見,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融合發展,是現在和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趨勢所在。
提升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
生產(chan) 製造活動和服務活動組成價(jia) 值鏈,製造業(ye) 企業(ye) 為(wei) 了提升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將價(jia) 值鏈由以製造為(wei) 中心向以服務為(wei) 中心轉變。這一轉變可以通過不同機製影響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提升,包括生產(chan) 率效應和成本節約效應兩(liang) 種機製。
第一,生產(chan) 率效應機製。理論上,製造業(ye) 服務化能夠通過優(you) 化企業(ye) 內(nei) 部資源配置、增加服務外包可能性、發揮服務貿易技術溢出等機製來提升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率。但是,如果一國服務業(ye) 存在“成本病”問題,那麽(me) 製造業(ye) 服務化有可能帶來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率的下降甚至停滯。正因為(wei) 影響機製存在差異,目前學界關(guan) 於(yu) 製造業(ye) 服務化對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率影響的研究結論也存在差異。
這種結論差異性可能正好體(ti) 現了製造業(ye) 服務化影響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率的階段性特征,即製造業(ye) 服務化能否促進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率提升取決(jue) 於(yu) 製造業(ye) 服務化所處的階段。如果當前的服務化程度比較低,企業(ye) 可能由於(yu) 對服務化的認知偏差以及知識、人才儲(chu) 備不足等原因而無法對服務化進度做出科學規劃。一旦做出盲目的服務化決(jue) 策,就可能使企業(ye) 過度集中於(yu) 服務要素的投入,而降低核心產(chan) 品的研發投入,從(cong) 而對企業(ye) 創新及生產(chan) 率提升造成不利影響。
但在製造業(ye) 服務化達到一定程度後,會(hui) 加快企業(ye) 的水平創新和垂直創新,兩(liang) 種創新共同促進生產(chan) 率提升,進而提高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水平創新主要體(ti) 現在企業(ye) 通過定製化設計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的過程。比如企業(ye) 為(wei) 滿足不同的消費者,基於(yu) 已有的服務要素來研發不同的品牌或產(chan) 品,甚至是通過擴大經營範圍來實現。垂直創新主要體(ti) 現在企業(ye) 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這一過程會(hui) 持續到邊際收益等於(yu) 邊際成本之時。一方麵,製造業(ye) 服務化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本參與(yu) ,這會(hui) 加速企業(ye) 從(cong) 服務要素中吸收技術;另一方麵,研發等高級服務要素投入的增加,會(hui) 強化服務要素的技術溢出效應,進而帶來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率及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提升。
第二,成本節約效應機製。伴隨企業(ye) 對自身服務化進程認識的加深及生產(chan) 性服務市場的日益完善,製造業(ye) 服務化有助於(yu) 社會(hui) 分工進一步細化,生產(chan) 要素配置進一步優(you) 化,進而通過外部和內(nei) 部規模經濟實現生產(chan) 成本的節約。
製造業(ye) 服務化的外部規模經濟是從(cong) 跨越企業(ye) 邊界的聯係中產(chan) 生的,即製造業(ye) 服務化必將帶來製造業(ye) 企業(ye) 和服務企業(ye) 之間的分工演化,如製造業(ye) 企業(ye) 將非核心業(ye) 務剝離給市場服務提供商。由於(yu) 市場化服務一般具有低成本特征,所以外購能夠實現成本節約。
製造業(ye) 服務化的內(nei) 部規模經濟主要是從(cong) 企業(ye) 內(nei) 部分工合理化導致資源高效利用及運營效率提升中產(chan) 生。在製造業(ye) 企業(ye) 剝離非核心業(ye) 務後,可以將有限的人財物等資源用於(yu) 核心業(ye) 務的運營上,這本身就是一種企業(ye) 資源的優(you) 化再配置過程。尤其是,如果製造業(ye) 服務化促使企業(ye) 集中有限資源專(zhuan) 注於(yu) 知識和技術含量高的產(chan) 品研發,那麽(me) 內(nei) 部規模經濟和成本節約效應就會(hui) 更為(wei) 顯著。因此,製造業(ye) 服務化能夠通過成本節約效應帶來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提升。
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當前,麵對全球市場需求大幅萎縮、不確定性因素不斷增多的複雜形勢,中國正在努力加快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第一,國內(nei) 市場需求潛力的釋放,離不開製造業(ye) 服務化的高質量推進。當前,大國服務消費市場的形成條件也已初步具備:一是2019年中國人均GDP首次超過1萬(wan) 美元,為(wei) 擴大居民服務消費奠定了支付能力基礎;二是隨著消費升級的穩步推進,服務消費尤其是高端服務消費的空間仍然巨大。無論是製造業(ye) 投入服務化還是產(chan) 出服務化,都將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產(chan) 生助推作用。製造業(ye) 投入服務化水平的提升,意味著企業(ye) 對專(zhuan) 業(ye) 化或高級化的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需求的增加,而製造業(ye) 產(chan) 出服務化水平的提升,意味著企業(ye) 向市場提供服務產(chan) 品的增加。由此帶來市場化的服務產(chan) 品供給和需求同步增加,這有利於(yu) 國內(nei) 更具多樣性和更具活力的大服務消費市場的形成。如果服務產(chan) 品供給或需求跨越國界,那麽(me) 製造業(ye) 服務化在促進國內(nei) 循環的同時,也能促進國際循環。
第二,國際市場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離不開服務貿易的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服務貿易領域的改革開放進程不斷加速,服務貿易準入門檻不斷降低。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服務產(chan) 品的可貿易性程度加速提高。在數字技術賦能下,中國乃至全球服務貿易的規模將不斷增加,而製造業(ye) 服務化無疑會(hui) 成為(wei) 服務貿易規模擴大的新動能,持續提升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
一方麵,製造業(ye) 服務化增加了從(cong) 國外進口服務產(chan) 品的概率,能夠為(wei) 全球市場提供更多的服務出口機會(hui) 。2019年的國際服務貿易數據顯示,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服務進口市場。在製造業(ye) 服務化背景下,中國主動擴大服務進口的需求更大。另一方麵,製造業(ye) 服務化也增加了向國外出口服務產(chan) 品的概率,能夠為(wei) 全球市場提供更多的產(chan) 品選擇空間。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中國服務貿易一直處於(yu) 逆差狀態。隨著國內(nei) 服務業(ye) 經濟的穩步發展以及5G等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一些服務部門的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正在逐漸形成。2019年,已有一半的服務貿易部門實現了順差,其中包括金融、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因此,製造業(ye) 服務化能夠從(cong) 進口和出口兩(liang) 個(ge) 方向增加貿易概率,提升對外開放水平,進而推動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未來,在市場內(nei) 生驅動和政府主動有為(wei) 的雙重作用下,製造業(ye) 與(yu) 服務業(ye) 將在融合業(ye) 態和融合模式等方麵做出新的探索和突破,在拓展服務業(ye) 發展空間、促進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提升全球價(jia) 值鏈地位、優(you) 化資源配置、提高供給質量和全要素生產(chan) 率、加快經濟增長動能轉換及重塑國際合作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等方麵,都將發揮出更大的戰略意義(yi) 。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