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製造業(ye) 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技工荒”,勞動力市場中的高級藍領人才奇缺、技能型生產(chan) 崗位人才難求。針對這一問題,在近日國新辦舉(ju) 行的落實五中全會(hui) 精神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發布會(hui) 上,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職業(ye) 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表示,要加強培養(yang) 培訓、擴大技能人才供給規模,要大規模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建立政府財政資金、企業(ye) 職工教育經費、社會(hui) 捐助讚助、勞動者個(ge) 人付費的多元投入機製,提升培訓供給能力。
“要鼓勵企業(ye) 興(xing) 辦培訓,開展職工技能培訓。要推廣‘互聯網+職業(ye) 培訓’模式,提高培訓針對性、有效性。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堅持以促進就業(ye) 、適應產(chan) 業(ye) 需求為(wei) 導向,不斷調整技工院校專(zhuan) 業(ye) 結構和布局,深化校企合作、深化工學一體(ti) 化課程教學改革,使得技能人才培養(yang) 與(yu) 就業(ye) 和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進一步提高吻合度。”張立新說。
同時, 張立新指出,加強激勵、提高職工隊伍穩定性, 一是要推動落實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意見要求,全麵改善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二是健全技能人才崗位使用機製,堅持以用為(wei) 本,推動企業(ye) 建立技能人才多層次發展通道。鼓勵企業(ye) 吸納高技能人才參與(yu) 重大生產(chan) 決(jue) 策、生產(chan) 科研攻關(guan) 。三是深化技能人才評價(jia) 製度改革,支持企業(ye) 自主開展技能評價(jia) ,並且落實待遇。四是完善以國家獎勵為(wei) 導向,用人單位獎勵為(wei) 主體(ti) ,社會(hui) 獎勵為(wei) 補充的技能人才表彰製度。五是加大職業(ye) 技能競賽工作力度,促進優(you) 秀人才脫穎而出。對取得優(you) 異成績的選手要給予榮譽和物質獎勵。
對於(yu) 我國如何在“十四五”時期加強技能人才供需兩(liang) 方麵, 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副部長湯濤表示, 一方麵,加快人力資源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在人才供給特別是技能人才供給方麵要做幾個(ge) 方麵的工作:一是實施“十四五”的職業(ye) 培訓工作,現在正在開展的職業(ye) 技能提升行動,其職業(ye) 培訓力度還要加大。將技工教育發展作為(wei) 重要抓手,加快培養(yang) 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緩解目前存在的結構性就業(ye) 矛盾。二是,在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優(you) 化升級中,技術工人的供給要加強,塑造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的優(you) 勢。
另一方麵,要為(wei) 擴大內(nei) 需提供支撐。五中全會(hui) 的一個(ge) 重要指導思想就是要擴大內(nei) 需,要強化技能的激勵導向作用,充分發揮企業(ye) 主體(ti) 作用和政府引導作用,推動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包括技術工人待遇,要激發人才活力,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內(nei) 需動力。與(yu) 此同時,要促進2億(yi) 技能勞動者成為(wei) 中等收入群體(ti) ,為(wei) 擴大內(nei) 需提供堅實基礎。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