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ti) 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zheng) 力。如何為(wei) “中國製造”強健筋骨,成為(wei) 未來一段時間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從(cong) 蒸汽機到燃油發動機,從(cong) 電子管計算機到高性能芯片,縱觀工業(ye) 發達國家的曆史,製造業(ye) 在國民經濟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以製造業(ye) 推動國民經濟全方位、立體(ti) 化發展,獲得了製造大國的地位。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中國製造”起到基礎性的支撐作用,是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複蘇的重要力量。
作為(wei) 世界上工業(ye) 體(ti) 係、產(chan) 業(ye) 體(ti) 係最完整的國家,我國製造業(ye) 門類齊全,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不斷增強。但是,從(cong) 整體(ti) 上看,產(chan) 業(ye) 基礎薄弱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jue)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鏈亟須升級換代,在變幻的發展潮流中尋找新動能;新興(xing) 製造業(ye) 需要補齊短板,加快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向智能製造轉型的方向邁進。隻有告別過去主要依靠要素低成本投入、外需拉動、粗放發展的模式,才能做大做強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實現製造業(ye) 從(cong) 數量增長到質量提高的轉變。
盡管製造業(ye) 的發展牽涉到方方麵麵的要素,但人的要素無疑起到關(guan) 鍵的決(jue) 定性作用。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yu) 青年。
製造業(ye) 的高質量發展,需要青年的力量和擔當。中國正處於(yu) 從(cong) 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的階段,為(wei) 實現“中國製造”的高質量發展,這代青年使命在肩,奮鬥在我。
從(cong) 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要遵循市場規律,滿足變化的市場需求,從(cong) 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疫情防控最緊張的時候,“人民需要什麽(me) ,我們(men) 就造什麽(me) ”的口號,見證了中國企業(ye) 及時調整生產(chan) 、提供急需防疫物資的社會(hui) 責任。年輕人認識新生事物的敏銳度高,對市場需求擁有充分的感知力,善於(yu) 發現製造業(ye) 新的突破口。中國製造實現迭代發展,正需要這種基於(yu) 市場的洞見。
從(cong) 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工匠精神不可或缺。每到工廠密集招工的節點,“技工荒”的討論時常在輿論場上浮現,“年輕人不願去工廠”的發問引人深思。撐起中國製造業(ye) 的未來,離不開一批技能卓越、經驗豐(feng) 富的產(chan) 業(ye) 工人。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不僅(jin) 需要在政策引導上下力氣,也需要不斷完善績效激勵機製,讓新一代技術工人增強勞動的獲得感和回報,讓工匠身份真正贏得社會(hui) 的尊崇與(yu) 向往。
從(cong) 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創新是最根本的動力來源。我國製造業(ye) 的規模優(you) 勢不容置疑,但在一些關(guan) 鍵技術領域,仍存在諸多限製與(yu) 製約。製造能力跟不上社會(hui) 需求,一些高新技術產(chan) 品有能力設計卻無法獨立自主生產(chan) ,讓不少有識之士扼腕長歎。
年輕人接棒“中國製造”,要激發創新意識、培養(yang) 創新思維,讓製造業(ye) 創新跟上時代節拍,爭(zheng) 當新時代的能工巧匠。
一個(ge) 國家擁有高度發達的製造業(ye) ,在發展其他產(chan) 業(ye) 的時候才更有底氣,在變幻莫測的曆史風浪中才經得起考驗、穩得住信心。尤其對於(yu) 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製造業(ye) 隻有在升級換代中才能永葆競爭(zheng) 優(you) 勢,在全球競爭(zheng) 格局中脫穎而出。當前,製造業(ye) 從(cong) 勞動力密集型產(chan) 業(ye) 轉向智能製造,迫切需要新鮮的力量和創新的思維。麵對新機遇、新挑戰,廣大青年投身製造業(ye) 大有可為(wei) ,也必將大有作為(wei) !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