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把握全球產業轉移新趨勢 促進中國製造業價值鏈再升級

星之球科技 來源:光明日報2021-01-20 我要評論(0 )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強調“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在當前全球新一輪產(chan) ...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是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強調“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在當前全球新一輪產(chan) 業(ye) 轉移的大背景下,以及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影響,中國製造業(ye) 正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多重衝(chong) 擊。從(cong) 全球價(jia) 值鏈角度對全球產(chan) 業(ye) 轉移的新趨勢作出係統評估,主動順應和積極引導全球產(chan) 業(ye) 轉移的方向,不斷穩固和提升中國製造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的地位,不僅(jin) 是應對貿易摩擦和疫情衝(chong) 擊的短期需要,更是增強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促進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中長期戰略需求。


中國是製造業(ye) 全球價(jia) 值鏈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全球價(jia) 值鏈,是指產(chan) 品或服務從(cong) 最初概念到終端用途的全部活動,以及這些活動在地理空間上的分布情況。這一概念已成為(wei) 從(cong) 全球化視角描述和研究全球產(chan) 業(ye) 轉移問題的重要內(nei) 容。過去三十年,隨著全球價(jia) 值鏈逐步成為(wei) 決(jue) 定全球生產(chan) 分工格局的主導力量,傳(chuan) 統生產(chan) 體(ti) 係的全球布局出現諸多新特征。尤其是產(chan) 業(ye) 層麵的國際分工開始深化,同一生產(chan) 過程的不同環節被拆分,使得垂直分工的環節更加細化,生產(chan) 體(ti) 係覆蓋更多國家和地區以最大限度獲取比較優(you) 勢帶來的收益。受此影響,國家間的中間產(chan) 品貿易和服務貿易得以快速增長,並進一步驅動跨國投資以更快的增長來保障全球生產(chan) 體(ti) 係的緊密聯接。

一個(ge) 完整的生產(chan) 過程被細化分解後,通過分散生產(chan) 並重新組合,可以獲得規模經濟的直接利益,但不同環節之間交易成本的提高將限製生產(chan) 過程分解和空間分散的程度。過去二十年,製造業(ye) 全球價(jia) 值鏈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交通運輸效率的大幅提升,大大降低了分散生產(chan) 的運輸成本;其次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大降低了傳(chuan) 統生產(chan) 管理的成本,擴大了生產(chan) 空間分布的範圍;再次是全球經濟一體(ti) 化水平不斷提高,國家間貿易壁壘持續降低,降低了跨國界分散生產(chan) 的貿易成本;最後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市場需求擴張提升了跨國生產(chan) 布局在新興(xing) 市場的收益水平和吸引力。

製造業(ye) 全球價(jia) 值鏈的快速發展與(yu) 中國製造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全麵提升互為(wei) 因果。從(cong) 利用全球價(jia) 值鏈的機遇實現發展,到引領全球價(jia) 值鏈的深化與(yu) 提升,中國一直是全球價(jia) 值鏈當中的重要驅動力量。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中國依托低成本優(you) 勢,承接發達國家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轉移。隨著全球範圍製造業(ye) 分工不斷細化,產(chan) 業(ye) 進入壁壘明顯降低,越來越多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環節開始向中國擴散,使得中國獲得了更多參與(yu) 全球分工的機遇。把握這些曆史性機遇,中國較快建立了相對完整的製造業(ye) 生產(chan) 體(ti) 係,並在多數領域確立了明顯的規模優(you) 勢。

加入WTO之後,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製造業(ye) 價(jia) 值鏈開始向更多國家和地區拓展,並在電子等全球化特征突出的產(chan) 業(ye) 形成了以中國為(wei) 核心的全球生產(chan) 體(ti) 係。據統計,中國多數產(chan) 業(ye) 的生產(chan) 規模都超過全球的30%,電子電器等產(chan) 業(ye) 的規模甚至超過全球的40%,加上為(wei) 中國提供各種配套並形成穩定分工關(guan) 係的其他生產(chan) 能力,總體(ti) 規模占到全球的60%以上。所以,中國在製造業(ye) 全球價(jia) 值鏈的多數領域都占據生產(chan) 主體(ti) 地位。相比而言,日本、韓國、德國等製造業(ye) 第二梯隊國家,緊緊圍繞中國生產(chan) 體(ti) 係形成上下遊分工關(guan) 係,並獲得參與(yu) 和影響全球價(jia) 值鏈的機會(hui) ;越南等東(dong) 南亞(ya) 國家是全球製造業(ye) 第三梯隊,作為(wei) 衛星生產(chan) 基地,為(wei) 中國提供更低端的生產(chan) 配套,處於(yu) 從(cong) 屬地位。美國作為(wei) 全球第二大製造業(ye) 國家,依靠核心技術持續創新獲取高額壟斷收益,是全球價(jia) 值鏈的“收益分配中心”。


新一輪全球產(chan) 業(ye) 轉移呈現出新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先後發生了三次全球範圍的產(chan) 業(ye) 轉移。第一次是傳(chuan) 統機械製造業(ye) 從(cong) 歐美國家向日本的轉移,第二次是傳(chuan) 統消費品製造業(ye) 從(cong) 日本向亞(ya) 洲四小龍的轉移,第三次是全球製造業(ye) 向中國的全麵轉移。每一次轉移都支撐了全球經濟的一輪繁榮,成就了一批新的高速增長的工業(ye) 化國家。這三次產(chan) 業(ye) 轉移中,勞動力等要素成本優(you) 勢和市場規模是決(jue) 定產(chan) 業(ye) 轉移方向的主要因素,製造體(ti) 係的整體(ti) 轉移是主要方式。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全球價(jia) 值鏈開始發揮作用,在產(chan) 業(ye) 鏈分工更加細化和鏈條拉長的同時,產(chan) 業(ye) 空間布局開始圍繞細分產(chan) 業(ye) 展開。由於(yu) 不同細分生產(chan) 環節依托的要素優(you) 勢更加多元化,使得當前正在進行的第四次全球產(chan) 業(ye) 轉移形成了明顯不同於(yu) 以往三次的模式和特點。

首先,全球產(chan) 業(ye) 轉移的壁壘在不斷降低。越來越多的後起國家僅(jin) 依靠少量要素成本優(you) 勢就有機會(hui) 參與(yu) 其中,產(chan) 業(ye) 轉移速度明顯加快,轉移範圍明顯加大。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降低了產(chan) 業(ye) 細化後在全球分散布局的成本,進一步增強了全球價(jia) 值鏈擴張的力量。

其次,整體(ti) 產(chan) 業(ye) 鏈轉移的難度不斷加大,細分產(chan) 業(ye) 鏈的轉移將成為(wei) 主要趨勢。單一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的細化分解,為(wei) 不同產(chan) 業(ye) 之間整合相同要素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縱向分工鏈條之間出現越來越多的橫向聯係,形成了更加複雜的網格化分工格局。獨立生產(chan) 環節規模經濟的優(you) 勢隨之升級為(wei) 整體(ti) 配套能力,形成更具體(ti) 係性特征的綜合優(you) 勢。這一優(you) 勢超越了勞動力成本等獨立要素的重要性,成為(wei) 決(jue) 定全球產(chan) 業(ye) 轉移模式的主導力量。與(yu) 此同時,東(dong) 道國的研發創新能力、投資環境、配套能力以及終端市場等因素,也比以往越發重要。

再次,產(chan) 業(ye) 轉出國家和接受國家之間的聯係比以往更加緊密,相互之間的依賴性也明顯提高。完整的生產(chan) 體(ti) 係經過細化分工和跨國分散生產(chan) ,然後重新組合起來的過程中,分工越細化,區域分布越廣泛,相關(guan) 國家之間的貿易聯係也越緊密,相互之間的依賴程度越高。這對傳(chuan) 統國際貿易政策和製度安排提出新要求,進一步的貿易自由化和更高效的國際貿易投資製度安排,成為(wei) 全球價(jia) 值鏈進一步深化的必要條件。

最後,跨國產(chan) 業(ye) 轉移推動形成亞(ya) 洲區域產(chan) 業(ye) 分工網絡。過去十多年,麵向全球的價(jia) 值鏈發展趨勢開始轉向,並越來越多地向區域性分工轉移。近年來,一批後起的亞(ya) 洲國家對中國產(chan) 業(ye) 轉移的承接能力快速提升,未來將可能形成以中國為(wei) 核心、覆蓋南亞(ya) 和東(dong) 南亞(ya) 區域的全球製造業(ye) 生產(chan) 體(ti) 係。與(yu) 此同時,中國與(yu) 日本、韓國等處於(yu) 價(jia) 值鏈相對高端國家的產(chan) 業(ye) 分工合作關(guan) 係也不斷加強,形成了覆蓋多數東(dong) 亞(ya) 區域的製造業(ye) 基地。中國處於(yu) 兩(liang) 個(ge) 生產(chan) 體(ti) 係的空間交匯地位,是整個(ge) 體(ti) 係的主體(ti) 和主導力量。


全球價(jia) 值鏈繼續深化發展的大方向不會(hui) 改變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製造業(ye) 全球價(jia) 值鏈深化速度明顯放緩。這是對過去快速發展的修補性調整,也是國際金融危機、中美經貿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短期衝(chong) 擊的結果。展望未來,驅動新一輪全球價(jia) 值鏈擴張進程的力量仍在不斷增強,中國也將處於(yu) 更加核心的地位,我們(men) 要在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同時,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

首先,信息技術特別是產(chan) 業(ye) 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使得傳(chuan) 統生產(chan) 體(ti) 係的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機器人等先進製造技術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在傳(chuan) 統生產(chan) 環節分工更加細化的同時,一些本來需要高素質勞動力的價(jia) 值鏈環節,因為(wei) 生產(chan) 更加標準化,能夠在更廣泛的區域分散完成,從(cong) 而為(wei) 更多後發國家參與(yu) 全球價(jia) 值鏈打開新空間。

其次,中國作為(wei) 全球製造業(ye) 發展的主導力量,隨著本土勞動力成本上漲與(yu) 要素比較優(you) 勢的變化,內(nei) 在的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要求日益緊迫,製造業(ye) 的自動化升級和“機器替人”的進程不斷加快,勞動力成本的重要性將逐步降低,產(chan) 業(ye) 體(ti) 係配套能力的重要性不斷提升,這有助於(yu) 強化中國製造業(ye) 繼續推動全球價(jia) 值鏈深化發展的能力。

再次,越來越多的後發工業(ye) 化國家,隨著本國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逐步形成,進一步參與(yu) 全球價(jia) 值鏈分工的能力和熱情都在不斷提高。另外,收入增長促使消費升級,也使得這些國家的市場得以快速增長,在全球價(jia) 值鏈轉移中形成新的吸引力,這從(cong) 需求側(ce) 為(wei) 全球價(jia) 值鏈的分工深化提供了動能。

最後,從(cong) 近期看,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初步達成,也有助於(yu) 穩定全球投資的預期和信心,從(cong) 而逐步恢複過去幾年來跨國投資增長和全球價(jia) 值鏈重構的進程。即使後期還會(hui) 出現各種不確定性,過去幾年逐步形成的區域經濟一體(ti) 化步伐的加快,也將繼續促使區域性全球價(jia) 值鏈取得更加重要的地位,並為(wei) 在區域性的國際空間層麵進一步細化價(jia) 值鏈分工創造條件。


促進中國製造業(ye) 全球價(jia) 值鏈地位繼續提升

在製造業(ye) 全球價(jia) 值鏈進一步深化的背景下,中國有機會(hui) 依托過去十多年形成的在全球製造業(ye) 價(jia) 值鏈上的主導地位,積極引領,科學布局,構建以中國製造為(wei) 核心和主導、深度融合發達國家先進產(chan) 業(ye) 技術資源、覆蓋印度和東(dong) 南亞(ya) 各國生產(chan) 製造體(ti) 係、市場輻射全球的製造業(ye) 價(jia) 值鏈體(ti) 係。

在創新驅動和大力改善營商環境等的基礎上,我國應主動加強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承接國家之間的全球價(jia) 值鏈聯係。通過合理引導中國製造業(ye) 向外轉移的區域和產(chan) 業(ye) 環節,建立與(yu) 國內(nei) 產(chan) 業(ye) 間高效科學的分工配套聯係,同時注意整合以企業(ye) 為(wei) 主的分散投資模式,構築相互協作的集群投資模式,形成包括股權投資、貿易、生產(chan) 外包等多元化模式的對外投資格局。加大與(yu) 全球製造業(ye) 第二梯隊國家的價(jia) 值鏈融合,加快引進高品質外資和技術。近年來,我國與(yu) 日本、韓國、德國等製造業(ye) 第二梯隊國家技術合作日益增多,水平分工特征逐步顯現。繼續強化這一發展態勢,既符合這些國家實現已有核心技術更大價(jia) 值的需要,也是中國製造業(ye) “補短板”和實現價(jia) 值鏈升級的重要機遇。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於(yu) fun88网页下载,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nei) 使 用,並注明"來源:fun88网页下载”。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guan) 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ti) ,轉載目的在於(yu) 傳(chuan) 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媒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ge) 人認為(wei) 本網內(nei) 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shu) 麵權利通知,並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ti) 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後,將會(hui) 依法盡快移除相關(guan) 涉嫌侵權的內(nei) 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