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摘要】
軟離子導體(ti) (例如水凝膠和離子凝膠)已經實現了可拉伸和透明的離子電子學,但它們(men) 受到液體(ti) 成分固有的關(guan) 鍵限製,這些限製可能會(hui) 泄漏和蒸發。最近,華南理工大學孫桃林/浙江大學賈錚教授團隊在《Advanced Materials》上A Mechanically Robust and Versatile LiquidFree Ionic Conductive Elastomer的論文。展示了新型無液體(ti) 離子導電彈性體(ti) (ICE),它們(men) 是通過鋰鍵和氫鍵承載鋰陽離子和相關(guan) 陰離子的共聚物網絡,因此它們(men) 本質上不受泄漏和蒸發的影響。ICE具有非凡的機械通用性,包括出色的可拉伸性,高強度和韌性,可快速自我修複,和可3D打印性。更有趣的是,ICE可以克服強度與(yu) 韌性之間的衝(chong) 突(這在力學和材料科學領域已廣為(wei) 人知),並且可以克服離子電導率常見的離子電導率和機械性能之間的衝(chong) 突。進一步開發了幾種基於(yu) ICE的無液離子電學器件,包括電阻傳(chuan) 感器,多功能離子蒙皮和摩擦電納米發生器(TENGs),它們(men) 不受以前基於(yu) 凝膠的設備的限製,例如泄漏,蒸發和弱的水凝膠-彈性體(ti) 界麵。另外,通過打印一係列具有精細特征的結構,可以證明ICE的3D可打印性。這一發現為(wei) 各種要求環境穩定性和耐久性的電離電子提供了希望。
【圖文解析】
為(wei) 了製造ICE,將雙(三氟甲烷)磺酰亞(ya) 胺鋰(LiTFSI)(一種廣泛用於(yu) 鋰離子電池的聚合物電解質中的鋰鹽)溶解在乙二醇甲基醚丙烯酸酯(MEA)和丙烯酸異冰片酯(IBA)的液體(ti) 二元混合物中。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工作中LiTFSI的摩爾濃度C為(wei) 0.5 m。然後使用0.0052 m可溶於(yu) 液體(ti) 單體(ti) 的光引發劑二苯甲酮,通過丙烯酸酯單體(ti) 混合物的自由基共聚反應形成ICE,而無需使用任何有機溶劑。因此,ICE完全由交聯的共聚物網絡(即P(MEA-co-IBA))以及可移動的鋰離子和相關(guan) 的陰離子(圖1a)組成,並且沒有液體(ti) 。
圖1無液體(ti) 離子導電彈性體(ti) (ICE)的示意圖和物理特性。
進行小角度X射線散射(SAXS)和廣角X射線散射(WAXS)來研究ICE的微觀結構。ICE具有非晶態結構,因此未觀察到相分離,表明LiTFSI均勻分散在ICE中,MEA和IBA沿共聚物鏈無規排列(圖1b)。ICE具有約1640%的相當大的斷裂應變(圖1c),高於(yu) 不含LiTFSI的F = 0.2的純共聚物P(MEA-co-IBA)的≈1400%值。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報道的最可拉伸的無液體(ti) ICE之一。經熱重分析(TGA)證實,無液體(ti) ICE也具有很高的熱穩定性(圖1d)。此外,ICE的玻璃化轉變溫度(Tg)為(wei) -14.4°C(圖1e),高於(yu) 該溫度時,ICE可以拉伸並具有導電性(通過差示掃描量熱法(DSC)測量)。通過調節LiTFSI的摩爾濃度,可以合成一係列具有不同機械性能的無液體(ti) ICE。力學性能包括樣品的拉伸性,斷裂韌性,強度和楊氏模量,分別從(cong) 力學測試中提取出來,如圖2a-d所示。
圖2 無液體(ti) ICE的機械性能。
除了優(you) 異的機械性能外,不含液體(ti) 的ICE還具有良好的離子電導率。在此,電導率是在環境條件下測量的,由σ=L/(AR)決(jue) 定,其中L為(wei) 樣品長度,A為(wei) 樣品的橫截麵積,R為(wei) 體(ti) 電阻。當鹽濃度從(cong) C=0.5增加到2.0 m時,ICE的電導率從(cong) 4.20×10-4增加到5.28×10-3 Sm-1(圖3a),因為(wei) 離子電導率通常與(yu) 有效離子數成正比。流動離子。此外,隨著溫度的升高,無液體(ti) 的ICE表現出更高的電導率(圖3b)。圖3c顯示了ICE在1周內(nei) 的離子電導率。LiTFSI濃度為(wei) 0.5和1.0 m的樣品在測試期間顯示出理想的電導率。圖3d顯示了自修複過程中切割樣品的電導率。切割後,盡管兩(liang) 半物理接觸,但切割後樣品的電導率遠低於(yu) 原始ICE。電導率在10小時內(nei) 恢複到初始值的97%,顯示出損傷(shang) 後自主的電自我修複能力(圖3d)。
圖3 無液體(ti) ICE的電化學性能。
另一個(ge) 代表性的離子電子設備是離子皮膚,這是一種由介電彈性體(ti) (例如,丙烯酸彈性體(ti) VHB或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夾在兩(liang) 個(ge) 離子導體(ti) (即電極)之間的電容式傳(chuan) 感器。兩(liang) 個(ge) 電極通過兩(liang) 條金屬線連接到電容表。當外力(即拉伸或壓力)使皮膚變形時,由電容表測量的電容會(hui) 增加,從(cong) 而使離子皮膚能夠感知變形。基於(yu) 這個(ge) 概念,已經報道了各種離子皮膚,主要使用聚電解質水凝膠和離子凝膠作為(wei) 離子導體(ti) 。在這項工作中,將ICE用作離子電極,製成無液體(ti) 的非揮發性離子蒙皮,其包含夾在兩(liang) 個(ge) ICE之間的介電彈性體(ti) (即純P(MEA-co-IBA)共聚物)(即,含1.5 m的LiTFSI的P(MEA-co-IBA)共聚物(圖4a)。新型離子皮膚本質上不會(hui) 泄漏,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強大的彈性體(ti) -ICE附著力,這與(yu) 水凝膠基人造皮膚中較差的彈性體(ti) -水凝膠界麵形成鮮明對比。作者通過簡單地將介電彈性體(ti) 附著到ICE的表麵上,製成了聚合物線(由兩(liang) 個(ge) ICE通過介電彈性體(ti) 通過結點相連)組成(圖4b–I)。
圖4 基於(yu) ICE的無液體(ti) 離子皮膚,可以感應應變,力和溫度。
改材料的另一個(ge) 優(you) 點是3D可打印性。凝膠基離子導體(ti) 的3D打印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而無液體(ti) 的ICE尚未被打印。本文中,作者開發了一種自下而上的數字光處理(DLP)3D打印係統(圖5a)。用於(yu) 打印的材料是ICE的前體(ti) 溶液,添加了1%(v/v)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MW≈700)作為(wei) 交聯劑和1%(v/v)乙基(2,4,6) -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次膦酸酯(TPO-L)作為(wei) 光引發劑。可以打印ICE以形成各種2D和3D形狀。例如,打印出具有精細特征的2D貓頭鷹圖案(圖5b)。貓頭鷹翅膀的放大視圖顯示,打印條紋的平均寬度約為(wei) 160 m(圖5c),顯示出很高的打印分辨率。其他2D形狀(例如雪花和ICE電路)也可以通過印刷製作(圖5d,e)。此外,作者打印了一個(ge) 複雜的3D結構,即一個(ge) 棋子(圖5f),以證明無液體(ti) ICE的良好3D可打印性。印刷的結構是導電的。
圖5 演示無液體(ti) ICE的可印刷性。
【總結】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證明了完全由交聯的長鏈共聚物網絡和鋰鹽組成的無液體(ti) ICE。該材料在卓越的可拉伸性,高模量/強度/韌性,前所未有的斷裂功,自我修複,快速自我修複和3D可打印性方麵顯示出非凡的機械通用性。令人驚訝的是,隨著鋰鹽濃度的增加,發現ICE的強度和韌性均增加,克服了公認的強度和韌性之間的衝(chong) 突-它們(men) 通常是互斥的。此外,通過增加鋰鹽的濃度,可以同時提高機械性能和離子電導率,從(cong) 而成功解決(jue) 了電凝膠兩(liang) 種性能之間的權衡。氫鍵和鋰鍵在共聚物鏈和分散在整個(ge) 共聚物基體(ti) 中的鋰鹽之間的氫鍵和鋰鍵的輕鬆(重新)形成是克服強度與(yu) 韌性以及機械性能和離子電導率之間衝(chong) 突的根本關(guan) 鍵。作者已經展示了幾種基於(yu) ICE的無液電離電子設備,包括電阻傳(chuan) 感器,離子蒙皮和摩擦電納米發生器,它們(men) 本質上不受泄漏,蒸發以及水凝膠-彈性體(ti) 界麵弱的困擾,這是穩定運行的主要障礙。基於(yu) 凝膠的離子電子學ICE的可加工性通過多個(ge) 3D打印對象得到了進一步證明,例如具有精美功能的2D貓頭鷹圖案和3D棋子。據悉,這是對無液體(ti) ICE的3D可打印性的首次調查。憑借其機械通用性,3D可打印性,熱穩定性和光學透明性,這項無液ICE可以為(wei) 各種要求高度環境穩定性和耐用性的電離電子設備提供希望。
參考文獻:doi.org/10.1002/adma.202006111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