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機器人檢測認證與(yu) 長三角產(chan) 業(ye) 創新大會(hui) 在上海隆重舉(ju) 行。本次大會(hui) 圍繞“賦能區域產(chan) 業(ye) ,提升企業(ye) 價(jia) 值”展開討論。期間,來自國內(nei) 外的行業(ye) 專(zhuan) 家為(wei) 後疫情時代如何促進機器人行業(ye) 發展指明方向。
近年來,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得很快,從(cong) 互聯網到物聯網,從(cong) 虛擬現實技術發展到增強現實技術,從(cong) 網格計算發展到雲(yun) 計算,從(cong) 機器學習(xi) 技術發展到深度學習(xi) ,這裏出現了幾個(ge) 典型的綜合交叉領域⸺工業(ye) 互聯、混合現實、大數據、人工智能。“我們(men) 把人工智能技術運用到製造業(ye) 當中,將人工智能技術和產(chan) 品實際製造技術融合起來。企業(ye) 對於(yu) 智能製造的理解不盡相同,目前,大部分企業(ye) 還停留在數字化的階段,真正智能化的要求在於(yu) 人工智能技術和產(chan) 品實際製造技術有沒有融合。若要將這兩(liang) 者真正結合起來,需要兩(liang) 項關(guan) 鍵技術:機器視覺檢測和數字孿生。”浙江大學教授、長三角機器人產(chan) 業(ye) 平台創新聯盟理事長譚建榮院士在演講中指出。
未來,戰略形勢及國際機器人格局即將發生較大轉變,機器人技術與(yu) 係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原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趙傑教授則對未來10-15年全球機器人產(chan) 業(ye) 新的國際戰略格局進行了研判:
•全球機器人產(chan) 業(ye) 格局將重塑,中國市場將成為(wei) 產(chan) 業(ye) 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實際上中國市場已經占有較大優(you) 勢,而且隨著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相信中國可以打破當前格局,形成中、美、歐、日、韓主導的全球機器人產(chan) 業(ye) 新格局。
•亞(ya) 洲及一帶一路國家,將成為(wei) 世界強國,爭(zheng) 奪工業(ye) 機器人的重要市場。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國際龍頭都以爭(zheng) 奪中國市場作為(wei) 決(jue) 勝未來的重要戰略,隨著產(chan) 業(ye) 的逐漸轉移,國際上整機龍頭企業(ye) 將以中國市場作為(wei) 戰略市場,主攻亞(ya) 洲國家和一帶一路國家新興(xing) 市場。
•服務機器人將成為(wei) 世界機器人強國爭(zheng) 奪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主導地位的重要戰場。服務機器人產(chan) 業(ye) 總體(ti) 上尚未爆發,但其市場一旦爆發,會(hui) 遠遠高於(yu) 工業(ye) 機器人市場,這個(ge) 市場的規模將占據全球機器產(chan) 業(ye) 極大的份額,誰取得了主導地位,就意味著占據了全球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龍頭地位。
•特種機器人地位將異常突出,成為(wei) 世界機器人強國相互製衡的重要手段。特種機器人在維護國家安全、社會(hui) 穩定以及關(guan) 乎包括國家經濟、科技、國防、社會(hui) 等方方麵麵都會(hui) 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來自日本立命館大學理工學部機器人學科教授馬書(shu) 根也提出了他對於(yu) 機器人行業(ye) 現狀的思考。
“目前,服務機器人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但其並沒有像預測的一樣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原因在於(yu) 機器人產(chan) 學界發展需求不一致。工業(ye) 機器人需求很大,如何實現輕量化、高精度、高速度是目前企業(ye) 麵臨(lin) 的挑戰。而在學術界,人們(men) 對於(yu) 仿生機器人、人工智能的研究興(xing) 趣更加濃厚。
此外,馬書(shu) 根教授透露,日本已經製訂了2021-2025年新的五年期機器人發展規劃,“日本對於(yu) 機器人的發展也很看中,其硬件技術始終走在世界前列,但在軟件技術及AI技術方麵還有所欠缺,亟待進一步提升。”
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國家“十五”863計劃機器人技術主題專(zhuan) 家孫立寧從(cong) 不同角度和應用行業(ye) 出發,勾勒出一個(ge) 非常宏偉(wei) 的未來機器人產(chan) 業(ye) 藍圖。“機器人正在改變我們(men) 的生活方式,疫情讓我們(men) 深刻感受到機器人是剛需的,同時也涉及到了我們(men) 生活的方方麵麵,這就需要把產(chan) 品與(yu) 傳(chuan) 感器相結合,通過大數據互聯來達到理想的狀態。在汽車行業(ye) 中,ABB、寶馬汽車等對汽車零部件尺寸檢測會(hui) 有應用;在3C電子行業(ye) ,工廠自動化應用也非常大;此外,機床與(yu) 工業(ye) 軟件技術結合也實現了車間的智能化發展。”
“機器人技術發展得非常快,但要最終實現機器人應用,解決(jue) 其編程中的柔性控製、環境感知建模、人機協作的安全問題等,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他總結道。
後疫情時代,製造業(ye) 向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級,也極大釋放了工業(ye) 集群的需求,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平台、人機交互關(guan) 鍵技術的加速突破,豐(feng) 富了下遊應用場景,在娛樂(le) 、教育、醫療等領域展現出新的發展動能。新的經濟新的業(ye) 態催生出新的需求,從(cong) 未來工業(ye) 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的拓寬與(yu) 下沉,到新的應用場景釋放出新動能,還有很長一條路要走。相信中國機器人市場在智能製造大背景的助推下,一定會(hui) 走得更遠。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