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ti) 的新陳代謝功能是通過複雜的、分級三維(3D)血管網絡輸送氧氣和營養(yang) 物質以及清除廢物來維持的。分級血管網絡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代謝物擴散的表麵積,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流體(ti) 對流的阻力。因此,通過工程化手段體(ti) 外構建分層血管網絡是體(ti) 外重構組織器官的基礎。
近日,美國萊斯大學Jordan S. Miller團隊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發表題為(wei) “Generation of Model Tissues with Dendritic Vascular Networks via Sacrificial Laser-sintered Carbohydrate Templates”的文章,報道了使用糖粉犧牲材料結合激光燒結技術製造樹突狀網絡支架,然後灌注載細胞水凝膠構建樹突狀血管網絡組織模型。這項研究證明樹突血管網絡可以維持超過1cm厚的組織模型中細胞代謝活性,為(wei) 研究血管網絡結構、代謝物轉運和組織功能之間的關(guan) 係提供了新的模型策略。
背景介紹
血管網絡是人體(ti) 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組織器官的營養(yang) 和氧氣的供應。較早的研究采用軟光刻和插針管的方式構建血管通道,隨著工程技術的發展和新材料的出現而逐漸淘汰,目前的研究手段聚焦於(yu) 增材製造在血管化模型構建中的應用。構建給定的血管化通道可以通過噴墨、擠出工藝,懸浮打印工藝,立體(ti) 光刻工藝,激光燒結等技術實現。其中激光燒結技術指以激光為(wei) 熱源對粉末壓坯進行燒結的技術,具有成型速度快、精度高等優(you) 勢,非常適合構建複雜血管通道。Jordan S. Miller團隊模擬生理狀態下血管分支結構,利用激光燒結技術將糖粉材料燒結成複雜網絡的糖支架。然後用水凝膠包裹糖支架,在給定條件下溶解該支架形成空腔,最後在空腔內(nei) 灌注血管內(nei) 皮細胞形成完整的樹突狀血管網模型。利用燒結技術可以構建諸如分層網絡等複雜的拓撲結構,既為(wei) 體(ti) 外長期培養(yang) 大尺度組織模型提供新的解決(jue) 方案,也為(wei) 研究血管網絡結構在組織代謝中的功能提供可能。
實驗結果
1.基於(yu) 糖犧牲材料的激光燒結技術流程
實驗中使用的是糖犧牲材料的基礎成分是異麥芽粉(Isomalt powder),但是異麥芽粉與(yu) 標準激光燒結材料(如尼龍)相比具有更高的粘性(圖1d),需混合抗凝結劑(二氧化矽,玉米澱粉和黃原膠)以稀釋其粘性。然後糖粉末由粉末分裝器和振動篩槽均勻地噴灑在指定區域,通過激光燒結構築成型(圖1a)。所構建的糖支架具有異質3D分支,曲率光滑和無支撐幾何體(ti) 的特性(圖1b)。該支架同時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脆性,其彈性模量約為(wei) 600MPa,足以支撐其自身重量並完成後續的水凝膠灌注。該團隊還更新了OpenSLS的硬件和固件,使其能編碼區域特定的燒結參數,更適合進行糖粉的激光燒結(圖1e)。
2.基於(yu) 糖犧牲材料的激光燒結技術後處理和特性表征
燒結後的糖支架表麵顆粒感強,使用濃縮異麥芽糖溶液處理後可以快速抹平表麵而不會(hui) 影響整個(ge) 結構(圖1f)。接下來,該團隊評估了激光參數和幾何結構之間關(guan) 係。實驗結果總結了從(cong) 厘米(圖1b,圖1c)到百微米(圖1g)範圍內(nei) 的糖支架製造參數。尤其糖絲(si) 直徑在400 -800微米範圍內(nei) ,固定功率密度為(wei) 45Wmm2時,激光移動速度和糖絲(si) 直徑之間存在近似線性關(guan) 係(圖1g,圖1h)。
圖1. 基於(yu) 激光燒結技術的糖支架設備搭建和製作流程。
3.基於(yu) 激光燒結技術的糖支架犧牲性檢測
為(wei) 驗證燒結並光滑處理後的糖材料具有犧牲性,該團隊通過燒結製作簡單的網格結構,然後用不同的材料包裹網格結構。在外殼材料凝固後,加水或者PBS溶解糖材料。結果表明,糖材料可被PDMS、PCL、PEGDA、瓊脂、絲(si) 素蛋白、纖維蛋白等多種材料或水凝膠包裹,並且溶解後的管道均有良好的連通性(圖2a - 圖2c)。然後該團隊製造嚐試構建複雜的拓撲結構,在可控性較差的瓊脂材料中分別成功構建了二維多通道、三維分層通道和三維獨立通道等複雜結構。以上實驗說明了基於(yu) 糖粉末的激光燒結技術具有在多種水凝膠中構建複雜血管通道的可能。
圖2. 燒結後糖支架在分支網絡和多血管網絡結構中的犧牲性檢測。
4.樹突狀血管網設計
為(wei) 模擬生理條件下的動脈-靜脈血管網絡,該團隊采用了葉脈分支模型來計算分支血管拓撲結構。簡言之,在一個(ge) 橢圓模型內(nei) 假定兩(liang) 個(ge) 葉脈生長點並假定其隨機延伸(圖3a),當兩(liang) 個(ge) 生長束接近時,它們(men) 的末端分支相互吸引(圖3b)並會(hui) 聚形成閉合網絡(圖3c)。但是網絡管道厚度的計算遵從(cong) Murray定律而獨立於(yu) 葉脈網絡生長步驟(圖3d)。經過對該網絡的流動性評估後發現,該網絡可以有效地將流量分布在所有通道中(圖3e),即分叉的流體(ti) 在分支中呈現出較低的速度,而會(hui) 聚的流體(ti) 獲得速度則是分支速度之和(圖3f)。另外,研究結果表明通道中的最大速度和壁麵剪應力是一致的,證明了整個(ge) 網絡中的流體(ti) 流動是均勻分布的(圖3g)。該團隊還發現通過標準計算流體(ti) 力學(CFD)可模擬上述流動性評估結果,於(yu) 是提出了將CFD用於(yu) 模擬和預測血管流動性的可能。文章作者最後通過檢查三個(ge) 單獨的粒子圖像測速(PIV)實驗,證明了該網絡構建的可重複性(圖3i,圖3j)。
圖3. 基於(yu) 葉脈分支模型的樹突狀血管網絡模擬。
5.激光燒結糖支架血管網絡載細胞培養(yang)
在獲得穩定構建血管網狀結構的工藝參數後,該團隊開始進行載細胞實驗。血管網外層水凝膠中混有被mOrange標記的IMR-90成纖維細胞,血管通道內(nei) 皮通過灌注種植GFP標記的內(nei) 皮細胞(HUVEC)。經過11天的灌注培養(yang) 後,結果發現HUVEC在管腔內(nei) 長勢良好,並有向水凝膠內(nei) 萌發的趨勢。進一步的評估表明,HUVEC均勻地覆蓋在網絡的各個(ge) 分支(圖4c,圖4d)和通道的整個(ge) 周長(圖4e)周圍。接下來,該團隊在同一個(ge) 血管網糖支架上的不同區域用不同的水凝膠包裹,構建出一個(ge) 液體(ti) 互通的異源材料血管網組織模型,證明了糖支架激光燒結技術在構建不同組織交界麵模型的潛力(圖4f)。
圖4. 糖支架血管網絡具有良好的細胞培養(yang) 活性。
6.載細胞水凝膠中細胞代謝的區域異質性
為(wei) 深入了解灌注水凝膠中不同細胞密度下的代謝活性,該團隊通過激光燒結技術製造單管道水凝膠(圖5a)。水凝膠中混合不同密度的HepG2肝細胞,在第0天、第3天、第7天後通過MTT染色研究細胞代謝活性。結果發現,靠近單管道的細胞一直維持較高的代謝活性而其他區域的代謝活性從(cong) 第3天開始減弱(圖5b,c)。對低細胞密度水凝膠的研究顯示,從(cong) 第3天開始管道附近的細胞密度、代謝活性(圖5d,圖5e)開始加速上升,而高細胞密度水凝膠中第3天和第7天的細胞密度沒有顯著變化,可能原因是水凝膠中細胞密度過高而很快達到飽和。同時第7天的結果還表明,在不同細胞密度的水凝膠中其代謝活性半徑和總代謝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趨於(yu) 相同(圖5f,圖5g),並總結了細胞活性與(yu) 通道距離之間的簡單函數關(guan) 係(圖5h)。
圖5. 載細胞水凝膠中細胞代謝活性評估。
7.載細胞水凝膠樹突狀血管網灌注培養(yang) 研究
該團隊同樣通過燒結技術構建樹突狀血管網支架並包埋於(yu) 2%瓊脂糖膠中,並驗證了該結構的通道流動性(圖6a – 圖6d)。然後,將該支架包埋於(yu) 載HepG2細胞的水凝膠中,觀察到3天後樹突狀網絡周圍細胞代謝活性增強(圖6e)。該團隊進一步開發了一個(ge) 圖像處理工作流程,將整個(ge) 凝膠的代謝活動進行可視化,並發現樹突狀血管網存在灌注不充分的區域。其可能原因是該區域上遊管道本身灌注不足導致的(圖6f – 圖6h)。
圖6. 樹突狀血管網絡的製備、灌注和載細胞培養(yang) 分析。
8.樹突狀血管網絡灌注培養(yang) 支持原代肝細胞維持代謝活性
首先,該團隊製作簡單的多通道水凝膠,水凝膠中植入小鼠原代肝細胞。相比於(yu) 靜態培養(yang) ,通過灌注培養(yang) 的原代肝細胞維持更高的代謝活性和更真實的蛋白表達,細胞之間的間隙也更為(wei) 緊密,同時也表達更高的白蛋白水平(圖7a-圖7g)。然後,該團隊製作了1.5cmx 3.8cm大尺度樹突狀網絡培養(yang) 小鼠原代肝細胞(圖h)。結果發現肝細胞主要聚集在管道周圍生長(圖7i,圖7j),這些細胞在培養(yang) 7天後細胞仍然維持白蛋白分泌功能和緊密的團簇結構(圖7l – 圖7n)。進一步分析發現該團簇代謝活性在培養(yang) 3天達到最高,培養(yang) 7天後出現明顯下降。同時E-cadherin表達檢測也證實了代謝的變化(圖7j,圖7k)。
圖7. 樹突狀血管網絡灌注支持原代肝細胞體(ti) 外培養(yang) 。
總結
在這項研究中,Jordan S.Miller團隊證明了通過激光燒結製作的糖支架可被用於(yu) 構建複雜的通道網絡用於(yu) 模擬人體(ti) 的血管係統。該技術采用犧牲材料灌注的方法構建水凝膠結構,使得體(ti) 外構建任意血管拓撲結構成為(wei) 可能。激光燒結技術克服了擠壓技術在複雜結構和多層結構上的製造限製,從(cong) 而實現具有仿生功能的三維分級、分支血管網絡。
參考文獻
Generationof model tissues with dendritic vascular networks via sacrificiallaser-sintered carbohydrate templates[J].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20:1-17.
DOI:10.1038/s41551-020-0566-1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