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空氣激光(air lasing)是以空氣的主要成分或其衍生物為(wei) 增益介質,通過無腔放大方式產(chan) 生的相幹輻射。它以高能量飛秒激光脈衝(chong) 產(chan) 生的低溫等離子體(ti) 通道——“飛秒光絲(si) ”為(wei) 載體(ti) ,具有天然的遠程產(chan) 生能力,並具備高亮度、窄線寬、沿特定方向傳(chuan) 輸等優(you) 點。因此,自從(cong) 空氣激光被發現以來,其在大氣遙感領域的應用就引起國內(nei) 外研究者的極大關(guan) 注。然而,如何使用“空氣激光”這一新利器精確“診斷”大氣呢?最近,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給出了答案。該團隊報道了一種空氣激光輔助的相幹拉曼散射技術,並利用該技術成功記錄了大氣中溫室氣體(ti) CO2和SF6的“分子指紋”,實現了大氣中濃度低至萬(wan) 分之三的溫室氣體(ti) 檢測,並展示了該技術的多組分同時測量以及CO2同位素分辨的能力。
引用格式(點擊閱讀原文)
Zhihao Zhang, Fangbo Zhang, Bo Xu, Hongqiang Xie, Botao Fu, Xu Lu, Ning Zhang, Shupeng Yu, Jinping Yao, Ya Cheng, Zhizhan Xu, "High-Sensitivity Gas Detection with Air-Lasing-Assisted Coherent Raman Spectroscopy", Ultrafast Science, vol. 2022, Article ID 9761458, 8 pages, 2022.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自2011年在國際上率先報道強場電離誘導的“空氣激光”現象以來[Phys. Rev. A 84, 051802 (2011)],一直致力於(yu) 空氣激光的強場物理與(yu) 遙感應用研究。近期,該團隊利用空氣激光,發展了一種高靈敏度的相幹拉曼光譜技術,實現了大氣中溫室氣體(ti) 濃度的定量檢測、多組分同時探測和CO2同位素識別,探測靈敏度達到0.03%的水平,最小信號抖動達到2%的水平。相關(guan) 研究以High-Sensitivity Gas Detection with Air-Lasing-Assisted Coherent Raman Spectroscopy為(wei) 題發表於(yu) Ultrafast Science。 空氣激光輔助的相幹拉曼光譜技術的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飛秒激光與(yu) 空氣的極端非線性作用,一方麵激發空氣分子的光學增益,實現了1000倍以上的種子放大,產(chan) 生了波長為(wei) 428 nm、線寬為(wei) 13 cm-1的氮氣離子空氣激光。同時,飛秒激光在大氣中非線性傳(chuan) 輸,將頻譜帶寬拓展到3800 cm-1,比入射光譜寬一個(ge) 數量級以上,足以激發空氣中大部分汙染物分子和溫室氣體(ti) 的相幹拉曼振動。當空氣激光遇到相幹振動的分子,有效產(chan) 生相幹拉曼散射。通過記錄相幹拉曼信號與(yu) 空氣激光的頻移,即“拉曼指紋”,便可以得知分子的“身份信息”——化學成分。 圖1. 空氣激光輔助的相幹拉曼散射技術的基本原理:(a)空氣激光和相幹拉曼散射的產(chan) 生機製示意圖;(b)展寬後的泵浦光光譜與(yu) 原始光譜的對比;(c)空氣激光的頻譜和空間分布。 空氣激光輔助的相幹拉曼光譜技術,結合了飛秒激光和空氣激光的雙重優(you) 勢:飛秒激光光譜寬、脈寬短,可以同時激發很多氣體(ti) 分子的相幹振動;空氣激光光譜窄,用其作為(wei) 探針,光譜分辨率高,可以有效區分不同分子的拉曼指紋。因此該技術能夠滿足多組分測量和化學特異性的需求。在該研究中,通過采用種子放大和偏振濾波技術,有效提升了相幹拉曼信號的信噪比,顯著抑製了超連續白光產(chan) 生引起的背景噪聲和信號抖動,提高了探測靈敏度和穩定性。該研究團隊利用空氣激光輔助的相幹拉曼光譜技術,測量了大氣中CO2和SF6的拉曼信號強度與(yu) 相應氣體(ti) 濃度的定量關(guan) 係,CO2和SF6的最小探測濃度分別為(wei) 0.1%和0.03%,最小信號抖動均達到2%的水平(圖2)。 圖2. 實驗測得的相幹拉曼信號強度與(yu) 氣體(ti) 濃度的定量關(guan) 係。插圖為(wei) 最小濃度下測量的CO2和SF6的拉曼信號,CO2(1388 cm-1拉曼峰)和SF6的最小探測濃度分別為(wei) 0.1%和0.03%。 進一步,研究者在空氣、CO2和SF6的混合氣體(ti) 中展示了該技術可以用於(yu) 多組分同時測量,如圖3(a)-(c)所示,這得益於(yu) 飛秒激光多組分激發以及空氣激光多組分分辨的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利用空氣激光輔助的相幹拉曼光譜技術,還可以有效區分12CO2和13CO2的同位素氣體(ti) ,如圖3(d)所示。 圖3. 利用空氣激光輔助的相幹拉曼光譜技術測得的(a)空氣中濃度為(wei) 0.5%的CO2,(b)濃度為(wei) 0.1%的SF6,(c)濃度為(wei) 0.5%的CO2與(yu) 濃度為(wei) 0.1%的SF6混合物的拉曼信號;(d)空氣中濃度均為(wei) 0.4%的12CO2和13CO2的拉曼信號。
總結與(yu) 展望
張誌豪(第一作者),上海科技大學與(yu)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聯合培養(yang) 的在讀博士生,主要從(cong) 事飛秒激光與(yu) 物質相互作用研究。在Ultrafast Science、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上發表論文9篇。 張方波(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在讀博士生,主要從(cong) 事強場超快光學與(yu) 非線性光譜技術研究。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在Opt. Lett.、Phys. Rev. A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篇。曾獲上海光機所優(you) 秀學生獎學金、三好學生榮譽。 姚金平(通訊作者),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從(cong) 事強場超快光學與(yu) 非線性光譜技術研究。以第一/通訊作者在Phys. Rev. Lett.、Science Bulletin等發表論文38篇,研究成果入選“中國光學重要成果”、饒毓泰基礎光學獎和封麵文章。在空氣激光方向的原創性工作單篇被引近200次。獲基金委“優(you) 青”項目資助、入選上海市優(you) 秀學術帶頭人、上海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任《fun88官网平台》編委、Ultrafast Science青年編委。 程亞(ya) (通訊作者),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華東(dong) 師範大學物理與(yu) 電子科學學院教授。主要從(cong) 事超快非線性光學與(yu) 激光微納製造研究,發表論文200餘(yu) 篇,引用萬(wan) 餘(yu) 次,H因子大於(yu) 50。國際學術會(hui) 議大會(hui) 和邀請報告100餘(yu) 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先後擔任國家973計劃項目、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出版中文專(zhuan) 著1本,獨著及合編著英文專(zhuan) 著5本。任美國光學學會(hui) 會(hui) 士、英國物理學會(hui) 會(hui) 士、中國光學學會(hui) 理事。 徐至展(通訊作者),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慣性約束激光核聚變領域早期研究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超強超短激光科學與(yu) 強場物理新領域的開拓者。曾任上海光機所所長,中國光學學會(hui) 副理事長等職。曾長期主持激光核聚變研究,做出開拓性突出貢獻;在強激光與(yu) 物質相互作用的重要前沿研究,取得係統科學發現;首次在國際上用類鋰和類鈉離子方案獲得8條新波長的X射線激光,最短波長已達到46.8埃;開拓中國超強超短激光科學與(yu) 強場物理新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作為(wei) 第一獲獎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國家發明獎二等獎1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和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等。1996年獲上海市科技功臣獎;1998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2006年國際超快強激光科學會(hui) 議上,被授予“激光科學傑出貢獻”金牌獎等。 致謝 相關(guan) 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ou) 青項目、重點項目、上海市優(you) 秀學術帶頭人、上海市市級科技重大專(zhuan) 項、中科院青促會(hui) 等項目的支持。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