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的力量有多大?如果把光用於(yu) 製造領域,它的最高精度可以達到一根頭發絲(si) 直徑的百分之一,也因此被稱為(wei) “最亮的光”“最準的尺”“最快的刀”。大到飛機、輪船,小到廚衛、電器,激光作為(wei) 先進的加工利器被廣泛運用於(yu) 裝備製造領域的方方麵麵。
自1999年從(cong) 一家校辦企業(ye) 起家,跨入“百億(yi) 元企業(ye) ”行列,華工科技產(chan)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工科技”)牢牢“抓”住了這束光,一次次突破難題,實現多個(ge) 技術產(chan) 品從(cong) 無到有,創下60多項國內(nei) 行業(ye) 第一。
打造“中國製造”閃亮名片
62年前,年輕的物理學家梅曼研製出人類曆史上第一台激光器。激光被廣泛應用後,被譽為(wei) “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脫胎於(yu) 華中科技大學的華工科技,牢牢“抓”住了這束光,走出“圍牆”辦企業(ye) ,走向9公裏外的華中科大科技園。
華工科技總裁助理、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夏勇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華工科技1999年成立後,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依托高校在激光領域的技術積累和研發優(you) 勢,華工科技從(cong) 銷售額不到1億(yi) 元的“小塊頭”,快速成長為(wei) 首批國家創新型企業(ye) 。
21世紀初,激光焊接在中國是一項新興(xing) 應用技術,國內(nei) 還沒有企業(ye) 能夠獨立生產(chan) 這一類設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進口設備不僅(jin) 價(jia) 格昂貴,一旦設備出了問題,隻能發到國外返修,這樣一去一回最快也得耗費三個(ge) 月的時間。這對於(yu) 需要與(yu) 時間賽跑的企業(ye) 來講,是難以承受的。
華工科技激光產(chan) 品生產(chan) 場景
華工科技激光焊接技術的突破,也是從(cong) 此開始。華工科技的核心研發團隊和華中科技大學的教授團隊成立聯合研發隊伍,借鑒國外領先技術,經過不斷改良、測試,曆時一年多,終於(yu) 在2008年做出了足以媲美進口產(chan) 品的壓力容器激光焊接設備,也一舉(ju) 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nei) 空白。
研究並沒有就此止步。後續,攻關(guan) 團隊對產(chan) 品不斷改進優(you) 化、升級迭代,並進一步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焊接保護氣盤,大幅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慢慢地,華工科技攻關(guan) 團隊不斷開拓細分領域,破解技術難題,在激光焊接領域逐步確立了技術優(you) 勢地位。
2015年被聯合國定義(yi) 為(wei) “國際光年”。這一年,華工科技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憑借“汽車製造中的高質高效激光焊接、切割關(guan) 鍵工藝及成套設備”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榮譽稱號。
夏勇介紹,激光焊接在汽車行業(ye) 的應用打破了國外多年壟斷。華工科技為(wei) 汽車企業(ye) 量身定製的產(chan) 線,已經實現了43秒內(nei) 焊完整條白車身,實現了行業(ye) 最快速度。這背後蘊藏的是華工科技實實在在的真本事。
今年7月,華工科技又傳(chuan) 來捷報——成功研發出高端晶圓激光切割設備,並在激光切割領域取得了巨大成果,成功改進了晶圓切割技術,將熱影響降低到零,將邊緣碎裂尺寸降低到5微米以下,並實現了切割線寬10微米以內(nei) 的精度。“這一突破對於(yu) 芯片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yi) ,為(wei) 半導體(ti) 激光裝備產(chan) 業(ye) 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能性。”夏勇對記者說道。
首套國產(chan) 化數控激光切割機、首個(ge) 半導體(ti) 激光器芯片、首台高性能光纖激光器……公司成立20多年,華工科技榮獲60多項國內(nei) 行業(ye) 第一,成功將自己打造為(wei) 全球激光“中國製造”的閃亮名片。
圍繞智能製造延伸產(chan) 業(ye) 鏈
走進華工科技光模塊生產(chan) 車間,隻見儀(yi) 器的指示燈頻頻閃爍,身著防塵服的技術人員正完成一支支高端光模塊的裝配、質檢。“這些光模塊經過-40℃至85℃高低溫循環測試後,將交付到全球主流通信設備商手中。”產(chan) 線工作人員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近年來,從(cong) 雲(yun) 數據中心到個(ge) 人電腦,從(cong) 智能手機和物聯網終端,“光通信”成為(wei) 提升連接效率的先進方案。光模塊作為(wei) 光通信設備中的重要一環,幾乎每一座通信基站都離不開它。而它,也是華工科技可以大展拳腳的領域。
據了解,在華工科技數據中心係列光模塊產(chan) 品中,從(cong) 100G到800G速率的各型號光模塊都已實現量產(chan) ,如今瞄準了行業(ye) 領先的1.6T光模塊開展研發應用。
實際上,不僅(jin) 在光模塊領域,隨著我國製造業(ye) 升級步伐加快,華工科技正從(cong) 一束光出發,積極探索“激光+”戰略,圍繞智能製造延伸產(chan) 業(ye) 鏈,推動智能製造、連接、感知三大板塊共同發展,逐步構建完整的產(chan) 業(ye) 生態圈。
夏勇告訴記者,目前,華工科技麵向工程機械、橋梁、重工等行業(ye) ,已完成和正在建設的智能產(chan) 線、智慧工廠項目已經超過40個(ge) ,初步在這些行業(ye) 發展出可快速複製的標準化、規模化工廠建設能力。
在強鏈補鏈延鏈的過程中,華工科技善於(yu) 與(yu) 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建立非常密切的合作關(guan) 係,構建有價(jia) 值的生態圈。據介紹,華工科技旗下投資公司在工業(ye) 激光產(chan) 業(ye) 鏈的核心原件、中遊模組、激光設備、下遊應用,光電芯片、光纜光模塊、物聯網終端、傳(chuan) 感器等領域均有布局。
華工科技工程師在做芯片檢測
打造創新策源地
近年來,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確定性加劇。“越是這樣,我們(men) 越需要擺脫低水平競爭(zheng) ,實現高水平創新,讓每一步都是新的領域,不斷拓展邊界。”夏勇對記者說道。
破局之下,華工科技新的能力在成長。
相幹光模塊、新能源汽車800V高壓PTC加熱器、全自動晶圓激光表切、隱切設備……這兩(liang) 年,華工科技依托光電子行業(ye) 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加強產(chan) 業(ye) 鏈協同創新,半導體(ti) 、汽車、船舶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chan) 品逐步成為(wei) 華工科技新的業(ye) 務增長點。
“我們(men) 希望通過五年時間,將華工科技中央研究院真正打造成為(wei) 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人才聚集地、生態資源鏈接平台,從(cong) 而在我們(men) 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時候,華工科技能夠成為(wei)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型企業(ye) 。”夏勇說道。
夏勇介紹,公司從(cong) 過去以市場為(wei) 導向、以客戶為(wei) 中心,開始更多地轉向與(yu) 國家戰略、行業(ye) 需求同頻共振。從(cong) 2022年起,華工科技以高質量建設中央研究院為(wei) 抓手,規劃了一批行業(ye) 領先項目。從(cong) 2023年開始,公司每年將掏出2億(yi) 元的“真金白銀”作為(wei) 研究院的運行經費,5年內(nei) 計劃投入不少於(yu) 10億(yi) 元。
“作為(wei) 華工科技創新體(ti) 係的最頂層,研究院將在統籌管理企業(ye) 技術創新項目的同時,重點圍繞三類項目展開研發:一是對企業(ye) 未來發展至關(guan) 重要的基礎研究,二是與(yu) 主導產(chan) 業(ye) 緊密相關(guan) 的共性技術,三是難度大的重大科技攻關(guan) 項目。”夏勇告訴記者。
一年來,華工科技從(cong) 硬件到軟件多線並進,全力加速。目前已完成高壓壓力傳(chuan) 感器、矽光相幹芯片、工業(ye) 數字孿生平台等16個(ge) 項目的立項。
“未來,華工科技將緊緊圍繞感知、連接、智能製造三大主業(ye) ,一方麵發揮龍頭企業(ye) 創新引領作用,另一方麵,積極發揮朋友圈和生態鏈的作用,將激光與(yu) 智能製造強大的生產(chan) 力輸送到世界各地,打造在全球範圍有影響力的科技企業(ye) 。”夏勇說道。
轉載請注明出處。